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峻的防汛形势或将会对成都的排水系统提出更高要求。据《中心城区建成区内涝风险区分布图》显示,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共有易淹区89个。汛期,相关部门将对易淹区加强巡查,并于2025年前逐步消除。
今年成都区域性暴雨4~6次
“今年汛期降雨量和暴雨过程均较历史同期偏多,可能对我市防汛、地质灾害的防御工作带来较大压力。”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2016年,成都市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涝重于旱,年总降水量1015毫米,较常年平均略多1成,中西部部分地方偏多2~3成。春末夏初,强对流天气较往年偏多偏重。大雨和暴雨开始期均偏早,结束期偏晚。汛期暴雨洪涝偏多偏重,主要出现时段为6月下旬、7月下旬到8月上旬、8月下旬到9月上旬,区域性暴雨4~6次,并伴有1~2次区域洪涝。
据气象水文预测分析,开始于2014年9月的厄尔尼诺事件已经成为1951年有观测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本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将于2016年5月结束,这是1951年以来第三次最高等级的厄尔尼诺事件,且特征与1998年诱发长江特大洪水灾害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高度相似。
上述数据进一步说明,成都市今年防汛抗旱形势极为严峻。
成都今年4.4万人应急抢险
不过,针对这一预测结果,成都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已做好积极准备。今日成都市建委也将开始职责范围内的汛前安检。成都市水务局防汛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往年,一般是由水务系统牵头进行汛前安检。但今年,为应对相对严峻的汛情,成都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特别调整安检计划,由市水务局、市国土局、市交委、市建委、市房管局5个单位分组检查各区市县防汛情况。
而按照惯例,原本于近期召开的成都市2016年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早在2个月前就已举行。同时,记者获悉,今年成都市累计储备防汛物资价值较上年增加0.32亿元。全市组建防汛应急抢险队伍1038支,人员4.4万人。
成都建成区共89个易淹区
无疑,今年严峻的汛情将对成都的排水系统提出更高要求与挑战。据悉,此次汛前检查就包含对低洼易淹区域的排查。据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最新《中心城区建成区内涝风险区分布图》显示,成都市中心城区建成区内共有89个易淹区,其中含122个易淹点。“下雨时,如果积水超过15厘米即为易淹区。”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相关专家表示,“出现易淹区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雨水管网设计标准较低,达不到排水要求。二是自然形成的低洼地带,即该区域的地势本来就低。但随着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管网设计标准将得到统一。”
日前,市建委发布《成都市城建攻坚2025规划》,其中规划,于2025年前全面消除89个易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