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四月中旬,绵阳地委所辖境内的国民党起义部队部分叛变和匪患日益严重,北川、安县甚至相继发生土匪攻入县城的恶性事件。绵阳作为新区和老区的战略通道!担负着四川、西康全境解放的重要任务。安县距离绵阳一箭之地,土匪攻入县城,绵阳震动。这也引起中共川西党委、军区的极大震惊。
为了稳定局势,时任绵阳军管会办公室副主任的我,奉调担任中共安县县委书记兼任县警卫营政委且要求立即到任。受命于危难之际当日便和警卫员张明贤同志飞马前往。一直到1952年10月离任。计在安县县委工作800余天。
第一 安县剿匪
回忆当时川西党委为什么任命我担任县委书记?想来可能是因为我在晋绥解放区时候,长期在中共沿黄河工委社会部战斗在对敌斗争第一线,多次带领武工队深入敌后,也有数次潜伏在敌军的经历。对敌斗争坚决。有在隐蔽战线对敌斗争的经验。最重要的是不希望再次发生类似事件。当时的四川稳定已经解放的地区是当务之急!
安县土地贫瘠,农业生产比较落后。解放前已经是是四川著名的匪患之地。当地人自我解嘲说解放前在成都住旅馆如果说是安县人氏,很有可能被拒之门外。
旧政权政权勾结土豪劣绅、地痞、流氓、袍哥头目等罪恶势力,苛捐杂税繁多,土匪横行,并种植、贩卖、吸食鸦片。民不聊生。
我到任以后,首先召开了县委常委书记,宣讲了川西党委的关于剿匪的重要指示精神,要求共产党员和全体班子团结一致!身先士卒!人在县城在,坚决打击土匪的嚣张气焰!依靠正规军,发挥地方武装的积极性,组建民兵!实行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相结合!剿匪和反霸、减租、退押工作相结合。控制与土匪有关的旧乡、保长和相关势力和剥离土匪的社会关系、情报来源相结合!利用自新匪土特务对土匪进行瓦解工作以及采用土匪家属攻心相结合的方针。使安县匪患的严重的局势在短时间得到有效的遏制!并被完全消灭!
60军178师534团在安县清剿叛变国民党起义部队四十七军三零二师。在宋政委、张团长等指战员带领下,于茂汶地区全歼该匪。同时对消灭安县境内土匪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此战获得川西军区司令部通报嘉奖。本县民兵英雄蒋祥德同志亦获得军区嘉奖和李井泉政委亲授卡宾枪一支。
安县经过发动群众,涌现了一大批剿匪的英雄人物。“李花杆”在旧社会的安县是出了名的穷棒子。解放后的剿匪斗争中他勇于对敌斗争,揭发了许多大恶霸、土匪、叛乱分子。
1952年春的一天,安县民兵蒋祥德突然推门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对我说:“晋政委,土匪头子刘树仁现在茂汶县街上,我是连夜摸黑回来……。“我一边安排英雄吃饭,同时请公安局侦察股长黄锐前来,协商方案,连夜出发!一举擒获得成功。
从解放初至1952年冬土改基本结束,共歼灭土匪特务两千多名(解放军战场歼匪未计)。缴获各种枪支近万支,投诚自新的土匪特务尉官以上近百人。同时为阿坝茂汶地区解放军剿匪平叛的前线的提供军粮供给。中共安县县委动员群众28万人次。输送军粮330万斤。涌现支前模范集体22个,支前先进劳模个人328人。同时还极大的支援了当时正在激战的阿坝茂汶地剿匪前线。
安县的剿匪经验得到解放军川西军区司令部通报表扬,并要求在全区性的推广。获得了川西区人代会一次颁发二十面锦旗。。从而使安县百年匪患从此根绝!顺应了社会的发展,广大安县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第二 安县的戒烟工作
在深入开展剿匪、反霸、退押的工作当中我也坚决开展了戒烟禁毒工作。
当时的安县县城和乡镇之间,遍地都是大烟馆!烟民蓬头垢面、社会风气败坏!是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
经过大力发动群众检举揭发,动员烟民自戒及亲属规劝帮戒。农田民协会督查戒,政府设立强制性戒烟毒所,对烟民进行改造。同时,还大张旗鼓运用大小节日假期,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戒烟戒毒政策法令。审判烟毒罪犯,烧毁缉拿的约百市斤大烟毒品。形成声势浩大的戒烟戒毒氛围等等。经过诸多理方面的努力工作,终于在民主改革中将全县两千多名吸食鸦片烟毒的瘾君子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正常居民。广大安县人民和民主人士高度评价称赞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府功德无量,把这一些旧社会的大烟鬼改造成成了人。
第三 安县的减租退押片段
退押工作就是地主阶级从农民手中拿到手,吃到口的东西,要其吐出归还农民是件极为棘手的事情。政策性极强的工作。
安县大地主清朝湖北布政使、湖广总督护理李翰林即著名的李岷琛先生拥有土地4000余亩,应退押金占全县押金的10%以上。但李先生已谢世多年,而子女虽然委托管家在安县收租收押。但这是他们谋生的辅助手段。因为他们均有从商从教..等职业为主的生活来源。按党的保护民族工商业,团结重视教育工作者、医生等政策。如何运用好,既要依法减租和退押给农民佃户,又要不伤害不影响他们的现行职业。这是一项政策法令性很强的工作。晋为此亲自拜访开明绅士郑慕.周先生(原川军混成旅长,袍哥龙头)说明减租退押反对封建剥削的意义、政策、任务和结合安县李家减租退押工作的意见。郑先生听后几经酌量出人意外的称:我愿意参与这一工作.但请晋政委伴我前往李家管事曾嘉瑞先生处动员曾先生为人民政府、为农民、为李家做好这一工作。当天我、郑同行,工作获得圆满成功。在以后一年多的具体工作中,在川西区农协会和县农.协会领导下,郑、曾二位先生不辞劳苦反复灵活宣传了国家'退押政策法令。并且结合当地农民协会,动员说服了所属佃户任何人都不前往李家子女工作单位与居住地方找他们说理退押等等方式方法。最后,终于在郑先生努力下如期超额8000元完成了李家出租4000多亩土地应退押金一亿多元旧币)的任务。
第四 高屋建瓴 建立安县人民代表大会和农会
在安县工作的期间,上级党组织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我到安县以后开始是采用晋绥分局老区的沿用的个别串联,访贫问苦的工作方法。川西区组织部长夏明文同志见状亲自到安县督导,纠正!高屋建瓴的改为召开全县各界人民代表、农民代表会议。大力宣讲党在新区的工作政策、法令、方针、任务。结合当地实际分小组进行讨论以及灵活的个别谈话,发现问题,及时再召开大会。在会议上印发有关文件以利代表能更有效地学习领会,同时针对特殊思想认识和实际问题及时处理解决等一系列的方式方法收效极大。组织大型群众运动虽有鱼龙混杂在代表中混入地主狗腿子、反动保乡人员、土匪流氓、反动道会门头目,反动党团骨干甚至特务分子。但是并不可怕,只要领导干部政治警觉性高,事前估计周到,把有关代表资格条件文件印发给代表。由代表自查自审和检举揭发不合格的代表,清除反动分子,纯洁了代表队伍,圆满完成会议任务。
第二次县农民代表大会选举晋岳为农协主席。梁凯、李忖兴为副主席。各区、乡亦召开了农代会议。选举产生了乡、村农民协会。正式取代了旧乡、保甲长制度。全县人民政权从上而下的完全建立起来。
第五:留用人员政策
解放初期,落实好留用人员的政策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原安县中学校长余通灵先生,曾有人反映对其解放以前学生伙食以及学校的有关费用问题要求清算检查。晋和县委主要成员开小型会议再三讨论,旧社会的经济嫌疑可能或多或少或有或无,然而余在政治上属中间状态,例如在学校的三青团就没有搞出什么名堂,而在教学方面却有一定的业绩。因此,即肯定其在事业活面的成绩。予以继续聘任校长,又吸收他参加了新的各界代表会议,担任秘书长等职务。后来安中学校列为省重要中学。在培养人才方面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另在旧政权的科长李泽泉、乡长罗利言、旧警董××以及在工、商、文、教、医生……等各行各业中,都吸收培养了有一定代表性的人物。
我赴安县任职时,地委组织部委托查究个别地下党员、县委成员、警卫营领导人的生活作风之嫌。为了不扩大影响,我到任后,从各方面观察了解判定:新区党员干部比较开放,在某些形式上确有注意不够,影响不好的现象。但是事出虽然有因,查无实据,报告上级销案。而后也做了些居住环境调整和严格新老区干部纪律的教育,在没有惊动任何人和没有造成任何影响下,顺利完成使命,其效果很好。
安县民主改革依法没收土豪恶霸地主,叛乱匪首的文物古董等物,全部元一损失地送抵文化馆保存。当时县委从上而下向干部宣讲学习了有关法令文件的政策及文物价值的重大意义,落实专人负责,专用经费搬运及制定了严格纪律。发现私拿、私买卖者一律严惩不贷追回原物……。据县文化馆统计:共收到各种图书文献万余册、碑帖、字画、古瓷、诏书、清代科举试卷、石刻、木雕皮影千余件。其中.
有珍品、绝版……。为国家保留了万金难求的重要文物遗产。
第六:领导班子成员和一些往事
时在中共安县县委一班人中有老资格的县长赵鸿图同志、公安局长解满、科长梁凯、区委书记王来宏、组织宣传部长王奋英、史汝范等同志。 我在安县工作期间,县委一班人团结工作基本上不错!但是也有一些矛盾。1952年春天,川西区党委召开县委成员参加扩大干部会议。县委成员公安局解局长大会发言突然称:晋书记在去年一次县委会议上传达公安厅(局〉长会议精神和文件时,只允许他一分钟发言……顿时大会哗然。川西区党委书记李井泉书记当即点名要我起来检讨。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发言,我当时手足无措,只好硬着回头皮站起来称:但是在我的回忆中却无此事。传达文件是我主动给解局长请他传达会议精神的,既然主动提议请求传达。怎么可能限一分钟之内?李井泉书记要求请安县参加会议的其他班子成员记忆,到会者均称不记得有此事。我答辩称:“解局长可能对我有意见,如擅自指示公安队卫兵在县政府大门口不让县委书记进出,理由居然是我未戴帽子?”川西区党委书记李井泉马上质问解局长:是不是这样的?解局长回答属实!李井泉书记批评了解局长。你作为下属对党的县委第一把手作出这样的事情错误的!此事我至今不明是什么原因。也许是我和大家沟通不够!但为了避免再出事端,也未敢和解局长进一步交换意见。不过这也可以反映当时党内,大家有意见还是敢于说的!
第七: 安县工作的不足和失误
我在安县工作中的失误不少,如"三反"运动把老红军刘局长打成老虎,虽然刘局长在当时生活特殊化,下级贩卖烟、酒、参假等调查属实。但是划为敌我矛盾并以"老虎"对待实属错误。所幸继任的解书记正确处理予以平反。老资历和资历浅的正副两位县长均感到我对政府工作重视不够,遇事欠商量,有过激言语语。致使上下左右仁人同事程度不同地存在一定的意见。我自以为直率坦白,无私无畏,言无恶意,但忽视了同事们的不同意见,或者有些事情在根本了解不全面情况下就随意发言……。作为一把手, 发扬民主决策,应该虚心、耐心诚恳多昕意见或者说服战友,即使有的问题少数服从多数做了决定,也应该心平气和,求同存异,顾全大局。 随着全国民主改革完成,大批干部都转往工业部门工作。这在当时干部队伍中间是一个潮流,我当时也向往转向工业战线!建设现代化的新中国!但是请求报告上去以后非但没有转业,而被调任60多万人口的大县中共金堂县任县委书记。当时虽然服从了组织的调动,但是多多少少有一些不安心。1952年11月26日正式抵金堂县任中共金堂县委第一书记职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