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39|评论: 0

绿色清明,文明祭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31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宜宾在经过倒春寒之后,进入了万里晴空的好天气。也迎来了2016的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清明节传统习俗 扫墓祭祖

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清通礼》把修整坟墓解释为“扫墓”名称的来由:“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过去由于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不焚烧,而是挂在墓地的小树上、竹竿上,或用石块、坷垃压在坟墓边。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这样,凡是祭扫过的坟墓就有纸幡飘飘,构成清明前后的特有景观。没有纸钱者,一般就是缺少后嗣的孤坟了。后来,一般不再讲究禁火,就把纸钱烧掉。旧时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烧包袱”。所谓“包袱”,被祭祀者当作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的“包袱皮”,即用白纸糊的一个大口袋。这口袋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有图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莲座牌位,写上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张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包袱里装有各种冥钱。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


不文明的祭祀方式,会与“绿色清明”渐行渐远


祭祀这一文化习俗本不该是庸俗或陋俗。而在当代社会,还有一些庸俗甚至不文明的祭祀行为,比如放鞭炮,铺张浪费地搞排场,不仅造成了空气污染、破坏环境,还可能引发火灾,导致一系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危机。祭祀祖先是清明节约定俗成的民俗,但如果到处都是焚烧冥币的浓烟、震耳欲聋的鞭炮、奢华无度的贡品、喧嚣无序的车流和人流,肯定与“文明”渐行渐远。


绿色清明,文明祭祀

    清明节祭祀祖先乃中华文化的一大习俗。祭奠先人,缅怀故人,启迪后人,传承孝道,感念人生等,实乃人之常情,既表达了中国式亲情的温馨,又能使祭祀变成一种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符号,代代传承。
    清明将至,我们该如何祭祀先人,让清明更有意义?无疑,要文明祭祀,首先是安全祭祀。清明是个美好的季节,但此时风干物燥,最忌“野火烧不尽”。每到清明期间,各级政府虽三令五申,并加强了安全检查监督,但因为不文明祭祀导致的火灾屡有发生,教训惨痛。因此,要充分认识清明节护林防火的极端重要性,唯有安全祭祀,做到了祭祀安全,才谈得上清明的意义。
  
    祭祀安全,是清明祭祀最重要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文明祭祀关键要破除旧观念,树立新风尚,莫把封建迷信、上坟烧纸当作清明祭祀的唯一,而更当以传承传统文化和民族美德为主题,把对先人的祭祀作为一次感恩亲情的怀念、崇尚美德的记忆。文明祭祀的方法方式很多,以下几种最为重要。  

    低碳祭祀
    要强化文明、安全意识,自觉放弃焚烧纸钱香烛、燃放鞭炮烟花等陈规陋习,力倡鲜花祭祀、植树祭祀,通过献一束花,植一棵树等,寄托对先人的哀思,营造一方树木葱郁、花草芳香的美好环境,令先人的魂灵安息九泉。

   追思祭祀
    就是要感恩先人,牢记先人的曾经和留给今人的恩德。清明期间家庭成员齐聚,开个追思会,或颂读一篇祭文,既可深刻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之情,又可以记忆先人过去的教诲,重温先人身上良好的家风、道德。百善孝为先,尽孝不宜迟,追思教育,更有利于培育晚辈的孝老美德。

    节俭祭祀
    清明节是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上坟、烧纸、摆供品等旧习俗延续了几千年。但当雾霾严重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时,如果再沿用大规模焚烧纸钱等方式来祭奠先人,就不是与时俱进的做法了。想必祖先也不希望他们后人的生存环境变得乌烟瘴气。如果过度焚烧造成污染乃至更严重的火灾,如果祭祀凸显的是铺张浪费的陋俗,如果墓地大量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如果祭祀中透出的尽是些封建迷信……那与文明格格不入。就是要遵守社会公德,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祭祀活动中不要摆阔显富讲排场,节俭祭祀,正是对先人良好家风、美德的传承,也是对先人最好的告慰。
  
   就是祭祀先烈
    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国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因为先烈们的牺牲奉献,才有了国家的安全,社会的和谐,生活的温暖,祭祀先烈就是吃水不忘打井人,学习传承先烈的爱国奉献精神,珍惜美好的今天。
守法依规 摒弃不文明祭祀 是每个人的责任

    文明祭祀是对先人最好的告慰,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必然要求,祭祀先人,继承传统美德,创造更美好的社会生活,才是清明祭祀的重要意义所在。

   越来越多的人一改以往的焚烧纸钱、纸币、纸车、纸人等习惯性的传统做法,选择了用鲜花、音乐,或网上使用二维码等方式祭祀。这不仅显得文明进步,而且使空气免于污染,减少了火灾的风险,更体现了所倡导的“移风易俗”之新风尚,使环境与人和谐相处。静穆的文明祭祀就该是现代人追求的方向。平静地追思才是对逝者最恰当的尊重,才能体现出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才能彰显新时代里的人们与时俱进中的境界。

  我们应该让“祭祀”这一文化符号更“清明”,改革传统祭祀的弊端,树立文明进步的祭祀新风,必将成为今后的主旋律。请用鲜花、音乐、卡片、白鸽、风筝,或家庭追思会、朗诵祭文、踏青遥祭等更文明的方式来取代那种无度焚烧纸钱,或者燃放鞭炮等铺张浪费的陋俗。“绿色清明,文明祭祀”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