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关于全球滞胀的说法,很多分析人士和经济学家对此不以为然,其实很简单,你看看下面这条资讯就明白滞胀是咋回事了:
美国生产率三十年来出现首次下滑
美国生产效率可能出现30多年来的首次下滑,凸显即便在低利率背景下,全球经济依旧脆弱,且有分析认为这是长期的结构性问题。美国咨商会——一个全球性的企业会员组织及研究机构,最新研究显示,美国今年人均GDP将下降0.2个百分点,且不仅仅是美国,其他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也在放缓。这样的数据显示全球经济前景的脆弱的同时,暗示蓝领工人们的工资增速将受到限制,而民粹主义可能抬头。此外,一国的利率水平和在生产率下降之际势必提高空间有限,否则将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美国货币政策制定者们如今正在面临是否加息的难题。美联储主席耶伦在最近的讲话中,提到令人失望的劳动生产率是工资增速一直无法抬头的重要原因。耶伦此前还称,“长期来看,生产效率的持续提高,对支持家庭收入来说是必要的。”她呼吁通过更多的投资、教育、训练和企业家精神来改变这种趋势。“去年我们似乎是刚刚进入了一场生产效率的危机,如今我们则完全陷入了这场危机,”咨商会首席经济学家Bart van Ark表示,“企业们需要认真的在创新上投资。企业们如今该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时候了。”分析还指出,如果发达国家的生产效率止步不前,老龄化又将不可避免的到来,这些国家的人民或将无法维持从前的生活水准。
旁白:30年来首次下滑?上一次是啥时候?八十年代末,上次走出泥潭,是克林顿当选总统之后的事情啦,依仗互联网技术红利和冷战结束的“和平红利”,美国经济走出衰退。这次有什么依仗的?哦,对,是中国炒房团和苹果手机。滞胀,是经济效率下跌导致经济增长萎缩,同时伴随通胀上升的经济现象。嗯,这难道不吻合美国和中国的经济现象么?有人或许对中国经济效率提升空间还有异议,看看下面这条吧:
人民日报:国企改革不是“私有化”
伴随着中国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一些“国进民退”的声音出现了。对此,5月26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文称,必须克服这种错误认识,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人民日报刊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新城的署名文章《坚定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文章称,一些人存在一种错误观念,即一提改革就是发展私营经济,一看到国有经济发展了,就说是“国进民退”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克服这种错误认识,促进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文章还批评了一些经济学界的观点,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路径更加明晰。但一些人却竭力要把国有企业改革引导到私有化方向上去:长期以来,经济学界一直存在一种错误观点,认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相容,搞市场经济就必须实行私有化。按照这一错误逻辑,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自由主义鼓吹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相容,目的是想把国有企业改革引导到私有化道路上去,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旁白:国企改革导致经济效率提升,这个,起码从各类迹象看,大家可以放在一边了,存量改革应该不会出生效。那么增量改革呢?其实够呛,你看看下面:
国务院督查组:民资存在“玻璃门”
针对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速罕见大幅回落,国务院于5月20日派出9个督查组分赴18个省(区、市),开展为期10天的实地督查,以摸清情况。经过6天的的实地督查,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各地媒体公开报道发现,国务院督查组发现的问题包括:民间投资的确存在“玻璃门”现象;部分民企对国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的优惠政策获得感不强;一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设定门槛较高;企业审批事项偏多、周期偏长;民营企业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
旁白:民企现在基本处于普遍收缩过程当中,而一些领域普遍存在“玻璃门”现象,民间投资持续萎缩那是注定的。主要是地方政府做项目,其实不差钱,因为积极财政拉高政府杠杠,是国策啊:
财政部:政府杠杠可逐步释放
截至2015年末,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10.6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16万亿元,两项合计,全国政府债务26.6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9.4%。加上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即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按照2013年6月审计署匡算的平均代偿率20%估算,2015年全国政府债务的负债率将上升到41.5%左右。上述债务水平低于欧盟60%的预警线,也低于当前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如日本超过200%、美国超过120%、法国120%左右、德国80%左右、巴西100%左右)。总体来看,我国政府债务仍有一定举债空间。为落实中央“去杠杆”的改革任务,政府可以阶段性加杠杆,支持企业逐步“去杠杆”。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适度加大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是政府依法规范加杠杆的重要举措,可以避免全社会债务收缩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随着全社会的杠杆水平逐步下降,政府的杠杆也可以逐步释放。
旁白:既然政府自己都能发债搞项目,要你民资凑热闹干嘛?现如今都是流官制度,每任领导上来,能用财政资金刺激一下地方GDP,完成上面给的考核任务就OK,谁管未来数十年的事情?当然,这种能混一天是一天的施政思维模式,也持续不了几天了:
央行研究小组:M2增速将有明显下降
货币信贷运行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货币信贷总体平稳适度增长,也存在一些阶段性的较快增长以及季节性波动。近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健和中性适度,M2和信贷增速并没有出现大的突变,过去5年M2增速都在13%左右,平均为13.3%,今年M2预期目标是13%左右,仍属稳健的安排。2015年7月份前后和今年一季度货币信贷增长有所加快,主要是货币政策适度考虑了逆周期宏观调控以及金融稳定的需要。今年一季度特别是1月份货币信贷增长比较快,与中国特色的春节假期扰动也有很大关系。货币信贷月度数据出现一些起伏波动是很正常的,观察货币政策稳健性不能仅看个别月份,需要看几个月乃至一年平均、整体的情况才能判断。随着春节因素消除和股市逐步趋稳,货币信贷增速最终还是会回来。从近几个月的情况看,已经出现货币信贷逐步回稳的态势,4月份M2增长12.8%,已比1月份回落了1.2个百分点,1-4月贷款新增5.16万亿元,同比多增7779亿元,都比较正常。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应对去年年中股市波动使当时M2基数大幅抬高,因此未来几个月M2同比增速可能还会有比较明显的下降,当然,这主要也是基数效应在干扰同比数据,并不代表真实的增速,随着基数效应逐步消失,M2增速将回归正常。二是利率水平低位运行,融资成本明显下降。2016年4月份,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均为2.11%,较2014年末下降1.38个百分点。2016年3月,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30%,较2014年末下降1.47个百分点。
旁白:这看上去貌似中性,但考虑到中国房地产价格的连续涨停态势,这就几乎是紧缩啦。一旦地产泡沫爆裂,后面发生什么?有一点肯定的,央行印钞机注定很忙碌。当然,印到后来,即使日本这样的国家,迟早也会出大事:
格罗斯:日本或将是央行买下债务然后注销
自从“国债”诞生以来,就从未有国家“全额赎回”过国债。不过据债王格罗斯的推测,或将看到第一个买下整个市场的国家,就是目前全球负债最多的日本。彭博援引债王格罗斯周三表示,日本要降低债务负担的唯一途径就是央行收购政府债券,然后免除债务,这种假设也有可能在其他国家以类似型态上演。格罗斯还称:我认为日央行会这样做不表示我赞同这种做法,但日本别无选择。此举对日元、存款利率、私人企业会引发可怕的恶果。日本人口因素独特(老龄化严重)加深了经济困局,对其它国家来说,日本今天面对的困局,可能就是5年或10年后,他们也需要面对的局面。对于出售国债的政府来说,只需支付每年的债券利息,便可以安安稳稳继续借债来运营政府,建设国家。一旦无法支付利息,那就是国家“债务违约”,下一步便是政府的破产,希腊就是这么回事。市场戏称,目前全球有三大泡沫——美国的股、中国的楼、日本的债。
旁白:央行买下所有债务然后一笔勾销,最后谁买单,当然是所有债权人——持有纸币现金的国民。这就是货币贬值。事实上,今后几年,主要经济体国家央行就干这个事情,那么你该做什么,明摆着的事情:
全球货币系统在过去10年中已经贬值了47%
美国投资咨询公司Macro-Allocation创始人布Paul Brodsky日前在其公司网站发布文章称,从黄金价格表现看,全球货币系统在过去10年中已经贬值了47%。他提到,为了足够以既定汇价购买黄金,各大央行印发更多基础货币,同时,这会提高以本国货币计价的整体商品价格,从而缩小偿债负担(而非牺牲偿债契约)。这意味着,贬值是摆脱债务的有效办法之一。从过去10年黄金价格表现看,这件事已经在发生了。以印度为例,如果一个印度人把他所有的存款都换成黄金,那么在过去10年终,他的资产已经升值了370%。同样的,如果投资人持有黄金并做空卢布,那他的资产在过去10年的回报率就是370%。参考各国占全球GDP比重来衡量其货币在全球货币系统中的权重,该文章称,全球货币系统过去10年里已经贬值46.88%。过去十年中,美国资产的收益率曲线和金价走势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但当全球主权债券利率都日趋负值领域,情况会怎么样? Brodsky认为,当全球央行的刺激政策无法带来通胀上涨的时候,这个正相关关系就会打破,全球货币体系将会崩溃。届时,全球央行就要想办法修复货币体系。Brodsky认为,虽然货币/央行系统不至于重新回到全额准备金制度抑或固定汇率制。不过,未来各国货币将会出现对黄金的大幅贬值,到时候,全球央行合作将是不可避免的。
每日综述:美国生产率增速为负增长,中国估计也差不多了,因为看不到改革红利。最后所有国家都靠货币强心针来提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现在几乎成了瘾君子,最后全球通胀形势是赤裸裸的。最后总有一天要清盘的,估计第一个被清盘的,是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