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79|评论: 1

[原创] 爱子孙,不妨选择“骨灰撒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5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子孙,不妨选择“骨灰撒葬”

    近日,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4~2015)》。报告指出,北京低档墓近4万元,中等墓约7万,高档墓可达几十万,大多数市区消费者认为公墓消费过高。昨日是清明节第一天,记者实地探访了北京几大公墓的消费情况。据了解,目前北京的八宝山、人民公墓、福田公墓、万安公墓等公墓的墓地购买价格在几万到十几万不等,让很多北京市民望而生畏。而相比于北京公墓的“高价”,紧邻北京的河北廊坊等地的公墓价格则在1万元以下,北京的“一墓难求”也催生异地买墓的趋势。(4月5日《新京报》——北京高档墓地报价达数十万 市民赴河北买墓  )

     北京高档墓地报价达数十万!这一社会问题应该引起“长辈们”的反思:爱子孙,不妨选择“骨灰撒葬”。

     普天之下,为人父母者,为人爷爷奶奶者,为人外公外婆者,没有不爱自己子孙的。作为长者,一辈子爱子孙,该不该选择“骨灰撒葬”,这当然要权衡利弊。其实,长辈的“骨灰撒葬”,撒向青山,撒向大海等等,这种“生态葬”,对于子孙来说,起码有“三省”。

    一者,省了买墓。买墓,花去大量时间不说,更是花去一大笔现金,特别是对于那些经济上比较困难的子女来说,一个墓穴花去数万乃至数十万元,有的甚至于会“负债买墓”,无论怎么说,这种墓葬都是在给晚辈增加负担;反过来说,“骨灰撒葬”,省去买墓,这难道不是最后一次爱子孙么?!
    二者,省去扫墓。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于子女来说,或是“工作在山西,父母的墓地在山东”,或是“工作在河南,父母的墓地在河北”,或是“工作在广东,父母的墓地在广西”,而每逢清明、冬至,“回乡扫墓”,花钱不说,路上交通常常会遇上堵车,甚至于还面临“交通事故”之风险,无论怎么说,这种”墓葬“都是在给晚辈增加负担;反过来说,“骨灰撒葬”,省去扫墓,这难道不是最后一次爱子孙么?!
    当然,更重要的是“三者”——省去墓地。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是“人口多,耕地少”,而事实上,墓地占用了大量的耕地,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消耗了子孙的饭碗”,无论怎么说,这种”墓葬“都是在给晚辈增加负担;反过来说,“骨灰撒葬”,省去墓地而节省了耕地,这难道不是最后一次爱子孙么?!
    或许,有些长辈“很开明,很文明”而选择“骨灰撒葬”,但,其晚辈们不愿意,他们总觉得没有了墓地,祭祀起来“看不见,摸不着”,对此,我倒有一建议:“骨灰撒葬”之同时,不妨也来回“书葬”。“天涯何处无芳草”,关键之关键,晚辈要将先人记在心上才是。话说回来,要问许多人家的子孙,“你家爷爷的爷爷墓在哪里”,包括笔者在内,恐怕不少人回答不上来。其实,墓葬,多在延续三四代,很多年轻人,能到爷爷、奶奶的墓上烧香、献花,那就“了不起”了,也没有多少人去追诉“爷爷的爷爷”墓在哪里。

     所谓的“书葬”,或生前出书,或身后出书,或长辈自己出书,或晚辈为其出书。这样的“志书”,版本各异,字数不限,能印刷更好,即便是“复印”也未尝不可。这样的“志书”,起码应包括“生平介绍”和“主要事迹”;其中,当然可以有“对家族的贡献”和“对国家的贡献”,也包括给子孙留下的“警世恒言”,这样的“传家宝”应该一代一代地“书写”下去,一代一代传下去。每逢清明、冬至,后人将祖上的那些“志书”拿出来“晒一晒,读一读”,这也是一种“缅怀”,也是一种“纪念”;而有了这样代代相传的“志书”,至于骨灰是不是“非墓葬不可”,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作者:张传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6-4-5 20:4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无居所,死无葬身之地。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