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至县西街社区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每个月拿着1380元的工资,却身兼多职——民事调解员、治安巡逻员、保洁员、服务员等。在做好居民信息登记、社区治安巡逻等日常工作的同时,深入社区困难群众生活,服务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把居民当家人,无微不至地照顾。
她们就是社区的13名网格员,被居民亲切地称为“贴心小棉袄”。
一个电话随叫随到 充当母子“调解剂”
今年37岁的钟小燕,是西街社区最年轻的网格员。年纪虽轻,社区工作却做得细致到位。她负责的第九网格租房户占70%以上,人口流动大、结构复杂。通过长期入户走访,其管辖区域内每家每户的基本信息都牢记于心。
2014年10月,初来乍到,社区繁杂的工作向她泼了一盆冷水。上门登记信息,吃闭门羹成了家常便饭。为取得居民信任,她主动上门帮困难群众跑腿办事,解难题。
48岁居民熊德红因恶性肿瘤,致肢体一级残疾,常年瘫痪在床,与76岁的老母亲王思德相依为命,母子俩靠低保艰难维生。
老人不识字,熊德红又常年卧病在床,家里大小事务都得钟小燕来忙活。一个电话,随叫随到。钟小燕定期到医院帮熊德红开处方、买药,来回车费已花费了近百元,熊德红要给,但钟小燕坚决不要。
常年受病痛折磨,熊德红的脾气变得暴躁,时常会为小事与母亲发生争执。老人在儿子那受了委屈就在电话里跟钟小燕倾述,这边刚宽慰完老人,又忙着打电话给熊德红讲道理,当母子俩的“调解剂”。
蹬自行车一小时送饭
4月11日下午,网格员周敏来到了一居民小区大门外,熟练地按下了进门密码,爬上5楼,按响门铃。
“梁姐,是我。”“周敏来啦。”房门未开,屋子的主人梁春雨就听出了周敏的声音。
两人相识于2014年下半年。梁春雨是视力一级残疾,双目失明。早些年家里做生意亏本,欠下高额债务。为偿债,其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女儿也远嫁他乡,留下梁春雨独居乐至。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周围邻居帮梁春雨搭把手外,周敏隔三差五地上门做家务、拉家常。
去年入冬,梁春雨生病住院一周。这期间,周敏每天下班后,赶着回家做饭,自己还来不及吃上一口,就急忙骑着自行车往医院赶,给梁春雨送饭。“天气冷,骑自行车一来一回将近一小时,让她赶车来,她又舍不得花车费。”梁春雨心疼地说。
梁春雨把周敏当亲人,身份证、银行卡交给周敏才放心,领残疾人补贴、退休金,存钱、取钱都由她一手操办。
五载如一日悉心照顾 老人感动认女儿
网格员杨艳自2011年起,义务照顾管辖区域内的杨一禄夫妻俩,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是常事。老俩口年岁已高,看病住院办手续、报医药费也都是杨艳跑前跑后帮忙办理。
2014年,杨一禄的老伴身患重病,全身乏力,每次上医院看病,都是杨艳背着去、再背着回来。她的悉心照顾感动了老俩口。老人去世前,拉着杨艳的手认她做干女儿,并把杨一禄托付给杨艳照顾。
已是耄耋之年的杨一禄老人身体抱恙,腿脚不便,杨艳向社区申请了轮椅。每逢好天气,她到社区入户走访时都会绕路到杨一禄家里,把住4楼的老人背到院坝里晒太阳。杨艳身高160cm,背着高出自己一头的老人显得有些吃力,只能用一只手高抬老人的双腿,另一只手扶着楼梯把手缓慢向下移动。一、两个小时后,忙完工作的杨艳又回到院坝里,把老人背上楼。
杨艳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杨一禄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周围邻居纷纷点赞,“非亲非故,却像亲人一样,这么多年悉心照顾,真是不容易。”
面对老人和居民的称赞,杨艳却显得很坦然,“这是我的工作,没有什么好表扬的。不仅是我,社区的每一位网格员都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