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凉山州脱贫工作再度引起社会关注:该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经媒体报道后,5月25日,凉山州作出决定,先施工一条钢筋结构梯道,解决群众出行安全问题。 上山下山需要攀爬17条藤梯,有些几乎垂直90度,下面就是悬崖峭壁、毫无遮拦……对于类似笔者这样的恐高症患者,不要说是攀爬,就是面对悬崖看上几眼,也会觉得头脑发晕、手脚发软。因此,消息一经报道后,引发网友对当地政府扶贫工作的质疑。 实际上,为了解决阿土勒尔村的困难,当地政府可谓是绞尽脑汁。当地政府曾考虑对该村进行整体搬迁,但是,整体搬迁不太现实,一是凉山州土地稀缺,阿土勒尔村植被茂密,水土适宜,农作物产量高,村民能够自给自足,很多村民不愿意搬出去;二是搬出去后虽然不用攀爬藤条,但是村民长远的生计问题不好解决。此外,当地政府也曾考虑给阿土勒尔村修一条公路,并且进行了考察论证,但是,由于地质情况复杂,修一条路要花6000万元,对于一个贫困县来说,拿出这样大的一笔资金,解决一个村的道路问题,确实算不上一项科学的规划。 一边是村民出行难急需解决,一边是彻底解决出行难面临着重重困难……这样的矛盾给当地政府出了一道考题。面对考题,当地政府的答卷是“先施工一条钢筋结构梯道,解决群众出行安全问题。”钢筋梯道虽不及公路宽敞平坦,但比之藤梯却坚固稳当,这样一种“折中”的办法,虽不能彻底解决阿土勒尔村群众出行难,但却解决了出行中的安全问题,同时,避免了整体搬迁和修建公路所要面临的重重困难,这种办法是当前解决阿土勒尔村群众出行最现实、最有效的一种路径。 阿土勒尔村建设“钢筋梯道”,给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带来启迪。在当前的脱贫攻坚战中,很多地方、很多时候都会遇上阿土勒尔村这样的两难问题。遇到这样的两难问题,答案并非是非此即彼,还可以有第三种或者称之为退而求其次的方式。当然,退而求其次并不是敷衍塞责、应付了事,而是因地制宜地,分轻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切实解决贫困群众脱贫最紧要、最现实的问题,在确保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前提下,把那些投资太大、难度太大的工程,放到经济条件更好的时候再去完成。从这个层面说,阿土勒尔村建设“钢筋梯道”,为破解当前脱贫难题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