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喧嚣的汉阳古城中,金碧辉煌的唐朝李旦(王)府,在岁月烟波中已渐渐远去,大别山(龟山)下,那条青石(条)铺成的街道,莫看现已变成柏油马路,但仍和以往一样人来客往车水马龙热闹得很。临近湖畔酒肆,那招揽顾客的酒旗,依然在迎风飘扬。风景如画的月湖畔,它已飘过了好几个世纪,看样子还会继续下去。附近小巷内,残留下来的那截青石条路,其面的石条上,岁月的痕迹依旧继续在抹上。古老的汉阳城仍然是:
江风吹湖碧玉动,横笛洞箫响道中。
桅杆如林飘恕柳,遗簪堕翠满香都。
这条东西走向,连接(东西)城关古朴典雅的青石(条)老街,虽已是,今非昔比面目全非,但,在不经意间,能从残存破旧房屋、断墙残壁中,寻觅到往日的成就和辉煌。就是这条不起眼的窄街,就是那条,位于汉阳钟家村南首,与西大街相连,大名鼎鼎的显正街哟!
原来显正街上署衙林立,栈房铺席毗连。当年显正街上府衙、府学、县学和孔庙的所在地,是古汉阳城上的一条主干道。它东西贯穿汉阳主城,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当年在府学读书的贡生别麓公(讳仲璜)(1)那天放学回家,眼看时间不早天色已晚,怕父母为其担心,不由得加快脚步往家赶。刚出校门,遇到同乡前辈学者熊伯龙(2),大学士吴正治(3)和另外一位不认识的先生,一块进门,别麓公连忙上前躬身行礼道:“熊伯伯、吴伯伯好!”和他两一同而行的王举人道:“这是谁家的公子一表人才......”,没等王举人说完,熊伯龙和吴正治异口同声道:“吾辈中,此人定会出人头地。”王举人不解继续问道:“两位兄台何出此言?”熊伯龙进言道:“此乃,绍兴知府禹木公的二公子,莫看他系弱冠之人,聪颖好学,有过目不忘之本领,博览群书的他,思路敏捷下笔惊人......。”
哪知就是这位满腹经纶的他,却在多次秋闱科考中累累失利,最后只得以贡生(4)的资格,入选任为中书舍人(5),授聘于广西梧州府丞。
当年由于父亲年事已高,心细孝顺的别麓公,深知父母在不远行的真实意义,故不忍背离父亲去做官。看到老父夜以继日地伏案工作,在油灯下编辑撰写文章,瑟瑟艰难的情景,真的忍不下心,放弃帮助父亲,抄写编审书本工作当官而去。经过好几天的思想斗争,最终作出一个让全家人惊叹的举动,上奏折辞掉官职,不去梧州赴任。留在汉阳(6)家中,继续帮助年迈的父亲整理出书,让倾注多年心血的《廿一史弹词注》尽快付梓,早日实现父亲多年来的夙愿。
此消息一经传出,张氏家族反响很大,反映最强烈的(人),恰恰是痛爱自己年迈的老父亲。禹木对涌现出儿女情长的别麓义正辞严说道:“忠孝不能两全,国家事大,不可违。汝辈等守祖父母,清白忠厚,不爱钱,做好官。”并且再三叮嘱道:“宜缄默,毋自矝侈;宜省刑,毋多事以扰民。见才者必遭忌,无过者即为功,惟谦和,以宽以恕。”在父亲再三坚持和勉励下,孝顺听话的别麓公,勉强答应收拾行装,即日奔赴梧州走马上任。但坚持留下自己的妻子,要求他替自己在家侍奉年迈的父亲,一切安顿稳妥后,独自启程驱车前往梧州而去。
哪知一到梧州,正值流匪难民在那里聚集,梧州城内的大小街巷,难民充塞匪祸四起,不时还出现流匪扰市霸街现象。被抢的庶民投诉无门,怨声载道民怨沸腾。得知新来的张府丞廉洁奉公,能替百姓申冤作主,这才敢跑到衙门击鼓喊冤。随着时间推移,张府丞帮助申冤的人逐日增多,市民有人撑腰,胆子逐步大了起来,伸张正义之人,竟然主动站出来抓抢匪(难民),并扭送到衙门,交给张府丞以求公道。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用现代话说就是“人的毛病,在于充能,喜欢充当他人的老师。”这样一知半解,自作聪明的断案,往往会出错。新上任的张府丞截然不同,牢记父亲的教诲,带着张家那颗敦厚、豁达爱民的心,热情接待每一位上访者,认真审理每一件案子,以事实为依据,朝纲为准绳,认真审理严格办案。
古人说王道,实际上指的就是仁政,俗话说:“治国平天下者,不可不重视社会福利事业,”这就是孔孟道意所在。别麓公在处理难民问题上,从道义上很下功夫,采取多建房块收留,生活上给予帮助的怀柔政策,对待好逸恶劳,偷懒耍滑奸佞小人和抢匪,坚决给予打击和取缔,并提出“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的开明政策,惩办匪首情况下,对胁从人员一律送回原籍,通知地方政府加强管教治理。
在上述两种不同措施治理下,梧州很快就恢复往日的平静;和谐的社会秩序,刺激了当地的经济,繁荣市场活跃经济。
《东西湖地方志》这样记载:“张仲璜到梧州后,正值流亡难民聚集,他惩恶扬善,精简政务,严肃政纪,体恤百姓,几个月后,政令畅通,民风好转。”
梧州地处两粤(今福建为东粤、广东为南粤)咽喉,瑶族、壮族等民族杂居,常有大伙强盗聚集在高山密林中,官府屡次派人前往搜捕,均因狡兔三窟加上山路险要无功而返。熟读兵书的张府丞,深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道理,根据前任失手教训,派出衙役侦访,导出匪首真姓大名,在闹市中逐一张贴布告,大力鼓励获盗者赏;盗者互擒献官府者,可赎死......。”致使盗贼互相猜疑,大大涣散匪徒们的军心。探明匪徒住处后,调兵进山围剿。围剿中,采取虚实结合的姿态,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威逼盗贼就范。起到,盗贼门互相猜疑、倾轧的目的。在张府丞强大的宣传攻势,和大兵压境下,梧州的盗贼犯“上”作难,他们自己捆绑匪首献给官府。张府丞上任数月之余,就有盗贼自己捆绑匪首50余人送于官府。
别麓公采取“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的办法,对盗贼匪首恶绳之以法,铲平盗贼之窝,给小猡猡们发给赏金,解散组织令其回家务农。从此,匪盗之患风波平息,州县制府同仁纷纷惊叹称奇。
张府丞在桂林时,正遇上军粮告匮,各兵营有所哗然骚动。张府丞隐约听到风声,急忙返回梧州,改用常平仓的粮食供居民,使军民两安。组织衙役大肆收购粮食,补足常平仓储备粮。
两次代理梧州府事务,张府丞均协助苍梧道工作,此间,潜伏在大蓉山区的草寇顺浔江而下,形势危急。张府丞根据侦探密报,飞速命令军队在蓉藤、岑溪等处设伏兵防守,设计诱捕匪首,群龙无首的众匪徒,随即自动解散。大蓉山区的匪患,按照预期效果,得到彻底解决。
康熙三十年(1691年),制府根据张府丞上任来的功绩,正欲上折给予保荐,恰遇其丧父丁忧,故保荐而未遂。
张府丞告假回家奔丧(丁忧)时,梧州士民沿路设案挥泪送行,出城之道路为之堵塞,不少人竟追随张府丞所乘的车马,苦苦相送一百多里,硬是舍不得离去。其后士民为其立碑、建祠,为之纪念好官张府丞。
办完父亲的丧事,由于悲伤和劳累过度,别麓公已是骨瘦如柴形销骨立,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复任,只有告老留乡做名乡贤。乡居间,别麓公(讳仲璜)手不释卷,照旧长期伏案工作,所作诗文有《焚余草树》、《玉堂集》、《二十一史弹词注释》不久将付梓于世。
注: 1. 张仲璜,字半玉,号别麓,顺治丙戌年(1646-1715年)十二月三十日生—康熙乙未年四月卒。(摘自光绪二十年三修《张氏家谱》)湖北省汉阳县丰乐里(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禹木公讳三异的次子。聪颖好学,过目辄记。20岁左右,旁涉博览,下笔惊人,深为同乡学者熊伯龙、吴正治推重。他们曾说:“吾辈当让此人出一头地。”但是科考常常失利,最后以贡生选任中书舍人,改授广西梧州府丞。
2.熊伯龙 (1616-1669),字汉侯,号塞斋,别号钟陵,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人,出生在武汉市蔡甸区奓山街红焰村燕子咀。。顺治五年由拔贡举顺天乡试,名列第一。顺治六年中一甲二名进士,历任国史院编修、侍读、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兼礼部待郎等职。有《无何集》、《熊学士诗文集》。
3.吴正治 (1618-1691 年) 字当世,号赓庵。清江南休宁临溪 (今安徽休宁)人,寄籍湖北汉阳( 今湖北武汉市)。从小聪敏颖异。9岁能写一手好文章,13岁应童子试连获郡邑第一名。顺治六年1649 年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以后,屡屡升迁,康熙二十年1681 年授武英殿大学士,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宰相。
4. 贡生是指的是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优秀或资格老的,送入国子监继续学习的学生。
5 . 中书舍人,官名。舍人始于先秦,本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宣诏命。南朝沿置,至梁,除通事二字,称中书舍人,任起草诏令之职,参与机密,权力日重。隋唐时,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隋炀帝时曾改称内书舍人,武则天时称凤阁舍人。简称舍人。宋初亦设此官,实不任职,另置知制诰及直舍人院起草诏令。元丰改制后,始仍掌其事。辽属中书舍人院。起草有关诏令。明清时于内阁中的中书科,亦设有中书舍人,掌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非前代可比。 明代时,中书舍人已为从七品,清沿置。
6.武汉市汉阳区 : 东汉末年建却月城,隋朝起大名,隋文帝开皇九年( 589年),在沔州下置汉津县。公元 605年,隋炀帝把汉津县改为汉阳县,从这时开始,汉阳这一地名开始出现。唐高祖武德四年( 621年),沔州下辖汉阳、汉川两个县。沔州州治设在汉阳县(今武汉市汉阳区),并将汉阳县以及沔州的行政机构都一起从蔡甸的临嶂山下迁到龟山南麓的凤凰山下。汉阳城于唐代唐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武德四年(公园 621年)才建立。但更早的汉代,汉阳建了城。三国时刘表部。将黄祖在龟山北麓筑了却月城,后来被孙权击破。于是刘表之子刘琦又在龟山南麓建了鲁山城。 “汉阳城”是有城墙的,还有东西南三个城门,1928年北伐战争时才被拆除。汉水之阳。山之南水之北谓之 “阳”。汉阳是在汉水之北的地区,汉阳与汉口连成一片。《明史》说,汉水一直是从龟山之南流入长江的,河口大致就在今天的鹦鹉洲头汉阳汽车渡口。汉水在郭茨口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