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杨家镇被授予了“东兴区居家妇女缝纫工培训基地”、“东兴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基地”、“内江市甜女居家灵活就业基地”“内江市井得毛织制衣有限公司毛衣加工基地”等称号。
采访中,东兴区妇联、就业部门干部表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前期沟通协调,目前已与内江市井得毛织制衣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即由该制衣公司免费提供原料、设备、老师、机器维修等,等到留守妇女学成之后,直接把需要加工的原料运至场镇,并定期到场镇回收加工后的成品或半成品,妇女从中挣得加工费,在家里实现就业增收。
见实效 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
这只是东兴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协调发展。一直以来,东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全局性任务来抓。
特别是2015年以来,全区上下层层传导压力,细化落实“责任清单”、“任务菜单”,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合力脱贫攻坚的工作格局,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工作热情大幅提高。全区各部门、各乡镇通过重要会议、专题培训、宣讲团宣讲等有效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委、市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脱贫攻坚战略思想宣传,做到了“精准扶贫”家喻户晓,掀起了全员支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热潮。
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制定了《内江市东兴区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完善了区级领导和区直部门(单位)联系指导贫困村、干部驻村帮扶、“第一书记”、乡镇党政“一把手”负责制等各项工作制度,建立了“贫困村为重点、扶贫到户到人”的工作机制。
扶贫效果比较明显。去年,全区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573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34万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276万元),扶持贫困村24个,贫困人口脱贫8820人。
扶贫机制不断创新。创新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和社会扶贫机制。投入产业扶持周转金200万元,用于三烈镇芋河村、新店乡书房村等10个贫困村的贫困户发展产业无息借款。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用于小河口镇红林村开展财政扶贫资产股权量化试点。同时,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加大扶贫投入力度,着力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再发力 确保今年4593名贫困人口脱贫
东兴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区,全区“插花”贫困还比较突出。今年,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东兴区始终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鼓口袋”和“活脑袋”并举。
特别是自3月7日召开东兴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以来,全区各级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决心坚定、态度鲜明、力度空前。东兴区委书记、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黄俊伟在会上提出的2016年全区脱贫攻坚奋斗目标:确保4593名贫困人口脱贫、22个贫困村“摘帽”,更凸显出东兴区推进脱贫攻坚的决心。
为此,东兴区精心制定脱贫攻坚规划和方案。当前,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在科学编制“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各牵头单位也正在按照要求加紧制定10个专项规划、“四个一批”年度计划和2016年工作方案,做到目标、责任、资金、项目、措施、成效“六落实”。
下一步,东兴区将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一方面结合“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狠抓村组道路、便民路、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宽带乡村等项目,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提供更好的基础支撑。另一方面结合“产业发展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狠抓种植、养殖等产业培育,积极实施电商扶贫工程,探索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投资收益向贫困对象量化股权和收益权等扶贫新模式,多渠道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着力强化政策兜底扶贫。一是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行与新农合制度有效衔接的大病保险制度,不断提升农村医疗救助水平,切实保障贫困户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健全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等制度的政策性兜底扶贫,保障贫困家庭孩子能公平接受教育。
重点关心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工作。深入贫困村和贫困户走访慰问、解决问题,尤其要加大对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等特困群体的帮扶力度,真正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
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持续加强帮扶干部日常管理,重点管好用好“第一书记”,并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投身脱贫攻坚工作,建立贫困退出机制,完善绩效评估机制和督查机制,健全舆论引导机制,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