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左传》中记载,传说在“骊姬之乱”后,晋国贤臣介子推追随落难公子重耳亡命19年,途中不惜割肉奉君,助其度过难关。当后来重耳成为国君进行论功行赏时,介子推却悄悄归隐山林。晋文公求而不得,下令放火焚山,可介子推宁肯与母亲双双抱树而亡!晋文公悲痛欲绝,下令每逢介子推被焚之日,举国禁火,家家只吃生冷食物,以对介子推怀念,并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介子推,不在富贵,志在清明,乃是贤臣典范。 时代在变,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文化确是要传承下去的,今天,我们不需要贤臣去“割股奉君”,但是“居功不受禄”、心系百姓福祉仍是廉洁官员的必备素质。古有陶渊明: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今有钱钟书先生: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难道还迷信钱吗?如何看待名利,是检验一个人品格的试金石,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名利得失的考验,关键在于自己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名利。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