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34|评论: 2

[转帖] 吐槽一下戏曲中的男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6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微博上看到消息,梅葆玖先生去了。

    说起梅葆玖先生的艺术成就,与其父梅兰芳先生相比,毕竟差了许多。梅兰芳先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剧本,服装,配乐,妆容,动作以及舞台,跟着时代的步伐,力所能及的美着。

    梅葆玖先生的价值,在于继承,梅兰芳的美,他一板一眼一丝一扣地继承着。

    京剧于这个时代,能够完美地继承,也是功德无量。这是人类的文化遗产,非物质的,只能心口相传,这其中的艰难,难以想象。

    对于梅葆玖先生故去,微博上一片缅怀,从艺术到艺德,点点滴滴回忆着先生的好。

    有人说,梅葆玖先生故去,男旦也就终结了。我以为,未必,且不说票友中的男旦还是很多,专业的京剧演员里,还有胡文阁呢。

    说起胡文阁,四十岁往上的人或许知道,以反串女声唱歌闻名。如果将胡文阁和李玉刚的表演放在一起看,你会发现,胡文阁不仅有着声音上的甜美,还有舞蹈的灵动,宛若妙龄少女般。

    胡文阁本是秦腔旦角,机缘巧合反串女声唱了一次歌,声名鹊起。有名了也就有了机会,正热闹的时候,胡文阁拜在梅葆玖先生门下,突然地销声匿迹。多年以后出了个李玉刚,大家才想起胡文阁,再看,他在演霸王别姬,天女散花,贵妃醉酒。

    人发福了,身段也就比不得妙龄,但是唱做却是中规中矩,一点神情一抹兰花指,皆是严实合缝。

    胡文阁是在喧嚣中选择了沉寂,他继承的是梅葆玖,胡文阁之后,不知道这样的继承还会不会有。

    微博上也有评论,对男旦有些微词。49年以后就不再培养男旦演员了,于我这辈人来说,以前能看到的是梅葆玖,现在能看到的是胡文阁,以后,只怕就没得看了。

    如果说同光十三绝时期是因为社会不允许女性出现在戏台子上,但是在梅兰芳时代,戏曲演员中女性已经很多了,梅兰芳的夫人,就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旦角演员。

    1927年,北平的《顺天时报》发起大众评选,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成为四大名旦。这里要说明一下,旦指的是女性角色,若从行当上说,梅兰芳和程砚秋介于花衫和青衣;荀慧生,偏向于花旦;尚小云,偏向于武旦,只是现在,梅程荀尚,都被当作了青衣,这个时代,不必认真了。

    1930年,天津的《北洋画报》也发起了大众评选,这次的评选,不仅是旦角,还得是坤旦,也就是女演员。评选产生四大坤旦,胡碧兰、孟丽君、雪艳琴、章遏云。后来得票最高的胡碧兰退出舞台了,第五名新艳秋递补了进去。

    我们对四大名旦很熟悉,对于同时期的四大坤旦,耳熟能详的,只怕不多了。若论影响力,四大坤旦还真的是不能和四大名旦比,你要说在艺术上男性比女性有优势,我未必赞同,但是于当时而言,还真不能说没优势。

    优势其一,可能在于文化教育上,男孩子多少是识得字读得书的,不论读的深浅精杂,思考和创造的潜能,慢慢也就激发了出来。四大名旦之所以名,表演是其一,创造也是其一,当时西学早以东渐,好莱坞的电影放映着,李香兰的歌唱着,舞厅里的舞跳着,一部《出水芙蓉》能让人看三四次还没看够,一场冗长的连台本的戏,你拿什么去吸引观众?尤其是有消费能力的观众,人家可都是见多识广的。

    无他,创新,新戏或者老戏新演,舞台,服装,表演,用创造抓住观众。周信芳在上海唱戏,老生戏,就那气概,硬生生迷倒了大户人家教会学堂里洋人调教出来的小姐。

    时至今日,文化教育上的优势,已经不存在了,只是对于戏曲而言,再怎么折腾,恐怕也难以企及当年的盛况了,毕竟,戏曲是要静下来慢慢听,漫漫看,于细微处玩味,现在压力这么大,谁还有这份闲心?

    优势其二,可能就在于性别差了。比如说,你在设计表达女性情绪的动作时,站在女性的角度去演绎,然后,你站在男性的角度去评判,那么,你设计出来的这一套表达形式,是不是就会更逼真,更能让观众感同身受?

    站在角色的立场去表演,然后站在观众的立场去评价,一个男旦演员能做到,一个坤旦演员,未必能做到,这也难怪四大坤旦的影响力不如四大名旦,仔细验看,她们都是以模仿四大名旦出道的。

    艺术这事儿,不能完全指望传授,传授只在于基础,在于规范,在于直观量化的评判,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比如你弹钢琴,老师能教的是你音符正确,节奏精准,力度到位,至于你的表现力,和你表现出来的感染力,这个还真是只能意会了。

    我小时候学钢琴,起步就是姿势,不管是哪种流派的,都要求力量从肩而下,发力点不在手腕,而在肩部。这个怎么去形容,去引导?你只能自己去琢磨,老师能做的是在我弹音阶的时候,突然把我的手拨离琴键,看我是保持着弹琴的手形,还是自然垂落。

    于艺术而言,天分是一说,悟性也是一说,身兼两性的男旦,比只有一性的坤旦,是不是要悟的多些呢?

    他有与生俱来的视角和评价,又有角色扮演的表达和美化,她不如他,也在情理之中了。

    对于男旦,看的是他的表演,不是他的性别。虽然有时候不管男旦还是坤旦,表演起来都不美。李蔷华老了就不肯登台了,她曾说,不用扮上,就活脱脱一个程雪雁(凤还巢里的丑女),这样的演员,自己爱美,也舍不得观众看到不美。

    时至今日,戏曲也就不用再创造了,就像人有生老病死,艺术也有。

    能够继承,就很好了。当作稀罕物,时不时拿出来展示一下,也显得祖上曾经艺术过。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6-4-27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中有几处不实之处需要指出。

1、胡文阁最初不是秦腔旦角演员,而是小生,后来去反串演歌舞,因为总觉受歧视,才拜梅葆玖为师学习京剧。

2、若以艺术为标准,李玉刚显然不及胡文阁,胡文阁没赶上好时光。

3、京剧目前的专业男旦不止有梅派胡文阁,专业的还有:程派杨磊、尚派牟元笛、荀派尹俊、张派刘铮,至于地方戏曲也有专业男旦演员,比如豫剧常派连德志、晋剧卢华廷,至于票友业余演员多了去了,在戏曲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不为人知也很正常,毕竟艺术天分是靠老天爷赏赐的,没得天分后天再努力也是枉然。

4、有些文章言必称“最后的男旦”是炒作罢了。

5、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亲自对张君秋说过:男旦到此为止。故新中国基本上就停止培养新的男旦了。但实际上,民间自发的男旦票友戏迷从未间断过。

发表于 2016-4-27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男旦艺术要好的才好听,给大家看一个豫剧男旦韩鹏飞的视频。从声音上来说,甩声线单一的李玉刚几条大街。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