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若水边 颛顼诞生地
2016年04月12日 星期二 四川日报 记者 罗本平
你知道吗,古代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大帝就诞生在米易。
有史料记载,颛顼诞生于公元前2514—2437年,祖父是黄帝,父亲是昌意,昌意娶蜀山氏之女昌濮,生颛顼于若水之野。若水在古代指的就是攀枝花所辖的雅砻江与安宁河交汇的江段。
据资料记载,颛顼诞生地,有若木,即今天的攀枝花树。《水经注·若水》“生颛顼于若水之野”,就是指的在安宁河边、长有攀枝花树的郊外住处。
上世纪八十年代,米易县安宁河畔的何家坝就发现了新石器的古人类遗址。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根据史料记载,认真研究以文献记载的主证、考古发现的实证、民间民俗的旁证,论证了颛顼的诞生地就在米易境内。
颛顼故里,龙吟大地。如今的米易有很多以龙命名的地方,在今白马镇所属地界尤其多。有黄龙乡(已合并于白马镇)、威龙州、回龙村、龙华村、龙潭沟,有龙肘山、龙洞河、龙吟峡、龙潭溶洞、龙潭村、龙华寺、青龙寺,还有何家坝龙脉。颛顼故里多龙,缘于龙神崇拜,是中国龙文化在颛顼故里的集中体现。
依托颛顼诞生地,米易县从2012年开始颛顼文化打造工作,举办了系列研讨会,组织编写有关颛顼的历史文化及民俗文化书籍。
同时,米易还围绕颛顼,打造“龙文化”主题风景区,米易县以龙潭溶洞3A级风景区为载体,组织 “龙文化”课题组对县域内的“龙文化”历史渊源进行深度发掘,通过民间走访、实地考察等形式,将“龙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收集整理了一大批珍贵的历史资料,这些资料为米易县打造“龙文化”旅游品牌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如今,龙潭溶洞已更名为颛顼龙洞。
2015年初,米易县申报“中国颛顼文化之乡”,于近日通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检查验收,被正式命名为“中国颛顼文化之乡”。
相关文章:
探索米易龙文化初识颛顼诞生地
袁明忠
“我是炎黄子孙”,“我是龙的传人”。这是每个中国人,尤其是旅居海外的中国人最为骄傲,最引以为自豪的一句话。数千年来在整个中华大地都以“龙”为华夏民族的象征,以“龙”为天下第一吉祥物,特别是历代君主都以“真龙天子”来代表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力,民间百姓则是以崇拜神龙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下太平,更企盼得到龙的护佑而给家庭带来幸福。由此,中国各地的老百姓及统治者均以不同的形式在相应的节气来隆重地祭拜神龙,如:划龙舟、耍龙灯、赶龙会等等。于是就形成了五千多年来扎根于中华民族心目中的龙文化。
莫看米易是个山区小县,其实米易的龙文化并不逊色于其他地方,可能比有些地方还要更有特色,而且还会让人膛目结舌的呢!首先我们来数一下从米易的湾丘乡到撒莲镇沿安宁河四十公里地段就有十来个以龙命名的地方或相关的庙宇,如:湾丘乡对面原来有个“黄龙乡”,(现改为黄龙村)撒莲镇有个“龙洞河”,丙谷镇有个“蟠龙寺”等。而最集中,最奇特的是在幅员只有220平方千米的米易白马镇范围内的安宁河东岸就有“龙肘山”、“龙潭溶洞”、“龙吟峡”、“龙华寺”、“川主庙”、“龙塘沟”(后改名龙塘村)等多处与龙有关的名字或庙宇。在西岸的原挂榜乡何家坝一带又有“威龙州”、“回龙湾”、“青龙寺”、“紫霞洞”、“五省庙”等等。这些和龙有联系的地名或寺庙都有许多很精彩而美丽的民间传说,有的故事据说相传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这些民间习俗和祭祀活动为什会在米易历经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而延续至今呢?据有关专家研究论证后说:因为在中国五千多年前的“三皇五帝”之中的“颛顼大帝”就诞生在米易县白马镇的何家坝。所以在白马镇乃至米易很短的距离内才会有如此多的龙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地方民俗。
远在中原河南一带的颛顼大帝怎么会诞生在米易县呢?开始我也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听了攀枝花市资深的知名学者王文均、刘成东、刘胜利三位老师关于“颛顼与米易龙文化”专题座谈会的讲座以后深受启发,再结合自己以前对米易龙文化的爱好和对龙塘村及挂榜等地的多次走访和了解,另外又在网上查阅了一些古史资料来学习分析,现在终于对“颛顼大帝”诞生地就是在米易的说法有了些肤浅的认识。
轩辕黄帝的二儿子昌意降居“若水”,据许多史料记载和专家论证已经确认了这个“若水”就是现在的攀枝花市境内雅砻江与金沙江汇合处这一带。但为什么就能确定颛顼大帝的诞生地就在米易何家坝而不在雅砻江附近呢?昌意为什么要把他的大本营选在米易何家坝呢?我个人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昌意的父亲轩辕黄帝统一天下后就确定了以“龙”的图案作为华夏民族的图腾,(可能是相当于现在的国旗或国徽)以龙作为天下第一吉祥物,来祭祀和崇拜。所以昌意来到若水(攀枝花)后首先就要召集若干风水师严格地去考查在这一带哪里有合符他要求的龙脉风水宝地来修建他的大本营。据刘成东老师的文章介绍,昌意当时选址考虑的主要条件应该是:“一是依山临水,日月朗照,背依高峻山势,山势如龙行大地,蜿蜒起伏,有神龙气象;山下有河水流过,河岸较为平坦,田地相连,物产丰富。二是踞山以守猎,踞河以渔利,踞平畴以耕种,方可补给充足,长此以往则可安居乐业。三是山上山下皆可以进行种植和养殖,顺应天时地利而获得丰收,在这样的地方围城筑营,有如风水宝地。四是这个地方的十公里之内,山有龙行之姿,水有龙行之势,坡坎有龙行之象,河湾有龙行之迹,诸多山水、村落皆与“龙”有关。于此方能彰显出远古龙神崇拜。”
无独有偶,昌意精心想要选择的最理想的风水宝地,在雅砻江与金沙江汇合处的攀枝花一带,甚至在整个雅砻江流域,除了米易白马镇完全符合这些条件外,可能还找不出第二处比这里更好的地方了,所以昌意选择了米易白马镇的何家坝作为他的大本营。为什么他会看中米易县的何家坝呢?我想理由大概有以下四点:
一·何家坝的正对面(即安宁河东岸)的龙塘村(古时叫龙塘沟)就背依靠着高峻山势的龙肘山脉的中段,这里的山势就如龙行大地,蜿蜒起伏十多公里。更为绝妙的是整个龙塘村就座落在山形尤如一把龙椅正中间的龙肘山脉的环抱之中。山体半山腰又有一个龙潭溶洞,(至今这个溶洞内长年都有一大股清澈甘甜的泉水流出)从洞中历经数千年冲刷的痕迹来看,五千多年前昌意在此选址时这洞中的水一定远比现在还要大而壮观得多。还有那洞中的“龙宫”的熔岩石的造型就像真龙的化石一般栩栩如生,而且现在还能听到地下水哗哗哗的流淌声。再看洞外的山上,现在也还是苍松挺拔,满山清翠葱茏,鸟语花香的一派秀丽景象,可以想象在五千多年以前,这山上一定是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和野生动物成群的地方。出洞口的左边还有一个“龙吟峡”,峡中的二十多处瀑布一年四季都是同样大的清泉水流淌着。而昌意的大本营何家坝的中心位置正好与龙塘村座落的龙椅方向遥相对应,前面三个低矮相连的小山头就像龙椅面前龙案上的笔架,啊!简直是太绝了。何家坝子的南北走向沿安宁河(古时称孙水)上至湾丘、昔街,下至田坝、沙坝几十公里处都是较平坦的田地,盛产大米、甘蔗、水果等各种农作物。的确是一个物产丰富,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上山能打猎,下河能渔利,平地可耕种的风水宝地啊!可以说这里的一切条件都符合昌意对大本营的选址要求,更确切地说,这里的山川地貌特别能满足昌意对龙的崇拜和对风水学的高度迷信心理,所以,他选择了何家坝作大本营。由此推理,说“颛顼大帝”就是在米易县何家坝诞生的,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二·面对许多地方对颛顼诞生地到底在何处有争议的问题,攀枝花市知名专家王文均老师经多年研究考证后在他撰写的文章中曾说:“得若水者得颛顼,得若木者可得颛顼,若水和若木两者皆得者必得颛顼”。那么有人会问,在中国其他省也有多处取名叫“若水”的,为什么就认定这个“若水”就是指的雅砻江呢?那就让我们引经据典来看看吧,据《史记》记载:“昌意相传是黄帝与嫘祖的次子,封于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仆为妻,生颛顼”。大家都知道,从“三国”时代前就已称四川为“蜀”了,“蜀”,即四川也。所以说这个若水必定是在四川境内无疑。那“若木”又作何解释呢?《淮南子,地形训》说:“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也。”注释称“末,端也。若木端有十日,状如莲华,华犹光也,光照其下也。”古代“花”与“华”相同,可以相互借用,“莲华”即为“莲花”。意思是说:若木的顶端就象有十个太阳一样,花的形状酷似莲花,花团锦簇,红艳似火,好象有光一样,从上照耀下来。试问,世上除了攀枝花树能开出此花外,还有哪一种树会开这样的花?因此,许多学者们都一致认为,若木就是攀枝花树。在四川境内有高大乔木开莲花形大红花朵的树(即攀枝花树),的地方就是四川省攀枝花市,而攀枝花树又数在米易境内最多。特别是在离何家坝上方几公里远的大草坝原来就有成片的高大攀枝花树,孩童时我们就知道米易县城的南北街头也曾有多株需几人合抱的数百年历史的老攀枝花树。在安宁河沿途就更多了。据以上说法,我还真怀疑米易攀莲镇莲华乡(以前称攀莲街)的“莲华”、“攀莲”的名称很可能就是因这里开状似莲花的攀枝花树很多而得此名的吧。据此推论,就可以确切地说:“米易何家坝就是若水和若木两者皆得者”是有依据的。
三· 据相关资料介绍,在米易何家坝遗址已经出土了中原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锛、陶罐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另外还在米易的热水遗址、阴兵堡遗址、袁家堡遗址也发现了同样的石器用俱和相同的选址筑城和布局方法。在这些遗址中还发掘了远古时期的墓葬,从中也发现了类似的古器物。由此也足以能够证明在四千多年前的米易何家坝和其他遗址的确曾有大批的中原人群在此居住过。
四·由于有龙潭溶洞和龙吟峡的泉水滋养了这方土地和这里的人们,又因为颛顼大帝在这里诞生,所以才会在这么小小的地盘内出现了那么多与龙有关的地名和庙宇,以及古遗址和古器物。另外,在离何家坝以北约九至十公里的地方为什会取名叫“黄龙”呢?我想这也应该与“颛顼大帝”在这里诞生有关。据《史记·天官单点》记载:“黄帝就是黄龙的化身,黄帝即是龙帝”。而昌意降居若水就是从北方来的,上北下南,昌意从北方来到南方的雅砻江,所以称之为“降居若水。由此可以推想,在离何家坝以北约九至十公里的地方命名为“黄龙”,可能是昌意为怀念或纪念远在北方千里之外的父亲黄帝而把那里命名为“黄龙”的吧。但又为什么要在距离何家坝九至十公里的地方命名“黄龙“呢?我想,凡是对米易龙文化感兴趣的朋友,都想知道这个千古之迷吧。古人认为“九”为最大,“九五至尊”是每个朝代的帝王都一致推崇的,皇宫里的大门上的铜铆钉横竖每排不也是以九颗排列的吗?“黄帝”最大当然要用“九”数了。而“ 十”呢又是代表“圆满”、“十全十美”。这也是从古至今老百姓一直推崇的吉利数。所以当时对于十分迷信风水和崇尚龙是至高无上的昌意来说有这样的策划是可以理解的。又或许是因为“颛顼大帝”在此诞生后为示庆贺,希望求得到黄帝的护佑,并祝愿颛顼长大后能继承其祖父黄帝的帝位而特意将那里命名为黄龙的。再或许那个地方曾经是昌意的其他后代子孙专门供奉和祭祀黄帝的场所吧,更为可能的是出于多方面连锁考虑,所以,上面猜测的几种因素都兼而有之。除此之外还真难以理解为什么会在离何家坝以北九至十公里的地方取“黄龙”的名字呢!
刘胜利老师说得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民风民俗为载体,顽强的传达着某种文化信息,这些文化信息从远古走来,不断的发生着变异,但其基本的内核是不会变的,这就需要我们去认真解读,以还原其本意”。
由于笔者学识疏浅,以上理解纯属个人不成熟的看法,至于颛顼大帝是否诞生在米易何家坝,有待专家论证。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方家指导。
(袁明忠2012年9月4日写于米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