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位于川东丘陵地区的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历史上,这里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迟缓。近年来,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秉承“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以建设生态经济强县为目标,以有机农业为突破口,以项目为支撑,努力推进城乡统筹,初步形成“三产互动、城乡共融”的良性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生态为基、绿色崛起”的特色发展之路。
穷则思变 “劣势”变“优势的探寻之路
天蓝、地绿、水净……初夏时节,记者漫步在西充县常林、凤鸣、义兴、青狮、观凤百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带,只见群山如黛、广袤的田野被染成了绿色,平坦的乡村水泥路蜿蜒整洁,别致的农家小院美不胜收。
在这一幅幅美丽画卷的背后,是该县立足自身实际,变“劣势”为“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绿色崛起之路。
“以前,乡场上的污水直接排到河里。”范本茂是莲池乡的居民,乡场污水排放出口设在他家的旁边,致使他深受其害。不过,随着莲池乡新建的人工湿地投入使用,范本茂终于告别了臭气熏天、蚊虫扑面的日子。
“2009年以前,西充人知道环境保护,却没有生态概念。”西充县生态建设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之后,随着“生态西充”的建设,该县围绕环境治理、产业转型、生态文化塑造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据该县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该县制定完善了激励扶持政策,县财政设立了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场镇污水治理、生态湿地保护等给予奖补。
同时,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完善水源、土地、森林等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在西充河流域不同地段建立水质监测点,按照监测数据进行奖罚。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县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据了解,2015年,该县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7%,西充河流域污染源综合治理基本完成,森林覆盖率达到45%,治理水土流失达112平方公里,治理中小河流25公里,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100%,农村牲畜粪便处理率达到96%。
以绿为“名” 发展以有机为特色的生态农业
“以前,我们这里盛产水稻、红苕、辣椒等农产品,县域经济基本依靠传统农业,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长期在亿元以下徘徊,是川东北典型的农业小县、财政穷县和省级贫困县。”西充县农牧局局长郭峥嵘介绍,面对发展困境,2008年,西充县委政府全面审视县情,科学研判形势,找准了自身的比较优势:生态禀赋良好,无传统工业污染,空气、水源、土壤等自然资源优良,具备发展绿色产业的基础条件。基于这一研判,该县确立了“生态经济强县”“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的发展目标,在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有机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化发展之路。
该县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归雁”返乡创业园等“五大重点园区”,发展壮大有机粮油、有机畜禽和充国香桃、西凤脐橙、二荆条辣椒、充国香薯“2+4”特色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共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0万亩,培育省市农业龙头企业34家、专业合作社490个、家庭农场970个,建成有机农业基地13.3万亩,60个基地、98个品种、8.8万亩通过有机认证。
循环生产 唱响绿色工业主旋律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为了深度挖掘有机农产品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该县走出了一条循环利用之路。
坐拥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的品牌和优势,西充县应地制宜,打造了西充工业集中区多扶食品产业园。
“这里没有轰鸣的机器生产声,空气中夹杂着蔬菜的芬香。”来到西充工业集中区多扶食品产业园,记者看到,以前连绵起伏的群山,变成了平坦开阔的园区,宽敞笔直的道路纵横交错,鲜花与绿树俯仰生姿,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
“现在国家和老百姓对于食品安全都比较重视,多扶主要扶持食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是因为本身食品加工企业污染就很小。同时,西充的水好、地好,又是有机食品基地。所以,吸引了很多食品企业往西充涌,多扶工业园内百分之八十都是食品企业。” 据西充县工业集中区管理中心主负责人介绍,该县按照绿色生态要求,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高端发展”的思路,大力促进生物科技、精密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
目前,园区建成面积达到6.5平方公里,太极制药、通光线缆等14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2015年园区产值突破百亿,成为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循环产业示范园区
绿色文化 “多点开花”全域旅游初现
田园变花园,乡村变景区。凭借良好的生态优势和有机产业的蓬勃发展,该县乡村旅游风生水起。
在西充县凤鸣镇双龙桥新农村聚居区,一排排白墙灰瓦的“小别墅”错落有致,太阳能路灯矗立路旁,房前屋后菜园里,桃树、小菜长势喜人。村旁石桥下,溪水潺潺……一副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画卷呈现在眼前。
“这个新农村综合体共建设135幢川北民居建筑风格的新房。” 据凤鸣镇镇长冯家焕介绍,该村是按照“穿斗小青瓦、白墙坡屋顶、房前经果园”的川北民居风格打造的新农村综合体,房屋间空地配套种植果树菜园,实现民居建设与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的有机融合,体现乡村田园风光、保留农村庭院生活情趣。 “
目前,该县已建成新农村综合体4个、聚居点61个,实施旧村落改造136个,传统村落民居保护修缮2处,建成书房山有机生活公园等幸福美丽新村13个。
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乡村美景、健康的有机美食、可口的农家饭菜、丰富的旅游活动……引来大批观光客,该县依托自然生态资源、有机农业基地和特色新农村,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深度开发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百福寺国家森林公园、九龙湖生态旅游景区、中国有机生态循环第一村、古楼桃园新村等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西部最美乡村”旅游线路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