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667|评论: 30

[转帖]曹维录:满清王朝灭亡的前兆

 关闭 [复制链接]

2017年优秀网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网友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09-7-17 00:14 | |阅读模式


——读于右任先生文章有感
曹维录
  
       近来,国内网上流传民国时跨越政学两界著名学者于右任的一篇文章--《亡国三恶因》,这显然有拿晚清的腐.败.政.权同当下中.共.当.局.比附之意。观古以知今,以满清的灭亡来警示当今统治者,其用心可谓良苦。于右任列有三点大清必然会灭亡的原因,这三条,现在已经条条具备了。所以,中.共.政.权.如不尽快实行政.改,解除D禁报.禁,实现民.主.自.由,还政于民,晚清政权倒台的一幕,就会重现。
       于右任先生的《亡国三恶因》发表于《民立报》上,全文百余字,至今已近百年,如今重读此文,深感当年于右任之远见卓识,确非常人所能及。好在文章 长,现录全文如下,以供人们分析研究。

民穷财尽,社会破产,国家破产。国有金,吝不与人,为他人藏。此其一。

善不能举,恶不能退,利不能兴,害不能除。化善而作贪,使学而为盗。此其二。

宫中、府中、梦中,此哭中、彼笑中,外人窥伺中、霄小拨弄中,国际侦探金钱运动中,一举一动,一黜一陟,堕其术中。此其三。"

       以上于右任所说三点,非常具体而清楚地说明了清王朝灭亡的原因。其实不只是清王朝,任何一个政.权,无论他多么貌似强大,只要具备了上述三点,决不会逃出灭亡的命运。

       第一,说的是老百姓贫穷,读不起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物价飞涨,社会呈败落之象。老百姓为什么贫穷?因为"国有金,吝不与人",财富不往普通人手里流动,国家与民众争利。财产归权贵私有,日夜不停地盗卖国家资源。劳苦民众虽竭尽劳作,所得不足以维持生计,两极分化严重。

       第二,行善的不能受到褒扬,作恶的不能受到制止,社会道德急剧下滑。官员虽多,但不作为,忙于吃喝嫖赌,聚敛财富,使"利不能兴,害不能除"。善恶本人兼而有之,好的社.会.制.度.能使坏人变好,坏的社.会.制.度.却把好人变坏。所以于右任说"化善而作贪,使学而为盗",其实都是制度造成的。其中的"化"、"使"两个动词很生动地说明了官员普遍贪.腐、社会道.德.败.坏.原因。

       第三,说的是腐.败.政.权.只能用卖.国的手段来维持自己的统治。贫富不均、两极分化、财产聚于权贵之家,才会有"此哭中、彼笑中"的现象。"外人"指列强,"窥伺"中华大地,伺机捞起好处;"霄小"指内奸,挑动拨弄,出卖国家利益。搞金钱外交,用通商拉拢外国政.要"助纣为虐 ",维持其祸国殃民的统治。"侦探"渗透国外华人社区,"金钱"收买外国政要,甚至行为举止,罢免升迁,都以金钱利益为动因,用这样方法维持其统治岂能不使社会败亡?

      于右任从以上三点看到了一个政.权.必然灭亡的趋势,结果被他说中了,这篇文章发表后不到一年,貌似强大无比,繁荣昌盛的满清"盛世"就轰然倒台了。

       以这三条来对照当今,条条有过之而无不及,国家不是很危险吗?可笑的是,当今统治者迷信暴.力,依恋特.权,置民.生于不顾,把中国的民.主.化.推到32年以后,这是自取灭亡之道。晚清当局曾积极准备进行政.改,但最终还是走在了孙中山革.命.的后边。中.共.当.局.不.思.政.改,坐等暴.乱发生。五年一届的人.大.会.议.竟然不讨论一个实质性的问题,置国.计.民.生.于不顾,这简直就是逼民造反。论审时度势,顾及民生,中.共.远.不及晚清统治者。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君子见微而知著。如果不能根据一些现象而分析出时局的走势,知识分子也就徒具"知识"之名。鼠目尚有寸光,动物尚能在大难来临之际有所警觉,现在一些号称有知识的"饱学"之士,眼睛只盯在利益上,想到的就是自己一家人的幸福安逸,甚至连"鼠目寸光 "都不能做到,连动物本能都不具备,就更不用说象于右任一样为时局把脉了。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奇怪,有些东西你越 是想得到,就越是得不到。那些只顾眼前利益,甚至为了一点利益出卖人格良心的人,为独.裁.者.唱赞歌,到头来不仅得不到想要的利益,还会把自己搭进去,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同样,当.政.者.迷.恋.特.权,以为只要牢牢掌握暴力和谎言,就能使江山永固,子孙万代永享奴役别人的幸福,这样做的结果只能得到接受民众审判的下场。

      于右任是清朝举人,记者,诗人,书法家,政.治.家。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报刊活动家。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长江大都督。后追.随.孙.中.山,先后任审.计.院长、监.察.院长等职务。内战后随蒋去了台湾,1964年去世。80年代有人写文章,说于右任是让蒋逼着去台湾的。现在看来这个说法不会是真的,以于右任的远见卓识,会看不出中.共.的独.裁.本质?蒋.政.权.爱惜人才,接于右任去台湾是顺理成章的事。也正因为于右任去了台湾,才没有受到迫害,于寿尽之时安然去世,如果留在大陆,决不会善终。

于右任大智大慧,料时局如所亲见,于民族危亡之秋挺身而出,置一身而系天下之安危,实为社会之大贤。后来读书人与之相比,能不有愧?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9-7-17 00:40 |
现在的弊端是很多,但是无可质疑的是,今天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好得多!

2017年优秀网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网友 2016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09-7-17 02:12 |
[em52]

发表于 2009-7-17 10:14 |

发这个 无非是说 历史的惊人的相似性  嘛            遇到这样的情况的国家多了去了     

2017年优秀网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网友 2016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09-7-17 07:50 |
QUOTE:
以下是引用莽哇儿在2009-7-17 2:15:00的发言:

我看到一个不要脸的人了。

我又看到一颗没脸的蝌蚪状单细胞。

 

 

 

 

 

2017年优秀网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网友 2016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09-7-17 14:35 |
[em52]小编删我两个主帖,阿弥托佛~

发表于 2009-7-17 22:50 |
如果真要搞行政区划,南充成为直辖市是有可能的!

      绵阳跟南充争直辖,绵阳没有南充的优势!

      1.地理位置。南充和成都,重庆的距离差不多,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2.南充不在地震带上,绵阳在地震带上。如果成了直辖市,城市人口肯定会大大增加,如果去年的地震中心在都江堰,成都市区的房子都要跨,损失就无法统计了。所以,绵阳是不可能跟南充抢的,如果南充成了直辖市,绵阳人到南充来当官道是有可能的!

      3.成渝经济圈把绵阳圈进去了,却没有把南充圈进来,那是因为如果圈了南充,就永远都丢下了广安.广元.达州.巴中.万州,甚至更远一点的汉中!这些地方需要南充来辐射!

      4.四川人口接近9千万,分家势在必行!就是分家后也比重庆人口多!

      5.我国宪法规定:行政机构为:省(直辖市)-县-乡,现在却多了一个地级市,不符合宪法规定。现在国家在推行省(直辖市)管县,加大县级市的权利,弱化市的功能,就是为了将来取消地级市。重庆就是省(直辖市)管县,她没有地级市,这几年这些县级市发展得很快!

     6.如果全国统一调整行政区划,四川就会分家,南充成为省级城市就不是梦!

     7.但是:南充想成为省级城市或许永远都是一个梦!从中国几千年来看,全国就只有8个诸侯,相当于现在的8个军区,现在中国的省,几百年来都没有多大变化,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就增加了海南和重庆。中央把权力都收在手里,她管好40个左右的官员,就控制了全国,如果全国划为多个省,她就要那更多的精力来管理这些官员,反而弱化了她的权力,所以中央是不愿意增加省的。

发表于 2009-7-18 20:41 |

要先令其亡,必先令其狂!

发表于 2009-7-18 20:30 |
现在比以往朝代好多了哦,就是为人民的好官太少了.

发表于 2009-7-18 20:54 |
龙脉于5.12地震的时候有动静了

发表于 2009-7-18 22:30 |

 

 

好帖,不知道大佬们看到作何感想?……

发表于 2009-10-10 20:34 |

满清误中华!

发表于 2009-10-10 20:41 |

不需要秦始皇,也不需要陈胜吴广!

发表于 2009-10-10 20:01 |

杞人忧天

发表于 2009-10-10 20:48 |

 

大明啊,大明朝啊,啥时才能有大明朝在世界的龙头地位。

 

曾经让世界叹服的大明啊。

 

在小日本心目中明朝人才是中.国.人。满清时代时不时挑畔当时的政x。明亡时,日本举国哀悼,并以明方式举行空棺国葬,哀悼式行了几天忘了,全国百姓自动带孝。

 

看到这时,震撼到我了。

发表于 2009-10-10 20:52 |
[em51]

2017年优秀网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网友 2016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19:03 |

你说呢?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