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村道到门口 果树“结”票子
2016-05-18蓬安播报
走入蓬安的田野山乡,触目的不仅有青山绿水的自然秀美。显眼的还有那一条条崭新的水泥路跨过沟壑,越过山岭,延伸到村组、农家门口,连接起农民群众的致富梦。 近年来, 蓬安县委、县政府把通村公路建设作为发展经济和改善群众生活质量、 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重点工程来抓,全县乡村道路建设得以快步推进。
加大力度 形成公路网络
“蔬菜、水果……”5月11日临近中午,在小喇叭的呼喊声中,一辆满载着蔬菜、水果的三轮车刚停在杨家镇双流村的村门口,几个村民就围了上来。 村民刘昌福告诉记者,自从村里通了水泥路,吃上反季节蔬菜已不再稀奇。 类似的改变,还有该县诸家乡红花村。不光是村道路, 现在连村里大部分都通了社道路,村民不是买了小车就是骑上了摩托车,肩挑背磨的日子如今只是全村人的记忆。 为做好村级公路网化工程建设,蓬安县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最大限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交通需求为出发点,以全省下达的道路指标,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基础条件, 为广大群众提供村村互通、畅通便捷的出行环境。 “十二五”期间,该县完成村级建设828公里。 全县基本形成了一个以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依托、村道路为脉络,干支相连,纵横交织的交通公路网络。
日趋完善 带动经济发展
正源镇石牛村,历来都有种植柑橘的传统。以往看着丰收的果实,村民张德友不但不高兴,还会多几分愁。路不通,果子卖不出去,本应该变成票子的宝贝,眼睁睁看着它腐烂。现如今,村里通了公路,每年销售商到家门口就收购了柑橘, 自己不出一分运费,果子就成了票子,他感觉“赚得”踏实。 路通百业兴。目前,蓬安大部分村都通了村道路,县内的产业也就被带活了。大到全县的柑橘产业,小到福德的核桃、利溪的生姜、海田的养殖、碧溪的现代农业……无不依赖便利的交通基础。 蓬安一直把农村公路建设放在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位置,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惠及“三农”的“民心工程”、“富民工程”来抓,最终坐实全县的“路经济”。 如今,该县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连接着城乡,小轿车、农用车、客货车满载着农民的收获,在便捷畅达的通村公路上来往穿梭……
积极推进 实施通畅工程
连日来, 蓬安县牛毛漩村的社道路、便民路建设推进有力。该村位于县城西北部,紧邻嘉陵江,距县城8公里,属于高山地貌,典型的深丘狭谷、旱山村。常年来,很多村民都会凌晨就挑着菜到县城卖,崎岖的山路给他们造成了诸多不便。 今年, 在推动该村脱贫摘帽的进程中,新建村社道水泥路5.8公里、入户便民路12公里、 改造村社道水泥路3公里。“路通了,今后就再也不怕走夜路了。”面对即将到来的改变,村民心中充满了兴奋劲。 “路畅通了,村里的人就能多出去,村里的农产品也就更容易卖出去。” 蓬安县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按照计划,蓬安今年要实现35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在方便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破解了制约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交通瓶颈,有效地服务了产业培育,促进了贫困地区致富增收。 据了解,今年全县将整治乡道联网路30公里,新建通村水泥路100公里、农村道路安保设施50公里。 进一步为奔向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