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015|评论: 0

[短篇小说] 一个讲述做人道理的故事 蒂尕字汉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31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里我要讲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故事在我们家乡流传许久虽无法知晓作者是谁,但这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故事发生在光绪八年(1882年),就在这一年,晚清重臣丁宝桢(1)在四川又做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禁革官场节、寿规礼的札文”,这是太子少保的丁宝桢在四川,为整顿吏治促进官场清廉,做出的一项重要举措。
    就在这年秋天,在上海租界洋行工作的贾先生,摊上了有生以来最大的一件事。自从贾先生从家乡苏北出来打工,十几年风里来雨里去,吃尽了人间的苦楚。自来到这家洋行后,他拿出苏北人的吃苦耐劳、积极肯干的精神,少说话多做事,为此,深得老板信任。端午节前,老板派他去城南一带收取洋行的欠款,他一大早,拿上装钱的羊皮袋子,二话没说就出发了。

    那天的讨债工作,进展的还算顺利,到中午,就收回银洋一千八百多块。贾先生自离开洋行,走了半天,也说了半天,早已是口干舌燥疲惫不堪,正好来到“十六铺”的一家茶楼前,嗓子里冒烟的他,进去匆忙喝了点茶,就急忙赶回洋行交差,以便好好回家休息一下。

    当贾先生回到商行,才发现皮袋子不见了,顿时如雷轰顶、大汗淋漓、他给吓懵了。面对老板的质问,那是道不明说不清,真的是越慌越乱。老板看他神色慌张、张口结舌,语无伦次,认为其中有诈。于是厉声斥责他,辜负了自己对他的信任,并说,如不赶快将钱拿出来归还,这就送他去见官。

    一千八百多块银元,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阿!如果不胡乱花,足够一个人用一辈子的,这大一笔钱,他贾先生又如何赔得起呢。责任重大,一时又有口难辨,悔青肠子的他,顿时感到这辈子完了,故绝望地大哭起来。

    话分两头,另有一位浦东人,姓易,也在租界从商,因运气不好,一趟生意下来赔了个精光,于是,买好了那天中午的船票,准备渡江回乡。因为离上船时间还早,也就顺道来到“十六铺”茶楼,想慢慢喝着茶消磨这段等船的时光,同时冷静考虑一下,以后的生活怎么办。

    恰好是在贾先生刚匆匆离去时,易先生就到了茶馆。易先生刚坐下,发现身边的椅子上有个小皮袋子,也没多加理会,慢慢喝起茶来。过了许久仍不见有人来取,易先生这才开始疑惑起来,他伸手提了提皮袋子,感到很沉重,顺手打开一看,这一看不打紧,眼珠子差点没惊的掉出来,他惊呼道:“我的个妈,竟然里面装的,全是光闪闪的银元!”

    易先生惊喜交加!心中窃喜道:"这可真的是一笔大钱财啊!它不但可以改变自己目前的穷困潦倒状态,而且后半生衣食也有余了"。但他又转念一想:不行,钱财是各有其主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钱我不能要!要是因为我把钱拿走了,失主因此而丧失名誉,甚至失掉性命,我的罪孽可就佐大了!

    那个年代,一般正经人都知道“不义之财不能取”的道理。义先生心想:既然今天让我拾到了这些钱财,我就应该尽到物归原主,这是做人应尽的本分。

    吃午饭的时候,茶楼的客人只剩了八九个了,看他们的神色,没有一个象是丢了钱的,易先生只好饿着肚子等下去。

    一直等到掌灯的时分,茶客都回家去了,只剩了易先生一人,他仍然聚精会神地注视着过往的人……。

    突然,他看到一个人面色惨白、锒锒跄跄的朝这里奔来。来人正是贾先生,后面还跟着两个人。一进茶楼,贾先生就指着这个茶桌对那两人说:“就是那里,我当时就是坐在那里的!”,三人径直奔易先生桌子走来。

    易先生看得出他们就是失主,笑着对贾先生说:“你们掉了钱袋吗?”贾先生不可置信的盯着他一个劲的点头。“我等你们很久了”,易先生说着拿出那个皮袋子给他们看。贾先生感激的浑身颤抖,说:“您真是我的救命大恩人哪!没有您,我今晚就要上吊了!”

    原来,贾先生发现钱丢了时,就想返回去沿途找一遍,虽然能找回的希望渺茫,但也只有这一条路了。可是主人怕他潜逃,不准他出门,他费尽口舌说了半天,主人才叫两人陪他出来寻找,还嘱咐陪人务必把他带回去。

    二人互报姓名后,贾先生要以五分之一作为酬谢,易先生坚决不要;又改为十分之一,易先生还是不要;再改为百分之一,易先生生气了,严词拒绝。

    贾先生不知如何酬谢才好,于是说:“那我请您喝酒,好吗?”易先生仍然坚决推辞。最后,贾先生说:“不谢我心怎安!明天早晨在下在某某酒楼恭候,恳请恩公大驾光临,不见不散。”说罢一揖,掉头走了。

    第二天早晨,易先生居然来了。贾先生正要施礼再谢,易先生却抢先道谢,说:多亏您昨天丢了钱,让我捡回了一条命!”贾先生一头雾水,正待细问,易先生接着说:我昨天原定渡江回乡的,已经买好了午间一点钟的船票,因为等您来取钱把船耽误了,回到住处得知,那条船行驶到半途被急浪打翻,船中23人全都淹死了。我如果上了那船,岂不也一命归西了?是您救了我的命啊!”说罢再拜。两人互相感激的一塌糊涂。

    周围的客人们听了都啧啧称奇,纷纷举杯向他二人祝贺,说易先生一桩善举挽救了两条人命。

   贾先生三人回去后,把事情一说,老板也十分惊奇,感慨地说:“这么好的人真是难找啊!”非要见见义先生不可。

   结果两人见面后非常投缘,经过一番长谈后,老板极力挽留易先生,并高薪聘请他主管账目。几个月后老板就招易先生当了上门女婿。再以后干脆把生意全交给了他打理。

   穷困潦倒的易先生拾金不昧的故事很快传开了,他的诚信、仁义赢得了人们的赞叹,大小客商都纷纷找上门来与他做生意,他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后来义先生竟拥资数十万,成为了当地的大富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恶有报”是不会错的。关键时刻的那善恶一念之差,将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001NPnktgy726BAyFYt59&690.jpg



注:1.丁宝桢(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县)人。道光二十五年迁往平远州进修,咸丰三年(1853年),33岁的他考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自此步入仕途,后任翰林院编修。丁宝桢是洋务运动重要成员,官至四川总督,曾诛杀骄纵不法的大太监安德海。去世后赠太子太保,谥文诚,并在山东、四川、贵州建祠祭祀。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