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获悉,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正加快推进,通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政务服务、产业信息化和民生保障信息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2015年底,我市已建成“全光网”城市和“百兆城市群”,全市城域网出口总带宽达到440Gbps,城镇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达到20Mbps及以上,3G/LTE城镇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互联网实现全覆盖,90%的行政村实现宽带覆盖,家庭固定宽带用户达65.1万户,3G/LTE用户达到110万户,广电网和通信网双向改造达65%,电信IPTV用户40万户。随着2016年国家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城市项目的落地实施,我市95%的行政村将实现通宽带,且宽带接入能力均达到12Mbps以上。
同时,政府各部门依托公众网、政务外网、政务内网、政府网站,开展电子政务应用成为日常工作习惯,各种专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成效显著。已建成市空间地理信息公共基础平台、应急联动指挥中心、数字城管、减灾防灾、政务服务中心、平安城市、城市管网、煤矿安全、房产等服务管理系统,工商、税务、食药监、国土等部门信息化稳步推进。
随着我市“两化融合”不断深入,信息化手段普遍利用,已培育“两化融合”示范企业68户。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我市被列为5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市;渠县、宣汉县被评为256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之一;通川区、达川区被列为升级电子商务进村进社区试点县;万源市与阿里巴巴合建的电商服务中心列为升级电商示范基地。为加快建设“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大力发展农村宽带和手机用户,各通信企业正在加快搭建各种涉农惠农信息平台。
在民生保障信息化方面,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三通两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114远程预约挂号”、“远程会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等信息化平台得到应用;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网格化管理快速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更加有力,金保工程业务系统已实现五险合一;水、电、气、公交等公共服务信息化系统日趋完善。(本报记者 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