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旅游业的发展遭遇瓶颈
日前有专家们在发文喊话: 随着经济收入的普片增加; 人们的包包头渐渐鼓起, 生活的习惯也在发生变化。
已不再局限于穿衣吃饭, 有余钱就应该找地方花; 更何况国家也大力提倡, 刺激消费挪动经济的贡献大!
旅游业正迎来发展机遇, 新兴的服务业前程远大; 正因为新兴所以还很不成熟, 遭遇瓶颈的绝不是一家两家。
这是普遍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解决矛盾还需要学习辩证法; 抓住机遇去迎接挑战啊, 一步步将困难踩在脚下!
首先是供需矛盾太突出, 节假日安排不够合理化; 黄金周节假日人满为患, 只看到人头却不知景观在哪!
淡季又清静得无人问津, 资源又闲置得无以复加! 不扎堆拥挤就太过冷清, 可否交错安排好节与假!
其次是设施投入欠账太多, 跟不上旅游需求的前进步伐; 老景区游人过度集中而容量有限, 更不能能满足游客需求的多样化?
新景区本来就急需更多客户, 可是偏偏又没得到有效开发; 道路、交通、设施滞后, 停车、入厕、就餐、下榻……
第三是缺乏相应的保障措施, 让潜在的旅游需求难以转化; 青少游、老年游还刚刚起步, 望未来新业态必将大放光华!
对比周边国家的旅游区, 交通、住宿、门票多高价; 抑制或挤走了旅游客源, 为渊驱鱼的结果是害自家!
说起来四川是旅游大省, 早就有五大景区展奇葩! 我这里要说的是旅游新区, 龙灌工程绽开的璀璨之花。
四川省全新的五大旅游区, 二零零六年就纳入了新规划; 山地湖泊型休闲度假目的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三岔!
(1)三岔湖曾经的尴尬 规划制定已经整整六年以后, 二零一二年的四月的中旬上下; 曾经有一批客人在游览之后, 在网上留下了非常激烈的话:
那是四月七日的成都游客, 一位以字母署名的版主开口便骂: “吹得凶,什么重点打造!” “景色还不错,管理实在差!”
“我肠子都悔青了!” 骂人者忿忿地道出了心中的话: 没见过这么烂的风景区, 停车场太小,过车的路桥窄得可怕!
路桥的两边还没有护栏, 车来人往时简直就挤不下! 风景区只不过是个码头, 有几艘旧游船喊着天价!
咱们一行十个人租了一艘, 租金费首先给去了二百八! 上船后开船人再开金口: 二百八只能过五个岛叉!
问我们要不要再逛远点, 要延长时间就要另外加价! 开口就要求增加四百元, 咱们只加一百不行作罢!
开船人最后作了让步, 加一百逛远点多看点啥? 湖上游览了半个小时 湖岛的景色倒也不差!
看到岛子的周边有人垂钓, 又问咱们想不想上岛去耍? 来都来了花了钱当然要去, 七嘴八舌闹哄哄就把船下。
第一轮上的是两个荒岛, 两岛间铁索桥凌空飞架; 上桥来还可以凭栏远眺, 这一次很幸运不付票价!
第二轮上的什么“空分岛”, 用三个字概括叫“脏乱差”! 蚊子伴苍蝇漫天飞舞, 房前屋后还养着鸡鸭!
就是这样一个肮脏之地, 还强行收费不惊不诧! 收钱的是一位中年妇女, 人均两元一分不能差!
“啥都没有看到收什么钱?” 游客中有人放出了俏皮话; 于是乎大家都随声附和, 收的要收给的不给相持不下。
这时候走过来一个壮汉子 五大三粗的样子让人可怕! “闹啥子,上来看了就要给钱, 不给钱就想走人太不像话!”
他的话象板上钉下了钉, 说完就大摇大摆回了家; 那女人更显得咄咄逼人, 嘴里是一串串下里之巴!
开船的也迟迟不肯开船, “现而今两元钱算个啥?” 最后妥协的还是游客, “给钱走人,算啦算啦!”
有人拿相机拍下这收费场面, 那女人还大咧咧不惊不诧! 一边收钱还一边念叨叨: “拍嘛,拍嘛,就是上了报我也不怕!” …… 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跟帖者一边倒有的还骂! “是娱记们吹得凶切莫上当, 等几年建好了再去游吧!”
发帖人最后提出了建议: 对新景区我们的期待在哪? 设施差不要紧不要“坑人”, 服务业的接待更需要人性化!
上边的例子比较有代表性, 急需要改进的对象直指“三岔”; 从业者服务的素质确实有待提高, 不要让“三岔湖”再遭遇这般尴尬!
(2)龙泉湖遭遇的瓶颈 下边再说说咱们的龙泉湖, 还是来先听听媒体的声音: 二零一四年九月十六日《四川日报》, 《库区变景区,龙泉湖的转身之困》。
由罗之飏、梁现瑞、王成栋署名发布, 整篇通讯稿一共有四个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名称叫“龙泉湖的近况”, 没准备读起来直会让人凉透了心!
三记者请来了开船人名叫万鹰, 想当年他开的机动船日进斗金! 现而今他早没有了当年的底气, 头发蓬松双目迟钝象刚刚睡醒。
听说我们要包船他立即有了精神, 他熟练地摇燃了柴油机招呼“坐稳”; 机动船疲敝地喘息着开进了湖中, 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派萧索的光景!
寂寞的湖面上没有了昔日的生气, 兰蕙岛不再有兰花发散的醉人温馨! 曾经吸引过无数少男少女的“香连径”, 现而今早已是斑驳不堪无人问津!
他们在九月十一日下午四点光景, 登上了“长风号”船形娱乐中心; 昔日热闹非凡、游人若织的“船岛”, 早已是锈迹斑斑、人去楼空煞风景!
曾经充满诗情画意的“湖月山庄”, 早已风光不再又何来墨客骚人? 令青少年欢呼雀跃的恐龙岛, 而今全都大门紧闭荒草丛生!
投资几十万元的“水上降落伞”项目, 早已经 “停摆”不动,匿迹销声。 昔日精心设计的“蛇岛”已无蛇可看, 蛇们的肉体早已作了食客的美味餐饮!
据石盘水库管理局局长马贵平介绍: 现而今龙泉湖十五个孤岛多凋零; 只有盘龙岛的旅游业还勉强为继, 这简直与记忆中的盛况判若泥云!
万鹰作船工兼作义务导游, 对于龙泉湖旅游业的衰败感受最深; 他刚来驾游船才二十出头, 当年的帅小伙而今已年过四旬。
他亲身经历了龙泉湖最火热的时候, 十多个岛屿被各大单位租赁经营; 或餐饮、或住宿、或娱乐生意兴隆, “降落伞”更是内陆少见的一颗新星!
高峰时有各式游船三百八十多艘, 他当年日拉客好几船收入上千元不等; 现而今萧条得几天才能拉上一船, 一个月的收入才千把元难养家庭!
第二部分:一湖跨两地的尴尬 五平方公里湖面,十五个岛湾; 三分之一在简阳,其余在龙泉, 但五十公里湖岸线,恰好相反!
刚满六十岁的杨登琼还清楚地记得: “一九七七年动工,一九八零年投产; 一开始旅游业很快就进入旺季, 一家子的收入达到一千多元!”
“几乎就在旅游业的收入达到高潮时, ‘石盘水库’的名字悄悄地发生改变; 游客们开始把这里叫成了‘龙泉湖’, 最先还只是在游客们的口头上相互流传。”
“可是在成渝高速路通车以后, 就专门开了一个‘龙泉湖出口’站; 二零零一年成立了‘成都龙泉旅游公司’, 拦截了成都客源,且不让简阳游船靠岸”
这一下矛盾就被人为地激化了, 你拥有湖岸线,我拥有主岛权; “你不让我好过,我就要你难安!” “我损失八百,就要你损失三千!”
“失去了成都方向的主流客源以后, 简阳方的码头就开始冷清收入锐减; 还记得是二千零零一年的三月份, 简阳方的游船主联合起来控制湖面!”
“他们的船队团团围住了几个名岛, 抵制龙泉方面的游船和游客上岸; 事发后双方的政府才出面协调, 茶店的码头才允许简阳的部分游船靠岸。”
这次因利益冲突发生的“围岛事件”, 竟成了龙泉湖旅游业走向衰落的开端; 这件事深深地刺伤了游客的感情, 成为龙泉湖旅游业由盛而衰的拐点!
再加上二零零一年的七月份, 在龙泉湖乌龟山又发生了翻船事件; 有两名游客在翻船后落水遇难, 雪上又加霜,从此一蹶不振直至今天!
灌溉之需、渔业之需、旅游之需, 第三部分:一湖多用矛盾频繁; 多头管理、矛盾重重、竞争加剧,
为灌溉建成的水库有多重负担。
龙灌处副处长王华智则认为, 利益之争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还有一个突出的矛盾是“灌”与“游”, 二月到七月是大田灌溉时间。
灌溉放水使湖面的水位下降, 水位下降后就露出了杂草荒滩; 这时候来旅游必然会大煞风景, “灌”与“游”的矛盾尤为彰显!
尤其是网箱养鱼盛行的那些年, 黄金旅游的资源被“渔业” 挤占; 零九年取缔网箱又伤害了“渔民”, “渔”“游”矛盾还需要逐步趋缓。
真正的要害还是在多头管理, 首先是都江堰管理局控制水源; 十多个岛屿又分属十多个承包商, 由简阳和龙泉两家共管湖岸线。
水岛岸三分天下,多头管理; 各自为政的局面就在所难免! 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体制问题, 要解决他不可能指望在一天两天!
第四个部分:破解困境仍需探索。 简阳“湖山”管副主任袁子文有言: 首先加强农村小水利设施的建设维护, 以避免农田对大湖的依赖而挤兑水源!
二是与都江堰管理局加强协调, 争取在龙泉湖放水期间多注入岷江水源; 以缓解龙泉湖水位的下降幅度, 让湖面萧疏的颓废的尴尬尽量避免!
旅游规划的专家何季东则认为: 治本之策就是要统一掌控统一规划; 要建立起有关各方投资利益共享机制, 形成龙、简两地合作共赢的整体开发!
二零零八年简阳与龙泉在成都签约, 共同制定龙泉湖休闲旅游度假区规划; 同年十二月新五大景区的报告得到批复, 主题是把龙泉湖打造成“水上乐园”!
规划中描述了神鸟乐园和水上不夜城, 并结合了水上游艇和高档旅游房地产! 文后记者感慨:规划丰满,现实骨感。 因为:六年过去了,岛屿荒芜,旧貌依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