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村里来了外乡人
崔的从白领回到农村当农民建设仙湖山庄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慢慢传递开来。当人们知道这个故事后,有惊奇的,有怀疑的,有赞赏的,有嘲讽的,总之,吸引了不少目光。
2013年快到清明的一天,崔的专程去遂宁接来了一个外乡人。外乡人着白衬衣,黑裤子,身高1.7米左右,脸微黑,稍有点瘦,走路时腰板挺得很直,说普通话,一手拖着一有点年份的行李箱,另只手扶着肩上的纸箱。乍一看,有点象几个月没领到工资的落魄技术员。
外乡人的网名叫沉雪, 真实身份是不久前才从海军某部转业到南宁的干部。
沉雪到山庄的目的很明确:看这里是否适合定居养老。
到仙湖山庄前,沉雪就已经和崔的聊了许多,两人一见如故,就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到山庄,沉雪向崔说起自己到南宁的生活感受。
七月的南宁,闷热难耐,下午六点照常开车下班回家。车内虽然有空调的凉气,可是看着前面堵得一眼望不到头的车流,心情却是烦燥得很,正常十五分钟的车程,每天却都有花上四五十分钟才能到家。晚饭后照常在小区外走上一圈,不断注意避开迎面过来的行人,过人行道时小心着来往的车辆,每走到下水沟的井盖处总能闻到一股恶臭。散步也难得有片刻的清静与安宁。沉雪在烦恼中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这是我想要过的生活吗?
在2012年的夏季里,沉雪经常很自然地回想起小时候在乡下的生活,儿时的农村当然是贫穷的,但依然有很多快乐的记忆。春天第一声雷响后,会跟着姐姐们上山捡拾蘑菇,那种松树下采摘到的蘑菇味道特别鲜美,现在想起来还直流口水。夏天的夜晚几个孩子会挤在屋外的竹床上看满天的星斗,听青蛙在稻田里不停歇地鸣唱。秋天里经常与小伙伴到水沟抓鱼,把水沟一段的两头用泥巴堵上,拿脸盆开始把水浇出去,虽然每次捉到的小鱼很少,却是乐此不疲,过了几天又去重搞一次。其实最开心还是下雪的冬天,堆雪人打雪仗,每个人都兴奋得不行,那个年代的孩子虽然衣服很少,却没人怕冷而不去雪地里玩的。
童年当然不可重来,可是想回到乡下生活的念头却如野草般在心中疯长,因为总也忘不了乡土的味道。
在天涯论坛上,沉雪发现了不少乡居的帖子,如《高老爷夫妇在婺源的乡居生活》、《不如归去在那遥远的小山村》、《从春天开始,记录富春江边的乡居生活》等。看着人家有滋有味的乡居生活,沉雪的心更加不安定了。《高老爷夫妇婺源的乡居生活》是比较写得较早并且影响力较大的一个乡居帖,有好事者建了个叫“高老庄”的QQ群,进群的当然都是乡居生活的向往者,沉雪也加入了进去。大家在一起经常聊聊自己的未来梦想,虽然群里的人不多,但几年来却是和谐得很,偶尔也有过争论却从无争吵。越聊对乡居生活越是向往。慢慢地,聊的重点,转为什么地方适合乡居养老?
中国实在太大了,地理气候环境差别也太大。沉雪自己先后在湖南、山西、广西、安徽、天津等地生活过,北方太冷肯定不算宜居,两广热的时间太长,几乎没有春秋两季,也不是宜人之处。最适宜的地方应该是夏天不是太热冬天不是太冷,或者是夏冬两季的时间比较短而春秋两季较长。当然还有就是青山绿水环境好,空气优良无污染。符合这些条件的地方可就不多了,似乎早些年天涯有个一个关于宜居地讨论的帖子,那里面有不少中肯的意见。
直到2012年底,沉雪点开了崔的在天涯社区发布的帖子《我辞职回乡奋斗的两年—创建欧式花园乡村之梦》,经持续关注和思考,促成了自己的四川之行。
沉雪自己也没想到,这次四川之行,让他的退休生活整整提前了十一年,彻底改变了自己后半生的人生轨迹。
沉雪认为,仙湖山庄对于当时正在寻找乡居地的他是个难得的机会。到了山庄后,沉雪立即着手当地是否宜居养老的论证工作。沉雪认真查找了当地的气候环境等资料。当地春秋两季较长,冬天气温比老家湖南要高一些,夏天热的时间要短一些,这个沉雪是很满意的。最满意的是山庄五百米处有一个小型水库,这个可是真正的难得。山庄离成都和重庆都差不多两百公里,这个也是合适的,离大城市太近,空气就好不了。离县城四十公里左右,这个也可以,交通不算太差。当地是个农业大县,工业极少,尤其是山庄附近二三十公里内几乎没有工厂,这个就更理想了。综合种种因素,沉雪认为这个仙湖山庄基本上符合乡居养老要求。
仙湖山庄是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中央有平地和少量稻田。仙湖庄主两年前回来后挖成了一个小湖泊,称为仙湖。这个小小的仙湖倒也真为山庄增添了不少灵气,也为后来的建设打下了好的基础。山庄总共不到二十户人家,大多数青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多数是过年才回来一下,有的甚至几年都不回来,留在村里的多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和几个留守儿童。
当地人口大量流失,现实中尤其是年轻人不愿回到乡村。崔的希望能有外地的乡居爱好者到山庄来建房居住,大家共建共享建立起一个生活社区。这个想法获得了相当多网友的一致认同。但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当下的土地政策制度——不允许城里人到农村买地买房。为了规避法律和政策规定,崔的提出了合作建房模式,就是由当地农民出宅基地,外来人出钱建房。所有权、使用权双方通过协商解决。
在决定是否到山庄建房养老的问题上,沉雪虽然作了许许多多反反复复的论证,也和崔的聊了很多,但当要下这个决心时也有各种各样的担心,作出决定之前经历了不少内心的纠结。“有些事情如果你现在不去做,也许这辈子都没有机会了”,这是天涯论坛马耳山猎人在他的《下半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41岁开始我的退休生活》帖子中的第一句,沉雪对此印象极其深刻。抱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沉雪终于作出了去山庄建房定居的决定。
当时,山庄的综合条件还比较差。水泥路虽然修到了山庄口,但山庄内的一圈大道还是碎石铺就,被各种车压得坑洼不平。虽然有村民修起了2-3栋新的别墅,但多数还是几十年前破败的房子,半数无人居住。可喜的是仙湖庄主两年来在山庄种下了不少红枫、玉兰、樱花和水杉等花木,大都长势不错。两年来经过庄主的努力,山庄通了管道天燃气,也安装了自来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自来水是抽自山庄旁边的一口古井,经鉴定水质非常好,可以直接饮用。后来也是因为这个水井网友们众筹了一个酒坊,这也是后话了。
到山庄第二天,清晨天刚微微亮,就听到窗外树上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似是鸟儿们在开会热烈讨论着什么,虽然声音很大,听着却心情舒畅。沉雪起床后一个人往水库的方向走。村口往右大概不到五百米的水泥路之后就到了。入口处立了一块“大欠沟水库”的牌子,水库不算很大,但水很静,四周群山环绕,沿水库走一圈大概一个小时。这个水库跟沉雪老家那边的不一样,它没有流入水库的河流,因此没有什么污染。是附近乡村的水源地,有鱼但禁止养鱼,时间虽然很早却也看到三两人在钓鱼。沉雪暗自想,我将来也要一大早来钓鱼。
从水库绕过两个村庄往回走,有些地方有水泥路,有时候还要走段田坎路。走在田坎路上有种三十年前在老家山间稻田走的感觉,真的是久违了。因为这里是四县交界的地方,远离城市,虽然不是大山深处,但地方政府也就没有投资的欲望,让这里还保持着相对原始的状态。走在这田坎上,沉雪突然有一种回到故乡的感觉,坚定了到这里建房定居的信心。
首先要确定建房地点。仙湖庄主开始建议了一处地方,但沉雪认为那处离村中的主道大近,会不安静。庄主又带他到他家侧后的一块山坡地上,这里离村主道直线距离大概六七十米,比山庄其它的房子地基高出4-5米。沉雪看后比较满意,唯一不足的是房子前面的院坝距离不是太够,只有8-9米的样子,但好在左右比较空阔,将来种花种菜的地不少。房子建好后,不少当地人来看都说房子的位置太好了,坐在二楼阳台上,整个山庄尽收眼底。问沉雪是不是会看风水,不然怎么会选中这么好的位置?沉雪说哪懂这个呀,想想其实所谓的风水就是住着感觉舒服就好了,而山庄类似的地方,还多着呢!
沉雪在山庄建的别墅
站在沉雪别墅二楼阳台上可看到山庄全景
当时,正好村里有一户人家也很愿意合作,很快就与沉雪谈好了合作协议。仙湖庄主帮沉雪设计了房屋的基本样式图。庄主学医出身,图纸不是很正规的图样,但农民工程队还是能按图施工。不过很多细部没有设计,只能边施工边确定。这也导致后来出了不少小问题。
庄主帮找了当地的一家工程队来施工,可能是水平高的工匠大多数都去了大城市,留下的相对就差一些,虽然沉雪跟工头也谈了具体的一些要求,工头答应很爽快,但整个施工过程还是一波三折,不时让沉雪感到烦恼,甚至生了许多闲气。好在主体工程质量上也没有出什么问题。
2013年4月12日,伴随着挖掘机、拖拉机的轰鸣和工人们的吆喝声,沉雪的别墅开工了!这是仙湖山庄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2014年夏天,宜宾人772号会员夫妻二人来到山庄,他们要把山庄周边的土特产卖到城市去……
2014年秋,山东人167号会员携家带口来到山庄,向村民租了10亩地,他要搞生态农业,他要过农耕日子……
2015年8月,已经在昆明拼搏出些许家业的949号会员,带着自己的酿酒技术来到山庄,他要把山庄的千年古井,变为香飘四海的美酒……
2016年春节刚过,又有湖北的会员来到山庄,考察、论证定居养老……
仙湖山庄,来到的外乡人越来越多,给古老的九头湾村注入了新的生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