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到欧洲玩现代派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从市川剧院了解到,本月15日川剧院将赴匈牙利参加第三届马达奇国际戏剧节,并将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国家部分城市举办交流演出活动。《李亚仙》是重庆川剧院继《金子》之后倾力打造的一部“传统名剧、现代表达”的古装大戏,首次走出国门又将给外国观众带来怎样的视听感受? 配乐不再是录制
40件乐器、道具已运至匈牙利 据介绍,《李亚仙》是重庆市川剧院根据“川剧四大记”之一《绣襦记》改编创作的大型剧目,讲述的是唐代歌伎李亚仙与官宦子弟郑元和之间凄美委婉的爱情传奇。剧中男主人公为爱情沦落街头,女主人公为爱情刺瞎双眼,但二人最终仍难成眷属。全剧唱词优美婉转,情节起伏跌宕,别开生面地塑造了一个既至真至纯至性、又不失自尊自爱自省的古代下层女性形象,该剧被称为“是一部中国式的《茶花女》传奇”。 为让外国观众更好地欣赏《李亚仙》,区别之前出国演出配乐多以录制播放为主,此次该剧目将所有的道具、乐器全套搬出,也就是说匈牙利、罗马尼亚的观众可以看到完整的《李亚仙》。“之前出国演出没有自己的乐队,只能算是展现了川剧的部分,相信此次的整体呈现会让西方观众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更高的认识。”川剧院院长沈铁梅说。目前,《李亚仙》剧目所用的约40件乐器、道具已经运至匈牙利。
演员唱词原汁原味 沈铁梅亲自带队 演职人员达45人《李亚仙》是沈铁梅第三次摘得梅花奖的表演剧目,此次她也将亲自带队赴欧演出。沈铁梅告诉记者,川剧简洁抽象,一桌二椅,几个牌坊就代表一个街口,“外国很多现代剧都追求简洁,这也对《李亚仙》走出国门有优势。”沈铁梅说,《李亚仙》在演员方面也体现简洁,上台演员只有13人,只是乐队人员多,《李亚仙》非常诗意但在语言上又以喜剧的方式呈现,让人感到张弛有度。据了解,此次中欧行共有50人,演职人员45人。除了沈铁梅,还有曾获梅花奖的国家一级演员孙勇波、国家一级导演曾帧、青年优秀演员徐超等都将随队赴欧,这也保障了外国观众观赏到原汁原味高水平的《李亚仙》。
理解更直接 匈牙利语显示 本地化处理 为了外国观众更好地理解,川剧院还将《李亚仙》做了不少本地化的处理,其中,唱词将翻译为匈牙利语显示,“川剧的舞台形式很多,可以弥补翻译转码可能出现的偏差。”这样听不懂中文的外国观众也能够理解剧目故事和内涵。另外,沈铁梅还透露,团队正在商量将剧目里某些唱词活用,“如‘吃不完的龙虾鲍鱼施舍一点’中的龙虾鲍鱼就可以换成匈牙利当地的特色食品。”
重庆晚报记者 柳青 钱波 摄影报道
川剧《李亚仙》首次走出国门 本报讯 (记者 赵欣)记者昨天获悉,4月15日—26日,重庆川剧院将携新编川剧《李亚仙》赴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交流演出。“这是《李亚仙》问世九年来首度走出国门,更重要的,得益于渝新欧的便利条件,这次演出也将让川剧艺术之美首次在境外得以整体呈现,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此,该剧主演、重庆川剧院院长沈铁梅很是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