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克价格最高卖到1000多元,曾号称不受食品、药品、保健食品监管的“极草”在一片质疑声中,最终还是被“监管”了,但是叫停仍未停下,有毒还在投放市场。
销售神话: “冬虫夏草,现在开始含着吃”,就是这句广告语,让一种天价极草产品广为人知。作为青海春天的主打产品,极草5X一份冬虫夏草纯粉片净重为28克,价格卖到29888元,平均每克价格比市面上千足金要贵出3倍。青海春天的高价极草为其创造了3年业绩增长30倍的神话,净利润从2011年的1159.61万元增长至2014年的3.66亿元,收入也从3.22亿元增长至20.63亿元,增幅分别为3055.72%、541.14%。 屡遭质疑: 早在2014年12月,极草就遭到外界质疑,并被职业打假人王海盯上。据了解,极草含片销售人员对外宣传极草含片对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能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但是极草外包装上却没有保健品认证标识(即小蓝帽)和保健品批号,也无药品批号。 于是外界又有质疑,既然极草既非保健品,也不是药品,那就应该属于普通食品。而普通食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等相关规定,产品包装上应当标注成分或者配料表、产品标准代号、营养标签等,但是这些极草都未有标注。 不过,“神通广大”的极草却能得到青海省药监局的背书,后者当时就为极草发布公告说明称:“基于青海春天研发的冬虫夏草纯粉片的创新属性,不归属于既有监管体系中的药品,也不归属于既有监管体系中的食品或保健食品,其产品作为‘滋补类’特殊产品进行管理。” 上述说明一经公开再次引起哗然。“现有法律监管体系中,根本没有‘滋补类特殊产品’一说”,有媒体报道引用相关执法部门的态度表示:“都没有执法依据了”。
“无证门”、“质量门”相继被揭开: 从职业打假人王海举报到媒体的公开质疑;从借壳上市再到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冬虫夏草消费风险提示;随着青海春天公开叫板国家食药监总局,一系列事件将青海春天公之于众:“无证门”、“质量门”相继被揭开。3月29日晚,青海春天公布国家食药监总局给出的回复——《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极草有毒有害重金属砷严重超标保健食品标准4-7倍,极草早在去年10月份就被国家食药监总局正式叫停试点生产。
国家食药监总局:极草并非药品,砷超标4-9倍。 作为药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未规定冬虫夏草重金属限量值。 作为保健食品:国家安全标准中砷限量值为1.0mg/kg。 而青海春天生产和销售的 极草并非药品, 食药监总局对26批次青海春天冬虫夏草产品进行了重金属检测检验,这26批次产品分别来自生产企业和流通环节,生产日期均为2014年,除一个批次产品为冬虫夏草粉以外,其他都是虫夏草纯粉片。其砷检测结果最高的为9.883mg/kg,最低也是4.4mg/kg, 超标4-9倍。长期食用会造成砷过量摄入,存在较高风险。
极草厂商:市场仍有销售极草暂无召回计划:包括29888元的天价极草产品仍在正常销售,产品生产日期从2015年3月1日-2015年12月29日之间。而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告知书显示,去年7月份总局就告知青海省人民政府停止极草产品试点,并于2015年10月15日被正式叫停。那么为何极草还能公开生产销售?青海春天相关负责人张素贞昨天表示,上述国家食药监总局通知书,公司方面一直未接到,直到今年3月28日才知晓。 那么青海春天昨天是否就此事与青海政府沟通,张素贞对此没有回应,她只是表示,正因如此,极草一直有生产销售。 那么对于国家食药监总局所说的砷超标4-9倍的极草产品是否召回下架?张素贞则又强调,国家食药监总局是按照保健食品的标准进行界定的,而极草不是保健食品。当被询问极草到底是什么产品,她未有明确回应,只是称:目前公司没接到下架召回的通知。
都被国家食药监总局定了性,还能抵死不认账;已被证明有毒,还继续销售。总局七月通知当地政府,十月才正式叫停,结果正式叫停两个月份后(十二月)还在生产,截止今天,叫停近半年了还在销售,拒不下架和召回!!在这起谋财害命的奢侈品骗局中,国家权威部门的的权威荡然无存,当地政府的保护伞打得无法无天,谋财害命的企业更是理直气壮,一脸严肃的胡说八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