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cqy1976

周子古镇,浪漫的经典读本 ——为《四川画报》宣传蓬安而写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7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17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陕西省《人文风情》杂志副主编摄影撰文评价蓬安周子古镇为“古镇蓬莱”

 

 

 

    近日,陕西省《人文风情》杂志社副主编、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李可器先生专程赴蓬安周子古镇摄影,李先生在蓬安县嘉陵第一桑梓景区吴馓子店铺约见了笔者,在和李先生交谈中,笔者得知:李可器先生对古镇情有独钟,他从网络上了解到周子古镇的相关介绍和资料图片后,专程奔赴蓬安联系了笔者,他兴致勃勃地拍摄了周子古镇的许多精彩照片。

   2009年7月17日,李摄影家专门为笔者寄来了刊登有他拍摄的周子古镇景区照片,在陕西省知名杂志〈〈人文风情〉〉的封面,笔者看见了李摄影家称蓬安周子古镇为“古镇蓬莱”,同时,在杂志内页,用了两个整页刊登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景区照片,李摄影家还兴味盎然地为周子古镇景区摄影作品配诗————————

                 

                 雕前沧海难为水,

             身到蓬莱即为仙。

 

                                        (邓四平摄影报道)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09-8-3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em54]

发表于 2009-8-3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周子古镇,一日读懂千年
蓬安新闻网 (2009-8-3 10:06:35) 来源:南充新闻网
20

远眺周子古镇     图片/李天社

  本网特约记者 邓四平 7月17日,记者邀约朋友一起来到蓬安县周子古镇,如同扑进了母亲慈爱温暖的怀抱。越往里走,越发感觉到自己仿佛走进了一条深邃辽远的时光隧道,走进了一部博大厚重的历史文化经典著作:走进周子古镇,一日读懂千年。

  妖娆秀丽、千古浪漫的周子镇

  周子古镇,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是相如县建县即南朝梁代以来,陆续兴起的一座码头古镇。该镇位于嘉陵江左岸傍于新县城,以上河街、下河街、盐店街(又称红军街)、顺河街四条古街为主,古镇兴起于南朝梁代,繁荣于唐代。

  古镇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水陆交通便捷。周子镇原名舟口,又称舟镇,取嘉陵江上往来舟船皆停泊于此之意。宋代理学鼻祖、《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因仰慕汉朝大文学家司马相如横溢的才华和一曲凤求凰浪漫传千古的爱情经典,于是乘船专程到古相如县来朝圣怀古,蓬安士绅学子仰慕周敦颐的学识人品,闻讯列队于驿马道旁,欢迎并盛情挽留周敦颐逗留舟镇讲学。宋以后,立石碑刻铭诗以作纪念。因此,舟镇从此更名为周子镇。

  周子古镇的码头,虽历经了千年风雨沧桑岁月的洗礼但依旧保存完好,千年以前濂溪先生于此登临古镇。古渡码头依江而建,仿佛一个古朴典雅的古时点将台一般。“周子古渡”4个大字,雕刻在江畔的青石墩上,赫然醒目,古朴中彰显着典雅,大气中透露出厚重。整个古渡码头均是青石板和青条石铺砌而成,直接伸入江水之中,有的石板至今仍可看见当年南来北往的商贾赶马驮运货物时走过的马蹄印痕;那拴靠船只粗大的铁链,仿佛诉说着古码头往昔的繁华和岁月的峥嵘。如今的古码头上,青铜雕塑的驮盐的船工,贩运货物的马夫,赶场的农妇,以及码头石头墙上雕刻的《嘉陵江船工》、《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等等浮雕作品,完整而生动地再现了周子古镇码头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人文。

  古镇的码头上,最吸引人眼球的当数嘉陵江渔民和江上的渔船。据资料记载:嘉陵江蓬安段有180多种鱼类,野生的鲫鱼、鲤鱼、鲢鱼、草鱼、青膳、翘壳、青波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嘉陵江蓬安段里的特产石梁沱江团了。据悉,这种江团,下颌上有一点丹砂一般的红印迹,此鱼品尝起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曾是历朝历代进贡朝廷的贡品。

  每天清早,江面上晨光微露之时,江上的渔民们“卖鱼”的吆喝声便仿佛山歌一般嘹亮地响亮起来了,接着便是纷至沓来赶来买鱼的讨价还价声、过称、算账声,人声鼎沸,热闹异常,忙得不亦乐乎。

  “爱莲池” 、万寿宫古风古韵

  与朋友品完麻花,记者继续向前走去,一街古风古韵扑面而来,街道两旁全是古老的穿斗木结构式的瓦房,朱红的铺板门,雪白的石灰粉墙,星星点点的写着“茶”、“吃”、“酒”字等青白的布幡,檐下挂有鲜艳的大红灯笼,入夜时分,次第亮起,如梦如幻,让人顿觉仿佛走进了一个扑朔迷离的远古时空隧道。

  古镇里的茶馆极具特色:屋里摆有八仙桌,厚实的长条凳,雕刻精细的镂空窗棂、窗花,高大结实的木柱支撑起整个茶楼上下两层,古韵天成,茶馆宛如仙宫洞府一般。走进门去,眼前顿时豁然开朗,休闲品茗的人们,怡然自得。尤其是古镇逢集赶场的日子,茶馆里更是座无虚席,他们自在惬意地稀哩哗啦地搓着麻将;或者悠闲自得地推着古老的牌九;或坐在太师椅上惬意地养神;或躺在古色古香的竹凉椅上闲适地聊天;或疏懒自在地看着嘉陵江一江碧绿清澈的江水静静地远逝而去;或三五人围在一起摆着五彩斑斓的龙门阵,天南地北讲述起兴衰沧桑的过往烟云。

  拾级而上,出现在面前的便是万寿宫。万寿宫始建于明代,是迁来古镇的江西人筹资建设的,因此又叫江西会馆。万寿宫是江西人祭祖、交流、集会的场所,占地3000平方米,整个建筑为单檐悬山式风格的单进四合院,高大的门楼上设有戏台,正殿里供奉着许真君,两层的回殿是休闲的场所。破“四旧”时,门楼、戏台、正殿、二层回殿均被拆除,只留下了改成普通民居风格的一层回殿。

  万寿宫大门正对面的墙壁上,用青石雕刻着深浮雕九龙戏宝图。其活灵活现的形态,仿佛九条龙正在盘旋飞腾,使得满壁风生水起,灵动神奇,表现出雕刻者高超的技艺和古镇人民美好的祈愿。

  “山、水、城、文、史”和谐交融

  时光飞逝,逝者如斯。千年时光过去,如今古镇内的古民居院落群依旧保持明、清以来的原生状态,镇内庙宇高踞,古意盎然,雕梁画栋,古韵悠远,现保存完好的具有明清风格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共有3000余套(间),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古民居沿着千米长、五米宽的石梯两侧布局,首尾相连,错落有致,粉墙黛瓦,各具情调,3条主街星罗棋布镶嵌其中,静静地覆盖在宁静秀美的嘉陵江畔。“山、水、城、文、史”在古镇和谐交融,浑然天成。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周子古镇蕴育了厚重独特的嘉陵江坡形码头古镇文化。周子古镇的坡形码头,全省独有此景,全国也极为罕见。

  不知不觉间,便已走完了古镇的3条主要古街。千里嘉陵第一桑梓,嘉陵江上最后的码头古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其实,纷至沓来的我们都是一群上船下船茫茫人海中的匆匆过客。如约而来,赴约而去。留下历久弥新的民歌,跌宕两岸。袅娜芦花最深处,蓦然回首:那人,那事,那情,那景,那经典的古镇,尽在灯火阑珊记忆最深处。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
发表于 2009-8-3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了,眼睛看得发涨,不过写得那叫两个字----巴适

 

发表于 2009-8-3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09-8-3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秉笔直书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09-8-14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em64]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