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易 更改地名
葛剑雄/文
核心观点: 在一般情况下,除非为了地名的准确规范,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调整、归并、析置、改名、去同名外,不要轻易更改地名。
中国是世界上地名历史最长的国家之一,传说中的地名存在于五千多年前,见于甲骨文记录的地名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由于疆域盈缩、政权更迭、政区沿革、人口流动、民族迁徙、经济开发、文化传播以及天灾人祸等种种原因,不少地名不得不因此而产生、改变或废弃。但在一般情况下,除非为了地名的准确规范,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调整、归并、析置、改名、去同名外,不会轻易更改地名。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家对少数不适宜的地名陆续作了更改,县一级政区消除了同名现象,除了有些通名仍然不够规范外,绝大多数地名已经符合准确规范的标准,应该保持稳定。但近年来,一些地方热衷于改地名,有的还改了不止一次。改名的原因,有的是盲目复古,非恢复历史上的旧地名不可。有的是追求“高雅”、“响亮”,认为原来的地名“太土”、“难听”。有的是因为行政区划的变动,要突出政府驻地的地位。但更多的是为了地方利益,如争夺名人出生地、墓葬地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突出旅游点,企图用这种办法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垄断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招商引资。
但实际效果如何呢?首先是耗费巨大。且不说更改成功的过程要花费上千万用于论证、上报、宣传、公关、“跑部”,被批准后的花费更大。所有带旧地名的公章、证件、文书、档案、招牌、信笺、介绍信、表格、推介材料等等全部要作废或改动,上级主管部门、下辖机构、全部有来往的单位和个人的相应资料都要修改,全部带旧地名的文献资料都得陆续加注或说明。由于一时不可能彻底,这一过程会持续相当长的阶段。
以景点名称作为政区地名的做法造成很大混乱,特别不便于外地游客,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如徽州改名黄山市、屯溪成为黄山市政府驻地后,外来者大多分不清作为景点的黄山与黄山市的关系。请不要再折腾地名,特别是那些历史悠久、意义重大的地名,也请政府主管部门把好这个关。
这使我想起了九年前淮阴市改为淮安市这件事,当时的行动,不就是“为了地方利益,如争夺名人出生地、墓葬地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突出旅游点,企图用这种办法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垄断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招商引资。”吗?
其结果如何呢?就从老淮安人不停地上访,为恢复原名做不懈努力,就可略见一斑。九年来,老淮安在“三淮一体”的大旗下,由位在前列下滑到退居末座,这一事实不就证实了这一行动之恶果吗!?小马拉不动大车,该醒悟啦!当权者们。
我也真为“淮阴”遗憾,为“淮阴”抱屈!“淮阴”这个享誉两千多年的、比“淮安”历史更悠久的名称,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消失了。“淮阴”的丢失,可真对不起千千万万的华夏子孙!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不要让这种低级错误再影响两淮地区的和谐了吧!把丢弃的淮阴再请回来;把淮安归还原位吧!
附:
葛剑雄(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12月15日出生于浙江湖州。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地圈生物圈中国委员会委员,国际历史人口委员会委员,HISTORICAL GEOGRAPHY编委,上海市政府参事,全国政协常委等。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研究的著名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