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素有“北接秦陇、南通滇海、西驰叙马、东达荆襄,以弹丸而当六路之冲,扼川南而通四面八方”之称,可见其地理位置之重要。而青石文化,在隆昌无处不在,只要漫步隆昌街头,全青石街道、青石桥、青石公园、青石雕塑,以及庞大的石牌坊建筑群,东南西北皆可触目到青石的身影。这里就以隆昌石牌坊为例,带您走进青石隆昌。
一、石牌坊的特点
现存清代时期的隆昌石刻牌坊群堪称中国石牌坊之冠。现存石牌坊共17座,石碑4座,分别分布在隆昌县城北关和南关,其中北关(道观坪)7座,南关(春牛坪)6座,另有4座分布在相应村镇。目前,在我国其它省份也偶见石牌坊,但唯有隆昌的石牌坊群是呈规模、分类别出现的,且建造工艺精湛、造型端庄、雕刻精细、保存完好、寓意深远,实属全国罕见,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具有很高的民俗史料价值和完美的艺术价值。2001年06月25日, 隆昌石牌坊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现已被认定为国家4A级旅。
二、牌坊文化
17座石牌坊有着17个动人的故事,在今天看来,同样具有现实意义。每座牌坊的正门上面分别刻有不同的碑文。上下、左右两侧也分别刻有擅长芳名、立坊年代以及象征“善”“福”“寿”等浮雕。下面就以最具代表性的几座牌坊带您一同鉴赏。
游景区。
被誉为牌坊中极品的“郭王氏功德坊”,建于公元1887年,高13米、宽8.6米,面积约50平方米。其顶端为火焰宝球圆雕,四周翘角斜飞刺天;檐下刻如意半拱,坊脊上刻有怪兽猛禽、左右分别为“仙子送来”与“大舜耕田”图案;横批“乐善好施”的顶上书有“圣旨”二字,以浮雕龙凤纹饰,以边框而显其华贵。然而,我们惊奇的发现有的牌坊正门上刻的“乐善好施”的“善”字没有中间的两点。当地人讲,“善”字没有中间两点是表明善事永远都做不完。一个善字,也能给人们诸多有益的启示。
禹王宫是隆昌现今保存最完整,艺术最精美的石牌坊。大禹治水13年,改“堵”为“疏”,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他耗尽心血,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禹王的功德就在于他拯救百姓于灾难,他的灵魂就在于他的公而忘私、敢拼敢闯、敢于担当、善于革新。因此人们修建禹王宫来祭拜他,来称颂他的功德。禹王宫山门坊久负盛名,除去雕刻最为华丽精美外,还因为其有“三绝”:牌坊顶楼下当心间为“九龙匾”,此为“一绝”;“蜀楚承灵”四个大字从左到右,全国唯一,此为“二绝”;三英战吕布,关羽缺,此为“三绝”。
“肃庆德政坊”,立于清咸丰六年,面阔6高7.7米。肃庆,满人,长白那拉氏,清咸丰五年至十年任隆昌知县,上任次年便立了这座牌坊,虽属罕见但也自有其缘由。肃庆上任伊始恰遇隆昌大旱,田产绝收,米价暴涨,路旁时遇饿殍。肃庆主持打井找水,平抑粮价,并带头捐禄。同时,冒着极大风险,在未得朝廷准奏之前,便破例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使隆昌百姓安然度过灾荒。隆昌士民感其恩德,纷纷具名上表请功,朝廷亦念其体恤百姓,未究其擅自开仓之责,并特准立坊旌表。石牌坊群也因此成为当今的廉政教育基地。
三、艺术价值
牌坊大部分为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所建,牌坊与牌坊之间距离很近,仅10米左右,远远望去,鳞次栉比,俨然成群。
从雕刻的技法上看,其熟练的运用了高浮雕、浅浮雕、透雕、圆雕、阴刻等技法。从雕刻的内容上看,牌坊雕刻包含了植物、动物、山水、神兽、图案、书法等等。充分展示了丰富、完整、和谐的艺术美。艺术来源于生活,如果您要对龙坑牌坊称奇时,倒不如说它给你的感觉是妙趣横生。
魅力隆昌,特色隆昌,处处皆石香。青石建筑物浑然天成,青石装饰品瑰丽秀美,青石雕刻作品远销他乡。青石圈起了层层城墙,筑起了道道石梁,垒起了座座石桥!因为青石,隆昌古朴庄重;因为青石,隆昌隽永生动。屋舍,长廊,雨巷;石狮,石桥,石坊……隆昌古牌坊历经几百年的沧桑和风雨侵蚀,已显苍老。可喜的是今日之隆昌,旧貌换新颜,去掉了沉珂,留下了文化,正蓄势待发,迎接八方来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