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频临灭绝,作为川剧爱好者实在痛心,可我们的川剧传承,这么多年来无有起色,客观原因是戏剧脱节,但实际上我认为一是传承面小,二是脱离实际,三是方法不当,一直在走着误区,演员在台上与台下的老票友们自我淘醉,台上台下清一色的白顶,很少有年轻人看戏,演出一次,戏台上下人员在渐渐减少,这样只顾上下内行过瘾式的演出,对传承又有何意义,传承,就是要传与后代,没有后代延续川剧最终将频临灭绝,因此,经后我们的戏曲传承不但要培养演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年轻的观众。现在年轻人为什么不爱看戏?不是我们的戏曲没有吸引力,而是没有认真的深研原由,我认为政府应拿一部份钱来培养市场[观众]如何才能有效的培养观众这个市场呢?其实这种方法我们政府一直在用,只是没用到戏剧上面而已,戏剧的多次与现代年轻人脱节让年轻一代不了解戏剧,看不懂戏剧,而这些人确是我们传承的对象,也就是戏剧经后的市场,与企业运作一样,不抓市场只抓产品再好的产品没有消费者购买,也只能存在库房中慢慢腐烂变废。因此,培养市场,让川剧受到现代消费者的喜爱才是关健,现在国家提出支持戏剧,如果我们把这笔钱完全用来作产品[演出]却没有消费者来欣赏和消费它,再好的演出艺术产品也只有在小范围中腐烂变废。本来年轻一代就不了解戏剧,大多没接触过戏剧,但我们的演艺界的艺术家们却不顾他们看不看的懂只顾在台上自我陶醉,把研究生的课本强行让幼儿园小朋友学习,这怎么能成呢?川剧传承不是把用来唱几场就传承了,而是要一代代的延续下去,不断的增加新一代的观众,特别是年轻的观众。我们这一代从小就连续的受到戏剧的不断薰淘,才了解川剧的艺术价值,戏剧的几次脱节,使现代年轻人大多没看过戏,因此戏剧传承就成了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国务院[52号]文件鼓舞人心,作为我们川渝一带的戏剧关心者非常关心川剧的传承发展,希望政府领导,地方戏剧的管理者把有限的资金,用一份来支持培养观众的兴趣,如何能让川剧真正发展,本人对川剧传承分析研究了二十多年,有一些见解,希望能为川剧振新出一点力量,主要就是如何发动群众起来爱上川剧, 本人现创作了一个川剧剧本[新牛郎织女],全剧四场,仅二十多分钟,非常适合现代年轻人喜欢的形式,想为川剧引导观众和传承抛砖引玉,也希望有优秀的剧团排演。川剧人的思想要提高,相互不配合,不团结,专业看不上业余,其实,业余才是专业的衣食父母,过去没有业余的引导,专业那有人看,现在应当要比过去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