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远瞩网络约车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29日联合公安、交警、市场监管、网监等部门,约谈滴滴、优步、神州、易到、星星5家网络约租车平台,通报了网约车平台管理存在的五个问题。监管部门要求网约车平台先行自主检查驾驶员信息,对于有违法乱纪、犯罪前科和异地牌照的驾驶员进行限期清理,否则抽查中一旦发现,将把网约车平台公司列入不诚信名单。 作为一种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存在两三年的新生事物,网约车至今仍行驶在法律的边缘地带,因为从现有法律法规来看,没有取得营运许可的人员和车辆对外提供客运服务并不合法。但即便一些地方对网约车开展查禁行动,这种新业态不仅没有被消费者抛弃,反而占据的市场份额还在不断扩大。网约车之所以能迎难发展,应归功于广大市民的支持,因为它拓宽了人们的出行选择,“随叫随到”的服务形式和不断推出的优惠措施,让乘客真正实现了“又省钱又方便的出行”。最近,在同滴滴、优步、神州、易到等网约车平台企业的约谈会上,广州市交委、市交警支队与各平台约定,在12日前取消所有在广州的直接优惠促销活动。 对于网络约车,普通乘客或许更关注即时利益,但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它们更关注市场份额的占有率等问题。滴滴打车平台的搭建为许多无业人员或是有闲余时间的上班一族提供了赚钱的新机会,高额的补贴,闲余时间赚外快,这当然吸引了许多司机的加入。另一方面,不少乘客也被滴滴打车的方便快捷以及价格实惠所吸引。两方面的巨大补贴使得滴滴打车约车系统很快占据了市场的较大份额,当然这也绝大多数靠补贴,但补贴并不是长久之计,一旦补贴消失,市场份额何去何从很难说。约车系统之间恶性的竞争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乘客,所以当政府出面规范约车系统时,乘客表示出了很大的不满。 有媒体曾表示,“合法化”是最考验中国网约车的问题。尽管网约车的运营模式同传统出租车存在差异,但在交通行业,存在着基本的、共同的准入条件。《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驾驶人员和平台经营者的资质作了明确规定,而在此之前,有多少司机“无证上路”,存在着多少安全隐患,贪图一时便利的人很少会考虑。 网络约车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减少了出行的成本,但却增加了交通、环境的成本。还未合法化的网络约车会引起出租车行业的竞争矛盾,事实上,车与乘客的关系会变成供大于求。对待网约车,我们不该为眼前的利益蒙住双眼,而应以长远眼光,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行政监管的有序展开和市民实实在在的便利、安全出发,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