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一起行政诉讼案件在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来自贵州遵义的村民丁某坐在原告席,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作为行政机关负责人坐上被告席出庭应诉。(中国青年报4月12日) 自古以来,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官与民之间,都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边是好官想要为民办点好事、实事,另一边却是群众主观上认为官员都高高在上,需要顶礼莫拜。这种现象,造成了官民之间的沟通不畅,群众的诉求得不到表达,群众的利益得不到维护,甚至还偶有个别不法官员从中渔利的现象发生。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为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各级党委政府在不断健全法律制度的同时,主动履职尽责,先后推出了领导干部定期接访群众制度、领导干部定期接受群众质询制度,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排了忧、解了难。 不管是民告官,还是官员定期接受群众质询,其目的,都是为了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从根本上维护群众利益。但是,却有部分官员,把做一做被告、接受接受群众质询当作露脸的手段,事先让秘书准备好稿子,现场在稿子的基础上发挥发挥。到头来,相关官员的优秀事迹写了一篇又一篇,报道了一次又一次,却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 当然,这种官员是少数。但是,这种表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的作秀,又是骗了谁呢?是党委?是政府?还是人民群众?亦或是自己的良心?其实,从更深层次来说,官员作秀,不外乎就是为了做出政绩,为自己职位升迁铺好路。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典型的官僚主义。 因此,笔者认为,绝不能让民告官止于作秀的闹剧重演。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官员的职务升迁中的政绩问题。一是对待提拔官员的任前考核,要更加细化,更加全面。像严重依赖秘书的官员,离开了秘书连茶杯都不会端的官员,就患有严重的软骨病和官僚病,是不适合提拔的。二是对官员的选拔机制,要进一步健全,要坚决杜绝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官员权力运行的监督举报,进一步加大对违纪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强烈的震慑,让官员规规矩矩做官,群众安安心心做事。 作者:染博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