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8220|评论: 0

清雅软糯的会理方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6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方言是地域文化、乡土文化、草根文化和民间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水土一方音,方言是同乡人之间是最好的沟通媒介,乡音的组成元素很多,方言土语除外,语气语调音色甚至语速节奏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在四川最南端的会理县,早在新石器时期即有先民在纵贯全境的城河流域繁衍生息。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使之曾享有“川滇锁钥”的盛誉。这里曾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要津,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至今会理在川滇之间吸纳来往过客的俗语,交融渗透形成了独特的会理方言。
    历史上,会理从唐代开始至明朝,一直属于云南南诏和大理国政权辖治,地理位置也更靠近滇域,所以本地方言的语法发音深受云南方言区影响,许多人认为其与云南方言的共同点更多一些,如:以“给”“敢”构成疑问句,以“啦”、“啰”代替“了”表示过去时,以“得”构成补语等等,形容词中叠词也运用较多,跟金沙江沿江的巧家、武定、大姚等处方言发音类近。究其缘由,可能是会理县历史沿革上曾经隶属云南统辖,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其语言习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会理成了川滇民族文化荟萃之地。会理方言便在这种川滇交融及广纳博采中互相渗透,形成了易交流又丰富多彩的方言特色。
    会理原住民多为当地少数民族,明嘉靖年贵州约四万灾民迁入,明初驻军在会理军屯,很多士卒与当地土著通婚定居。从清末开始朝廷开始实行移民垦荒政策,有大量的湖广、江西等地人口迁入,造就了会理地方话语法结构接近北方语系,发音带有浓厚地方色彩,既有别于四川话,又异于滇方言的特点。
    许多人到会理都能在会理话中寻找到自己熟悉的方言土语,这大概源于在“南方古丝绸之路”上,巴、蜀、楚、滇及缅甸、印度、中亚甚至东南亚、西亚的商人来往于这条丝路上,交流着经济,传扬着文化。会理正处于“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川滇之交,是各种文化的交汇地带,各地俗语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也是其在“西南丝绸之路”上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地位所决定的。
    汉语古音有4声,平上去入,抑扬顿挫;标准音也有4声,阴阳上去。会理方言属北方语系西南方言的四川方言区中古入声字并入其他调内区,具有赣、湘方言部分特点(如F 、H不分,无后鼻音),和四川方言(音高四度,无平舌翘舌音之分)以及滇方言重鼻音的特点。其主流语言是汉语西南官话凉山片,跟北部靠近雅安的甘洛、冕宁和西昌、昭觉等东北部方言有很大区别。
    在四川人眼中,会理话就是基本等同于云南话,会理人到云南,基本上能和当地人无障碍交流,有人开玩笑说,会理人把只需把鼻音加重,把“给”发成“咯”的音就可以冒充昆明人啦。由“猫和老鼠”改编成云南话版的“小米喳和大洋芋”在会理大为流行,云南的山歌歌碟在会理也是响彻乡间,金沙江边的巧家、禄劝的方言和一江之隔的会理通安、黎溪话简直就没有多少区别。
    在外人耳中听来,会理话特征明显,凉山南部片区的会东、德昌和隶属于攀枝花的米易、盐边一带的口音和会理基本一致,但本地人却能明辨除其中的细微差别,准确地判断出说话者的所处的方言区。县城话是会理各区人民的共同语。而县城以外各区乡镇的方言音调却又各不相同,土生土长的会理人一听就能马上找到自己的根出同源的家乡人。
    会理方言语速较平缓,习惯将尾音拖长,很少有高亢激烈的语气,语境也因此显得平和亲切,诙谐幽默。在会理方言中,特别是在鹿厂、通安、太平一带的乡间土话还有一个极其显著的特点:极富音韵之美,特别是以鹿厂区和通安交界的彰冠话更为特色显著。彰冠人说话绵软悠长,尾音上扬而拖曳,两人对话仿佛在山歌对唱,极富音韵之美,即使在吵架时也不会嘶吼尖叫,一样的声调婉转悠扬,如泣如诉,让人不禁莞尔。有好事者把彰冠话发音用简谱标上音调,真的完全能够用歌声唱出调子来。
    由于会理方言独特的发音和修辞习惯,还让很多外地人产生误会,闹出笑话。比如人问会理小孩:你爹呢?答:认不得(意思是不晓得哪去了)。又如太平、黎溪一带的人把“u”音发成“i”,“席位(穴位)、下席(下雪)、酒章(局长)、草游弋(炒鱿鱼)”等方言让外人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在交融贯通中,会理方言的语法特点也很具特色。第一、“格”(gè)、“敢”(gàn)构成疑问句式。“格”作疑问词置于动词谓语构成疑问句,即主语+格+谓语。第二、“咾(láo)表示过去,与语气词“了”(là)一起置于句尾或用在句中加宾语构成肯定句。如:我洗咾碗了(我洗完碗了)。第三、“咯”(lo)与“了”近似,构成表示性状变态的持续状态肯定句式。如:下雪咯(下雪了)。第四、“得”构成补语的句式。如:要得成(很好)。第五、“不”置于动词之后构成否定句式。如:认不得(不认识)。第六、爱使用叠词如:短翘翘、白逛逛、绵扯扯。
    方言是传承当地文化,联系家乡感情的重要纽带,易交流、语言表达方式丰富多彩而又具地方特色的会理方言,在会理世代相传。本地人之间相互交流都以说会理话为荣,对在自己面前“撇蓉腔(操成都话)”的人嗤之以鼻。外地人认为会理话嗲声嗲气像在唱歌,很温柔,既有四川话的机敏尖刻,又带着云南话的憨厚幽默,总喜欢学一两句富有特色的会理方言回去教教朋友,以示对会理这方山水的留恋。在普通话普及的时代,会理方言仍以它软糯优雅,幽默机智的独特风格大放异彩。
小词典:二天(以后)、一哈哈儿(一会儿)、拉稀(怕事)、下细(小心)、宠坨子(搬开是非)、诧巴(不严肃)、玄火(危险)、贴起(跟着)、一帕拉(很多)、渣筋(罗索)、认得(知道)、哪杂(不讲卫生)、纳气(很行)、默倒(想到)、打失(丢失)、浠儿(不结实、虚假)、理麻(追究)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94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