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又将到来,毕业生在忙碌的求职的同时也在为毕业论文而烦恼,如今学术造假的事件越来越多,那么作为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如何能经得起毕业设计的折磨了,下面我们为大家说说那些牛人的毕业论文。 费孝通本科毕业论文题为《迎亲婚俗之研究》,此文修改后发表于《社会学界》。在自述中费写道此文用了三年功夫,在吴文藻、顾颉刚、潘光旦等人的指导下五易 其稿才写成,在研究过程中收集了大量地方志资料,并按是否存在迎亲标准将中国划分为“三区”(即“三区论”)。这篇对迎亲风俗的开创性论文至今依然是经典 文献,完成此文时的费孝通年仅二十二岁。
费孝通
钱钟书早年就以博闻广识著名,他在牛津大学所做毕业论文题为《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研究此类题目需要相当深入和广泛的史料考证,钱锺书恰好 也考据成癖,论文引用史料翔实,其中不乏冷僻材料,写作也游刃有余,即便以今天严格标准来看也是一篇优秀的论文。钱在牛津大学的这篇毕业论文常被误认为是 硕士、副博士或博士学位论文,事实上这只是本科毕业论文,人文社科领域本科论文能够写出如此水平的,如果不是空前绝后恐怕也属凤毛麟角。
钱钟书
浪漫作家徐志摩曾留学英美,入读过多间名校,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论文《论中国妇女的地位》就乏善可陈,观点既不清晰也缺乏新意,论证也多有牵强之处,或许是出于维护民族尊严,他甚至还试图为纳妾制辩护。此文之所以一直尘封在哥大图书馆正是因为其本身并无太大学术价值,徐志摩自己对其恐怕也并不满意,并未发表此文,直到徐志摩去世多年后才由后人在旧纸堆中发现。
徐志摩
大师级的论文都是这般磨炼,作为本科毕业生的学子们,还是痛苦的写完那么的本科毕业论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