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619|评论: 3

[信息动态] 【梨园唁讯】李世济去世 京剧先后失梅派掌门程派脊梁(京华时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3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世济去世 京剧先后失梅派掌门程派脊梁                                   
                            2016年05月12日 12:31 京华时报




     2014年3月16日,摄影师苏岩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为李世济拍摄的照片。这也是李老师生前喜爱的一张照片。

  5月8日晚10时46分,著名京剧程派表演艺术家、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的义女李世济因病在北京友谊医院去世,享年83岁。在半月内,京剧界“梅派 掌门”梅葆玖和“程派脊梁”李世济先后离世,让很多戏迷观众感到痛惜。在李世济生病期间,一直陪伴左右的徒弟杨磊对京华时报记者说:“李老师一辈子热爱舞 台,晚年为了给观众呈现出好的状态,她每参加一次京剧演唱会都会提前一周准备。她生前常跟我说,我这一辈子没有别的,就是艺术。”   


  □最后的日子

  住院四个多月非常坚强


  李 世济去世的消息,让很多人感到突然。实际上,李世济老师这半年来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她从去年年底住进友谊医院,徒弟杨磊就一直陪伴左右。他对记者说: “过去李老师演出繁重,她很早就得了糖尿病,随着年龄增大又多了几种并发症。以前没有这么严重,这次是从去年12月24号发病,情况比较严重。到昨天晚上 10时46分去世,在医院跟病魔一共抗争了4个月14天。”

  5月8日晚上7点多,杨磊就收到了师父家属的电话。他说:“下午我就感 到特别不安,晚上接到电话就赶往医院。我心里还有侥幸心理,感觉师父这次一定能挺过去。后来大夫出来说,‘人没了,节哀’,我还是不敢相信。”在生病的这 四个多月里,杨磊作为惟一的男徒弟一直陪伴左右,“如果不过来守着师父,我心里过不去”。

  杨磊说,师父住院这段时间一直很坚强, “她住院没多久就插上鼻饲了,但她还是想着舞台。原本元旦要参加一个演唱会,她就念叨,‘我还有演出呢’。我跟她开玩笑说,您唱一段《春秋亭》跟玩儿一 样,这次不行咱下次再唱。她说,‘不行啊,答应人家了’。实际上,是她心里对舞台的眷恋和不舍。”


  病中还惦记登台演出

  这 些年,李世济经常携带徒弟出现在京剧演唱会中,演唱《锁麟囊》《文姬归汉》等程派经典唱段。其实,与台上那个热情饱满的李世济不同,台下的她身体并不好。 杨磊说:“李老师一辈子热爱舞台,晚年为了给观众呈现出好的状态,她每参加一次京剧演唱会都会提前一周准备。大家看着她气色还不错,其实我是从家里就给她 化好妆,然后去后台。师父不想让别人看到她衰老的样子。她生前常说,‘我这一辈子没有别的,就是艺术’。”

  李世济去世当晚正好是“母亲节”,她本身也是一位坚强的母亲。李世济热爱舞台,四十多岁时才有了儿子。但在2001年,爱子突然在一场车祸中离世,年

  仅27岁,撇下了两个孩子。她的丈夫唐在炘从此一病不起,于2007年离世。晚年的李世济给外人感觉很坚强,但有时心里也会空落落的,常给几个亲近的徒弟打电话。

  昨 天,在李世济老师位于车公庄西大街附近的家中,已经设置简单灵堂,李世济的亲属、徒弟等在家中守候,她身在上海的弟弟也将赶来北京。李世济生前单位国家京 剧院官网已变成黑白色,并对外发布了讣告。这位老艺术家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5月16日上午10点,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国家京剧院将在院内八 楼第一排练厅设置灵堂,从5月11日至5月14日每天10点到16点接受各界吊唁。


  □追忆

  白燕升:对程派唱腔功不可没

  著名戏曲主持人白燕升跟李世济已相识近20年。他说:“1996年,我第一次采访她是在恭王府,她跟我说了一句话,‘我既是程派忠实的继承者,又是程派忠实的叛逆者’。一开始我还不太懂,这么多年接触下来,我就渐渐懂得了这句话。”

  白 燕升说:“我个人觉得,李老师在程派唱腔的改良、革新、传承上功不可没。她的老伴儿著名唱腔设计者和琴师唐在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像她的《文姬归汉》 《梅妃》《陈三两爬堂》,都不属于老程派了,加进了很多腔,很多自己的旋律。这种改动吸引了很多新戏迷,功不可没。”

  上个世纪80年代,李世济红遍京津冀等地区。白燕升回忆说:“那是她最好的时候,尤其她到了天津一票难求。我小时候家里就有她《文姬归汉》的年画。”除了艺术上的成就,白燕升觉得李世济身上有一般人没有的精神,“她很要强,一直没有离开舞台,一直在教学生。”


  刘桂娟:80年代如同大腕歌星

  京 剧名家刘桂娟是李世济的大徒弟,她1986年便拜李世济为师。她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说:“得知李老师生病住院有段时间了,但真到老太太离开了,心里挺难受 的。老太太给我的最深刻印象:一是她对艺术的追求,她是个改革家,这是我最敬佩的。第二是老太太意志方面。她经历了太多的生活磨难,这是常人做不到的。”

  刘 桂娟回忆,1982年就跟李老师学过《陈三两爬堂》,“那时李老师正当年,可以说红遍大江南北,如同现在的大腕歌星,到哪演出都全满。‘天津一宫’一两千 人的座位,她演十几场《锁麟囊》全满。”谈到李老师在唱腔、发声上的教导,刘桂娟说:“这么多年,我嗓子没哑,得益于李老师科学的发声教导。她说要结合自 身特点科学发声。”

                                                       京华时报记者田超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6-5-13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扛着程派大旗一生奔波的李世济



八十三个春秋,一生的粉墨生涯,如今铅华落尽。但我们忘不了那一位扛着程派大旗奔波演戏的执牛耳者







一种怀念



  2016年5月8日晚22时46分,著名京剧程派表演艺术家、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的义女李世济因病在京去世,享年83岁。

  早在 今年三月份,就传出了李世济先生病危的消息,喜欢她的戏迷得知消息后,微博、微信朋友圈一时间刷屏为李老祈福,人们在心痛之余,都坚信李老能够战胜病魔, 因为长久以来,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位富有征服精神的“女强人”,然而这一次李老或许累了,也或许想念在天堂的儿子了,在这个母亲节的晚上,选择了悄悄地离 开。

  幸做义女未拜师

  梨园行是一个极具“家传”或“师传”色彩浓厚的地方。像京剧界的谭家、梅家都是有名的梨园世家, 父教子,子传后,一代代的往下传。有的科班出身,自幼在科班学戏,待学有所成,拜师再造,举行拜师仪式,一个头磕下去,形成师徒关系,为之“师承”。然而 李世济却两者都不是,李世济出生在书香门第,祖父曾是清朝官员,说起与京剧的渊源,李世济只说是“缘分”使然。原来当时李世济的姨在银行工作,那时候很多 银行的职工都很喜欢京剧,李世济就爱躲在八仙桌底下听,也就四五岁吧。结果其姨没学会,李世济却能一字不差地唱下来。

  到了11岁那年, 李世济在朋友家见到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二人第一次见面,周围的人都说李世济长得很像程砚秋先生,比他亲女儿还像,大家就说干脆认作干女儿吧。结果程砚 秋先生真的把李世济认作义女。与程砚秋大师结缘,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跟程砚秋学艺,而当李世济提出想要拜师的时候,程砚秋不但不收更不同意李世济下海唱戏。 可李世济心中认定唱戏,便不顾一切,排除万难开始了唱戏生涯,虽无家传,更无师承,但凭借着其痴迷的艺术追求,李世济成了一位毫无争议的程派“执牛耳” 者。

  担忧京剧愁传承

  “文革”期间,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戏遭到禁演,李世济也被下放劳动。等到“文革”结束,恢复了传 统戏,李世济扛起了程派大旗,开始演出传统剧目。《锁麟囊》是程派的集大成之作,更是广大戏迷们百看不厌的好戏。1979年,“文革”结束李世济第一次公 演,演出场面异常火爆,但当繁华落幕,剧场灯开,舞台下白花花一片,全是老年观众,李世济开始意识到,观众断档了。怎么才能吸引年轻观众呢?李世济沉思 后,开始跟随年轻人走进了演唱会听歌,去人艺看话剧,终于明白了当今年轻人喜欢的是什么,爱就爱个够,恨就恨个透。

  之后,李世济开始大胆地革新程派,这也正应了周恩来总理曾经跟李世济说的一句话:流派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如今喜爱程派的年轻人不在少数,而他们有大多数正是从观看李世济的演出开始的。

  革新就会有争议,有人开始说李世济是“新程派”,李老心中明白,这看似是褒,实则贬。2012年,陈平一京胡交响音乐会在人民大会堂演出,李世济演唱了 《汾河湾》选段,现场掌声雷鸣,李老又加唱《锁麟囊》选段,主持人白燕升激动地说道:八十岁了,想怎么唱就怎么唱,怎么唱都是对的。李老为了京剧程派艺术 一生奔波,这应该是对李老中肯的评价。

  心装观众提建言

  近年来,李世济虽然很少登台,但台下时刻没有闲着。一直为了传 承程派艺术奔波,对于求教者倾囊相授,被广大的戏迷亲切地称为“李奶奶”;对徒弟是大力提携,只要有徒弟演出,李老都会到现场把关,有一次,她的徒弟在梅 兰芳大剧院演出,李老坐在第一排,一会儿用放大镜看节目单,一会儿拿着望远镜看台上徒弟的演出,一丝不苟。

  2014年程派新秀吕洋的 《香莲案》研讨会在北京商务会馆举行,李老在旁人搀扶下步入会场,认真聆听每位主创、专家的发言。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李老开始低下了头不断挤摁太阳穴,研 讨会的主持人看到了这一幕,他走了过来,询问李老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李老只道“不要紧,可能有点缺氧,头疼”。主持人随即说,要不就提前退场吧,回去好好 休息。可李老没有提前退场,只是问服务员要了一块湿毛巾擦了下脸。

  等到李老发言了,她点评完了徒弟吕洋的表演后,提起了当今票价问题, 李老语重心长地说:“一张票,动不动就两千块钱,观众哪能买得起,就是想进剧场看戏,也被票价问题挡在了剧场之外。京剧艺术是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发展起来 的,把票价定的这么高,无异于背离了观众。”于是,李老呼吁降低票价,在场者无不被李老心有观众,为观众着想的精神打动。是啊,本来是徒弟的剧目研讨会, 李老能评价了徒弟后,更多地想着观众,不愧于“德艺双馨”,戏曲人毕生追求的品德。

  八十三个春秋,一生的粉墨生涯,如今铅华落尽。但我们忘不了那一位扛着程派大旗奔波演戏的执牛耳者;忘不了那一位饱受争议却笑面革新不忘使命的新领军;忘不了那一位失子丧夫依然坚持演出的女强人;忘不了那一位和蔼可亲的李奶奶。

  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开创了如今程派艺术一派繁华的景象,李世济先生走了,走得悄无声息,相信此刻李老或许在天国,母子团聚,妇唱夫随,其乐融融。

  □王昭(剧评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5-13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晚年李世济:以强者面目生活的寂寞老太太

     最近十几年里,李世济先后经历了丧子、丧夫之痛,以及她自己在临终前仍然不放弃生的希望,都深深感动着周围的人。



李世济是程派艺术的一位领军人物。




2004年李世济表演《锁麟囊》。



  昨日,新京报记者从国家京剧院获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8日22时46分在京逝世,终年83岁。李世济的遗体送别仪式将 于5月16日10时,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李世济是京剧大师程砚秋的义女,自小跟随程先生学戏。作为程派艺术的一位领军人物,李世济从自身出 发,继承与发展了程派艺术,对京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代表作有《文姬归汉》、《锁麟囊》、《梅妃》等程派精品剧目。

  据李世济的徒弟、程派男旦演员杨磊透露,师父长期患有糖尿病,去年底在众人的要求下住院治疗,去年12月24日李世济入院后,病情一步步恶化。

  “老师是特别顽强的一个人,求生意志非常强大,看她那么痛苦,我们都特别难受。到去世前,她一直都神志清醒。昨天(5月8日)上午11点她进重症监护 室,不允许探视。我们就很焦虑地等消息,一直都心神不定。傍晚就接到医院电话,晚上10点多医生出来说节哀。我挺不敢相信这个事实的,前一天还跟她在一 起,拉她的手讲话,虽然她不能说话,但起码人还在。我们都觉得老太太那么强,不会撒手的,没想到这一天这么快就来了”,杨磊在电话那头哭着说。

  李世济的徒弟、程派青衣李海燕告诉记者,本月开始师父的情况就不太好,5月4日刚刚过了她的生日,学生徒弟们还买了鲜花、蛋糕,“老师冲我们点头,她知道是她的生日”。

  在最近十几年里,李世济先后经历了丧子、丧夫之痛,以及她自己在临终前仍然不放弃生的希望,都深深感动着周围的人。2001年,儿子因意外去世,对李世 济是个巨大的创伤。“我们这么多年从不在她面前提儿子,尤其是母亲节和生日更不能提。她经常说梦见儿子回来,越说越难过,我们也经常陪陪她,渡过这个难 关”,李海燕说。2007年,与他相依为命的丈夫唐在炘也撒手人寰。在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瑾眼中,晚年的李世济是个寂寞的老太太,“稍微一接触就会发现她 的那种孤独感,她始终绷着,永远不让人去同情她,而是以强者的面目生活着”。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然





发表于 2016-5-13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艺术大师在一个接一个离人们而去,真正的传统艺术在一片又一片口号声中“传承”!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