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丹棱三百坎摩崖石刻四字的认读及其释义
南山种豆翁 (2016年4月8日) 近期以来,丹棱曾因网络上刊载了关于双桥三百坎发现唐代武则天摩崖石刻“青霞晚曌”的文章,而轰动一时。在当今制造新闻,以吸引人们眼球的时代,若将此新闻只当作饭后茶余的谈资也就罢了。但若作史实当真,则实属贻笑大方,会让天下人笑我丹棱人浅薄。 关于丹棱双桥三百坎摩崖石刻,在民国12年(1923)、37年(1948)版《丹棱县志》上有记载。民国12年《丹棱县志》卷八“金石”载:“‘青霞晚照’四字。在三百坎圣母洞岩上。古老异常,每字斗大,不知题自何人。”民国37版《丹棱县志》地理志(下)卷之七“金石”载:“【青霞晚照】:‘青霞晚照’四大字,在高桥乡属三百坎圣母洞岩上。笔画古老,字大如斗。无年月及书人名号。至今尚存。” 两志所载,虽文字略有出入,但所叙內容大致相同。而考诸乾隆版(1761)、道光版(1848)、光绪版(1891)等诸版县志却又均无此记载。 另外,关于丹棱双桥“三百坎”历版县志对它均有记载。如乾隆版《丹棱县志》地理志卷之一“山川”载:“三百坎:西五十里。高垲轩豁,俯视群山,峨眉、瓦屋,沬水、青衣,极目可了;居人、鸡犬、桑麻,别有风景。方言呼阡陌为坎,数盈三百,故名。”其它诸版县志对“三百坎”的记载,也大致相同。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乾隆、道光、光绪等诸版县志中,均无三百坎“圣母洞”的记载。而关于“圣母洞”的记载,则最早只见于民国12年(1923)《丹棱县志》中。 综上所叙,可见在光绪(1891)前,三百坎并无“圣母洞”之名,也无“青霞晚照”摩崖石刻。若有,撰志者不可能不知。 至于此“圣母洞”,为何名为“圣母洞”?是否与唐代武则天有关?唐代武则天是否曾避难隐居丹棱双桥三百坎“圣母洞”,并题刻“青霞晚曌”,笔者不作置评。笔者认为稍有历史常识的人心中自有判定。 关于双桥三百坎“圣母洞”上四个的摩崖石刻大字应如何认读?之前,韩树明君曾专门作过实地考查,事后也专门撰文进行了自已的一番解读。韩树明君是一位我十分敬佩的地方文史工作爱好者,对地方文史很有深厚的研究功底。但遗憾的是,树明君在其所撰文稿中的关键部分卖关子,以暂时保密为由而没有明言,让人不知其详。笔者曾多次劝他早日公布其研究成果,也正视听,但树明君听后均笑而不言。最近,我听说有人要鼓动县上在双桥三百坎“圣母洞”立碑保护所谓唐代武则天摩崖石刻“青霞晚曌”题词,在此之际,笔者忍不着心中的冲动,提笔写下这篇文字,对双桥三百坎“圣母洞”上的四个摩崖石刻大字,作如下个人的解读,也就教于大家。 对双桥三百坎“圣母洞”上四个的摩崖石刻究竟该如何认读?民国12年、民国37版《丹棱县志》上对此四字认作“青霞晚照”是否正确?双桥三百坎“圣母洞”上四个的摩崖石刻大字,前三个字不用说人人都识,关键是第四个字,若从外形上看,似乎与上下结构的“曌”字相似。但仔细辨识,却会发现与“曌”字又大不相同。“曌”字,上为一个“明”字,下为一个“空”字;而这个字却是上中下结构,为一个“羽”字,中为俗称京字头的“亠”偏旁,下为一个“日”字。那么这是一个什么字呢?笔者查辨后,认为这是一个极为生僻的“𦐮”字。 “𦐮”字如何读?字义又作何讲呢? 这个字十分生僻,很多字典上都难以查识。在《康熙字典》【未集中·羽部】中,是这样注“𦐮”字的:《五音集韻》古文“友”字。简言之,这个“𦐮”字就是古文“友”的异体字,读音“友”。因此,双桥三百坎“圣母洞”上四个的摩崖石刻大字,简写就是“青霞晚友”。笔者认为古人好风雅,常有卖弄学问之嫌,此人也难免俗。当然笔者如此说,也难免有亵渎斯文之嫌。 哪么“青霞晚友”此四字作何讲解呢? “青霞”,即青色的云霞,喻一种美丽的自然风光;“晚”,即傍晚;“友”字在这里作动词讲,即“与…结交为友”的意思。联系“青霞晚友”四字,理顺词序,意思就是“要与傍晚的青霞结交为友”的意思。 题刻“青霞晚友”此四字的人他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思呢?笔者揣之,题刻“青霞晚友”此四字的人,他无非想借此,表达他喜爱此处美丽的自然山水风光,抒写他纵情山水之个人情怀之意罢了。 不知笔者如此解读妥否?祈望诸君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