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新龙门客栈

纪念60周年专题系列--“为和平而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5-9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大主战场①亚洲太平洋战场

1931年,日本制造“9·18”事变,出兵侵占中国东北三省,从此,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卢沟桥”挑起事端,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力,首先在亚洲开辟了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使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接着,日军又先后攻占了关岛、中国香港、马来亚、泰国、菲律宾、印尼和缅甸等国家和地区。以美国为主力的盟国军队同日军进行了一系列争夺制海权和制空权的战斗,以著名的中途岛战役为转折,使日本失去了在太平洋上的主动权。到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转入全国规模的反攻,日本的主力军被消灭。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同年8月6日和9日,美国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和长崎; 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亚洲太平洋战争结束。

三大主战场②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同年9月3日,英、法两国政府对德宣战,二次大战全面爆发。德军于1939年9月28日占领了波兰全境,之后将其主力

调往西线,以闪击战先后侵占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然后大举进攻法国,将英、法联军逼出欧洲大陆。1940年6月,意大利政府宣布站在德国一边参战。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分三路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使苏联国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欧洲主战场。苏德双方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地进行大会战,德军损失惨重,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1944年,苏军发动一系列战略性进攻战役解放了全部国土。

1944年6月6日,由美、英和加拿大等国部队组成的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初,苏军和英美加盟军在欧洲各国反法西斯武装的配合下,分别解放了东欧、西欧所有国家,并攻入德国本土。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三大主战场③非洲战场

意大利参战后,凭借其军事优势,乘机夺取英国在东、北非的殖民地。1940年7月,意大利调集其在非洲殖民地的军队向驻守英属索马里和埃及的

英军发动进攻,但却屡战屡败。1941年1月,希特勒派隆美尔率非洲军团增援意军。1942年10月23日,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率领英军第8集团军与德意军队在阿来曼进行激战,打败了由隆美尔指挥的德、意联军,扭转了北非战场不利于盟军的局面。随后,由艾森豪威尔率领英美盟军10万余人在西北非登陆,与英军配合向德意军队发动大规模进攻。到1943年5月,盟军将德意军队彻底赶出非洲。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

 楼主| 发表于 2005-5-9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忆胜利60年

60年前的天地间与人世间不会比现在缺少任何一种色彩。

60年前胜利者的情绪只会比现在更为强烈,带有更为浓重的感情色彩。

然而,呈现到纸面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只能表现为黑白双色以及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过渡。

这并不只是因为60年前还没有彩色胶片,或者人体记忆机能滤除色彩,而是胜利得之于付出惨痛代价以后。

欧洲战场上,2100多万苏联军民献身;亚洲战场上,3500万中国军民浴血。

这份代价由人类共同承担,这场悲剧由人类一同经历。所以,当一名苏联军人在德意志帝国议会大厦屋顶上高扬胜利的旗帜时,他脚下和身边显见着凌乱、近处依稀行进着战车、远处飘散着战争硝烟……那确实是那一刻的实景写真,却也像是那一年代全球状况的形象概括。

胜利者,把法西斯推入坟墓,为人类赢得和平,必有豪情、定有欢庆。

而胜利者走过的道路上,却留下了献身者的脚印和躯体,如今难寻踪迹,仅仅留存在对历史的记忆中。

历史不总是能够指导现实,记忆不总是能够由前人传承给后人。因此,60年前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并没有为世界铸就永久和平;60年前法西斯主义失败也并没有从此杜绝这类政治非道义,甚至没有促使当事国所有人如今都能记取和反省那段历史教训。现实,其实难有乐观。

60年前的画面,伴随时光流逝,今后会在记忆中趋于淡漠,由形象转为抽象。

就记忆而言,黑白画面少了色彩干扰,轮廓和明暗对比或许能在大脑中留下更持久印象,触发更深沉感受。

深沉,恰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的应有感受。胜利60年后,相比60年前,庆祝的理由少许多,纪念的意义大许多。缘于此,世界并非庆祝胜利,而是纪念胜利。

 楼主| 发表于 2005-5-9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战十大王牌部队

1、美国101空降师

1944年,盟军发起“霸王行动”,登陆诺曼底。101空降师跳伞进入德军后方,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在著名的阿登战役中该师作为机动部队在比利时小镇巴斯托涅顽强地抵抗住强大德军的

包围,直到巴顿将军的部队开到。

2、美国82空降师

1943年8月82空降师为美军在纳粹控制下的欧洲大陆夺取了第一座大城市——萨勒诺。在诺曼底战役中,82师加入了首轮进攻部队的行列,该师持续作战33天,共歼灭德军3个师,击溃2个师,完成掩护步兵登陆的任务。

3、美国第1步兵师

1943年5月盟军发起代号为“赫斯基”的西西里战役。同年7月10日,第1步兵师在西西里岛东南部的杰拉强行登陆,迅速突破守军防线,为盟军打开了通向墨西拿海峡的大门。1944年6月,第1步兵师在诺曼底登陆作战中主攻“奥马哈”滩,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4、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

1942年7月31日,陆战1师与日军在太平洋瓜达尔卡纳尔岛展开激烈搏杀。此役美日海军各损失航空母舰2艘,岛上的3.6万日军,阵亡及失踪1.4万人,病死9000人,被俘1000人。此后,陆战队第1师还参加了1945年3月的冲绳岛战役。

5、德国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卫队”装甲师

该师最初只是专门负责保护纳粹党魁阿道夫·希特勒的“御林军”。二战爆发后,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卫队”装甲师参加了从入侵波兰开始的德军几乎所有重大军事行动。在战场上,这支部队作战凶猛,枪杀战俘,滥杀无辜,手段极其残忍血腥。

6、德国党卫军第2“帝国”装甲师

像“阿道夫·希特勒卫队”一样,帝国师的成员都是纳粹眼中种族、意识形态和军事方面的“精英”。二战爆发后,帝国师参加了除挪威和北非外的所有重大战役,特别是作为唯一的党卫军师级战斗部队参与了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

7、德国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

“维京”师在德军党卫军各师中名声很响。1944年“维京”师被苏军打得损失惨重。随后“维京”师残部在波兰重组为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此后,该师还参加了布达佩斯战役和1945年初失败的“巴朗顿湖反击战”。

8、德国第54昼间战斗机联队

第54昼间战斗机联队,又称绿心联队,是二战期间德国一支顶尖的空军王牌部队。该联队中拥有大批一流的王牌飞行员,保持德军中一天内击落敌机最高纪录的是该联队第9中队的飞行员埃米尔·朗格。1943年12月,他在3个星期之内打下72架盟军战机,包括一天打下18架。

9、英国第7装甲师

英国第7装甲师有“沙漠之鼠”之称。在北非战役中,该师在蒙哥马利元帅的统帅下与德国名将隆美尔周旋,参加了阿拉曼等一系列重要战役,最终打败了纳粹德国的非洲军团。此后,它又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役。

10、苏联第62集团军

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第62集团军在市区防御作战中,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数倍于己的德军部队,完成了苏联最高统帅部“不许后退一步”的任务。为表彰第62集团军,苏联最高统帅部向该集团军授予“列宁勋章”,并将其命名为“近卫军”。

 楼主| 发表于 2005-5-9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镜头:《在帝国议会大厦上》

拍摄者:朱根尼·查尔德基

这是回首二战,绕不开的一张照片。

1945年5月1日,苏联军队消灭了德国帝国议会大厦里最后一个抵抗者。5日,柏林战役以苏军胜利结束,纳粹德国灭亡。

1945年5月4日(一说5月2日),原苏联摄影师朱根尼·查尔德基拍下照片上这幅完美画面:战斗接近尾声,黑烟滚滚,街道上,坦克行进,人影匆匆;帝国议会大厦顶上,几个站立不稳的军人与远处屋檐上屹立的雕像浑然一体,士兵手中的苏联旗帜宣告这是个伟大瞬间。

但是你也许会问:尖顶光溜溜的,士兵要把旗杆插到那里去吗?这合乎常理吗?实际上,查尔德基导演了这一幕。早些时候他从一张台球桌上抢到了这面旗帜,带到德国,他一直等待拍摄这个画面。

查尔德基1917年出生在莫斯科,15岁时身为铁匠的他开始接触摄影。18岁起为原苏联塔斯社工作。战争伊始,他就抱着莱卡相机,在苏德交战前线拍摄。虽然《在帝国议会大厦上》是摆拍之作,但不可否认的是,朱根尼·查尔德基是杰出的战地摄影师。

(贴者按:有些瞬间能记载永恒,这里要介绍就是这些,可惜图片一时找不到,就先看看载体之一--文字吧。以后有机会再补上。)

发表于 2005-5-10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em39][em39][em39][em39][em39][em39][em39][em39][em39][em39][em39]

 楼主| 发表于 2005-5-10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莫斯科红场大阅兵

胡锦涛出席庆典并评价中苏军民为反法西斯战争所作的巨大贡献

晶报讯综合新华社报道,9日上午,俄罗斯在首都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阅兵式,隆重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俄罗斯总统普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美国总统布什、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等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国际组织的代表,1500多位参加过战争的老战士(其中500位来自独联体和其他国家)以及俄各界代表和外国客人共约8000人观看了阅兵式。

上午9时17分,胡锦涛来到克里姆林宫,同在那里迎候的普京夫妇亲切握手。随后,胡锦涛与出席庆典的贵宾相继步行前往红场,在列宁墓前的庆典检阅台前排就座,出席盛大阅兵式。

阅兵式在莫斯科当地时间10点(格林尼治时间上午6点)正式开始。普京总统首先致词,随后举行了阅兵式。阅兵式由莫斯科军区司令叶夫列莫夫指挥。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在叶夫列莫夫的陪同下检阅了参加阅兵式的部队。

庆典结束后,普京、胡锦涛、布什、安南等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在克里姆林宫红墙外的无名烈士墓前敬献了鲜花。之后,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盛大午宴,款待各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代表。

晚上,红场还举行了大型音乐会,燃放礼花。

当天,俄罗斯圣彼得堡、伏尔加格勒等城市也举行了各种庆祝活动。

昨晚,胡锦涛分别会见了俄罗斯总统普京、法国总统希拉克、罗马尼亚总统伯塞斯库。

 楼主| 发表于 2005-5-10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庆典为什么大操办——普京三大战略意图凝聚民族魂重振辉煌气拉近欧洲心

据报道,为准备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活动,俄罗斯政府总共花费了60亿卢布(约合2.14亿美元)。俄罗斯为何如此隆重地举办这次庆典呢?

首先,普京希望通过这次纪念活动振奋俄罗斯的民族精神。10年前冷战刚刚结束,俄罗斯主张回归西方,那时候的纪念活动是为了搭建舞台证明俄罗斯正在走向新道路,崇尚新的价值观。那时车臣问题也并不十分明显。但是1995年之后北约大规模东扩,美国和西方国家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特别是“颜色革命”后俄罗斯在本地区的影响减弱,车臣问题演变成巨大的恐怖主义问题,俄罗斯国内改革也遇到一些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普京今年举行如此大规模的纪念活动主要是为了弘扬整个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提高国家底气,激发人民建设国家重新崛起的热情。

其次,普京希望俄罗斯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通过活动得到提升。苏联在二战时期的国际威望大幅上升,这次普京希望借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的契机重拾前苏联的辉煌。据报道,庆典前一天独联体国家首脑在莫斯科举行会晤并会见老兵,一起回顾曾经并肩战斗的历史,对于弥合独联体各国之间的分歧、增强凝聚力很有好处。

第三,普京希望借此机会加强与欧洲国家尤其是欧洲大国的关系。欧洲国家将是普京在这次纪念活动平台上重点做工作的对象,在庆典之后的俄罗斯-欧盟峰会上他将与欧洲国家积极联络沟通。这次普京与德国总理施罗德配合得就非常好,他们在庆典前夕同时公开客观回顾历史、承认历史,并表示将铭记历史教训,共同开辟未来。这是一个对待历史问题的很好典范。庆典还将彰显呼吁世界各国团结起来应对国际恐怖主义等新威胁的意义,对于俄罗斯来说最棘手的就是车臣民族分裂主义。

 楼主| 发表于 2005-5-10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盛典嘉宾名单(不完全记录)

出席莫斯科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祝活动的各国元首以及国际组织代表名单: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

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

韩国总统:卢武铉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

美国总统:布什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

乌克兰总统:尤先科

芬兰共和国总统:哈洛宁

法国总统:希拉克

德国总理:施罗德

希腊总统:斯特凡诺普洛斯

丹麦总理:拉斯穆森

以色列总统:卡察夫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

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

加拿大总理:马丁

奥地利总统:海因茨·菲舍尔

阿塞拜疆共和国总统:伊利哈姆·阿利耶夫

亚美尼亚共和国总统:罗伯特·谢德拉科维奇·科恰良

比利时王国首相:维尔霍夫施塔特

保加利亚总统:珀尔瓦诺夫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代总统:巴基耶夫

瑞典王国总理:佩尔森

拉脱维亚共和国总统:弗赖贝加

 楼主| 发表于 2005-5-10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卫报》提醒西方:若没有苏中西方无法赢二战

英国《卫报》7日发表题为《我们不应忘记战争如何胜利》的署名评论文章,强调原苏联和中国作出的牺牲使二战胜利成为可能。

文章说,原苏联在二战中死去了2700万人,是战前人口的14%。如果纳粹德国没有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的失败,军力受到重创,无法想像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能够抵挡纳粹的攻势。英国二战死亡人数仅为人口的0.6%,美国则更少。西方忽视原苏联对二战胜利的贡献,主要是因为战后东西方的冷战和对立。

为二战胜利作出贡献但被西方忽略的不仅是原苏联。如果不是中国付出2000万人的代价在亚洲战场拖住了日本军队,日本军队便会从中国进攻苏联后方,或者进一步进入太平洋地区。在没有亚洲盟国顽强抵抗的情况下,西方盟军损伤将更为惨重。而在西方,这一事实几乎没人知道。

文章说,在纪念二战胜利的时候,应该记住原苏联和中国有5000万人在战争中死去,阻挡了德国和日本的侵略。同时也应该记住,盟军在二战中造成德国和日本60万平民死亡。纪念二战胜利,关键在于反省国家暴力,吸取教训。

英国《泰晤士报》也发表社论说,美国不应该对原苏联取得的胜利闪烁其词。当初,斯大林淡化了二战中西方给予原苏联的巨大物资援助,而西方也有意降低了原苏联红军摧毁纳粹德国军队的重要性。西方盟国应该参加莫斯科的二战胜利典礼,纪念原苏联为战争作出的巨大牺牲。

 楼主| 发表于 2005-5-10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如被炸垮世界格局将改

二战史专家谈抗战之重庆

重庆消息据重庆时报报道,重庆是二战时期中国战时“陪都”,被称作抗战大后方,曾屡遭日本飞机狂轰滥炸。重庆在中国抗战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到底处于怎样的地位?重庆陪都文化研究中心的二战史专家王康对此一语惊人:重庆当时若被炸垮,世界格局可能改变!

王康认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与欧洲不同。欧洲很多国家都卷入了战争,而中国作为东方的大国,与日寇奋战八年,几乎是独撑东亚。

他说,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所在地,中国的抗日战争牢牢拖住了日本侵略军,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地位是显著的。

“当时重庆若被炸垮了,世界格局可能就此改变”,王康分析道,假设重庆这座抗战大后方被摧毁,国民党当局投降,日本就不会被中国战场牢牢拖住。这样,日军很可能抽兵北上,与纳粹德国合围苏联。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也许无法取得战争胜利。苏联一旦被打跨,世界上最重要的反法西斯力量消失,日、德转而对付美英诸国,如此下去,世界真的有可能成为法西斯的天下!世界格局就此改变,这不是没有可能的。”王康认真分析道出上述结论。

庆幸的是,中国人民的意志并没有被日本侵略者击垮,并最终看到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楼主| 发表于 2005-5-10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news: 国产导弹拦截巡航导弹标靶十发十中

2005年05月09日

北京消息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北京军区某防空旅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提升了部队信息化作战能力。报道称,该旅第一次用国产导弹对巡航导弹标靶实施拦截,结果十发十中。

他们针对敌机入侵、巡航导弹攻击等手段,在演习中实施了领空内全方位防御。在命令下达的瞬间,战斗部队的所有雷达开始搜索目标,各种火炮和防空武器严阵以待,形成了空中立体防线。这是第一次用国产导弹对巡航导弹标靶实施拦截,结果十发十中。

[em05][em05]

发表于 2005-5-10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em05][em05][em05][em08][em08]

 楼主| 发表于 2005-5-10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云人物评价中国战场

5月9日,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抗击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牵制和消灭日军最多——对于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为欧洲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3位二战中的风云人物,都曾有过高度的评价。

罗斯福: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如果罗斯福的这种假设成了现实,那么,就不会有今天的世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良志说。

直到抗战末期,日本陆军还有64%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参加过南京受降仪式的王楚英老人说,日本投降时在华兵力约128万人,仅这一数字,就超过太平洋东南亚各战场上日军的总和。

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战场歼敌150万余人,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这样一组数字的背后,是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伤亡3500余万人,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方主战场,也是为此付出代价最大的国家。丘吉尔: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1942年1月,8万日军大举进攻缅甸,英国守军告急。

1月21日,丘吉尔在转致参谋长委员会的电报中指出:“缅甸如丧失,那就惨了。这样会使我们同中国人隔绝,在同日本人交战的军队中,中国军队算是最成功的。”

在日军面前,东南亚盟军部队节节败退:新加坡沦陷,英、印、荷、澳联合舰队在爪哇海战中战败,缅甸英国皇家空军基地马格威遭日军轰炸毁灭……整个亚洲大陆乃至世界都面临空前厄运。

此时,中国的抗战正处于最为艰难的相持阶段,但中国军民仍以极大的牺牲勇气和国际主义精神,动员10万精兵入缅作战。

曾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史迪威总部联络参谋的王楚英回忆说,3月20日,刚刚入缅的远征军一个师就在距仰光50公里的同古与日军交火,在没有空军支援的情况下,以集束手榴弹、汽油瓶与4倍与己的日军血战,顶住了日军12天猛攻,歼敌近5000人。

“连日本人也承认这是南洋开战后第一次受挫。”老人骄傲地说,之后不久,他们又在仁安羌救出了包括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在内的7000余名被围英军。捷报轰动英伦三岛,英国政府为此特意给中国远征军师长孙立人将军颁发勋章。

在热带丛林中,10万远征军以6万人的牺牲书写了二战史上极为惨烈的一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共两军牺牲的旅以上将领达200多人。

一位健在的远征军老兵薛文涛,至今还记得美国《时代》周刊记者雪普莱在采访孟关之战后写下的这样一段报道,“如有人仍怀疑中国军队之作战能力,想系未见华军在孟关之战斗。”

斯大林: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早在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的东方会议上,首相田中义一就声称:“我国再一次……与俄国展开斗争,将是我国国运发展上势所难免的”。

1936年11月,日军进犯绥远,企图从西南迂回苏联,后因傅作义将军率部抵抗而失败。

苏联一直是日本的头号潜在敌人。日本关东军驻屯东北边境,本是为了对付苏联。但由于各种抗日武装的奋勇抵抗,使关东军忙于讨伐,对苏作战的准备一直未能就绪。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西线吃紧,东部防务减弱,对于日本“北进”无疑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按德日间的盟约,希勒特一再催促日本对苏开战。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德国再次向日本提出:“日德两国应迅速联合军事行动,从东西两面夹击苏联,在西伯利亚铁路上握手。”

“日本为何最终未能实施蓄谋已久的侵苏计划呢?”军事专家刘庭华认为,这其中既有苏联有所戒备不易下手的原因,但最根本的还是因为中国战场对日军的牵制。

正因为如此,苏军得以从远东抽调50余万兵力抵抗德军,最终赢得了苏德战场上的胜利。

抗战时期曾担任苏联驻华最高军事顾问的崔可夫元帅在其回忆录《在华使命》中说,“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日本没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又无可争辩的事实。”

 楼主| 发表于 2005-5-10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抗战东方主战场

“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进行的最早,坚持的时间最长,战场最广阔,陆军作战规模最大,所付出的牺牲也最惨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良志一连用了五个“最”来描述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李良志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8月结束,历时14年之久。在这期间,从1931年9月至1939年9月英法对德宣战的8年中,只有中国在坚持着对世界法西斯势力的作战。由于西班牙等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短暂,又是小国,中国这个广阔的反法西斯战场不仅是主要的反法西斯战场,而且可说是毫无外援,孤军奋战。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加对日本法西斯作战,情况才开始发生变化。

李良志列举了一系列历史事实证明,1931年9月至1941年12月的10年间,是中国人民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单独的对日抗战。这期间,中国有声有色的大小战役、战斗、大会战,震惊了世界。至1939年,日本向中国派遣的侵略军已达86万人之多。至1945年,增至110万人(不包括日本驻东北的75万关东军)。这时,中国人民的陆军作战,已遍及冀、鲁、晋、察、绥、苏、浙、皖、闽、赣、豫、湘、鄂、粤、桂、黔、滇等17省,如果加上东北三省的抗日游击战争,其战场的广阔性,大大超过了1939年英、法对德作战时的欧洲战场,也超过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的欧洲战场。

“就是这样一个战场,不仅死死地拖住了近200万日本侵略军,而且不断地消耗了它的有生力量。”李良志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1942年5月,中国军队同日军作战共25392次,共歼灭日伪军59万余人。”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李良志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即阻止了日军向北进攻苏联,又推迟了日军南进,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阻止了日军与德军在北非会师,保证了美、英、苏‘先欧后亚’方针的实施。”

李良志说,正是因为中国抗战是如此重要,苏德战争之初,斯大林曾一再要求八路军北上,在华北对日军作有效的、强有力的战略制约,美国政府才逐步转变其“孤立主义”“中立主义”“不干涉政策”,英国才放弃反共的绥靖政策,放弃“东方慕尼黑”阴谋,到1940年10月,又改变了切断中国当时唯一国际通道滇缅路的帝国主义政策。也是因为中国战场的重要性,西方各列强才相继修改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放弃法外治权等。

“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艰苦抗战,以自己的民族觉醒表明,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主力军,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战场。”李良志说,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四强”之一,战后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是以巨大的民族牺牲和英勇奋斗争来的,是当之无愧的。

14年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万人,直接财产损失1000亿美元以上,间接财产损失5000亿美元以上。战争中,中国共歼灭日本侵略军150余万人,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死伤人数的70%;在经济上,中国抗战把日本拖得精疲力竭,摇摇欲坠。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弱国打败强国的光辉典范,它不仅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自强、自信、自立的雄心壮志,重振了中国的国威,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斗争。”

李良志最后深情地说:“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战争过程中以及在战后的重大变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我们祖国在近百年的世界格局中,历史地位的重大变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永垂史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