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海南一家蔬菜批发市场,16年来一家独大,问题重重助涨菜价。这家本应被查封的“菜霸市场”,政府主管部门却只能罚款了事,理由是找不到“替身”,若强行关闭,将导致菜价更不可控。最近,发生在海南因高价菜引起的咄咄怪事,发人深思。
“菜霸”这个东西,是个非常独特的社会现象。很多地方的“菜霸”,还局限于江湖之中,靠暴力恐吓手段聚敛财富。但新华社所报道的海南“菜霸”,显然已经进阶到很高的层次。原始积累早就完成,垄断格局已经定型。几年前,曾经有一家央企高调进军海南蔬菜批发市场,但是碰了一鼻子灰,根本就没有批发大户敢来开设档口。很显然,垄断经营者通过对市场上下游的严密操控,早就筑好了壁垒。连央企在海南都玩不转,谁还敢尝试去分一杯羹呢?想想“菜霸”的能量有多大,你就懂得,海口人民吃一口青菜究竟有多么不容易。没有进化出光合作用的本领,大概已是一种小概率事件了。
菜篮子虽小、但关乎民生,甚至关系到社会稳定,因此,它天然地就应该带有公益性。如果一个地方把蔬菜批发完全交给市场,乃至交给少数垄断者,最终,老百姓的餐桌就只能“听命于”个别企业。要想改变这种窘境,政府新建一家大型批发市场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