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代管简阳后,成都经济将有哪方面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天府新区和新机场。资阳失去了发展最好的简阳,自身怎么办?
成都一市两场的格局和分工借鉴哪儿?成都借鉴上海,新机场预可研究明确了成都两场采用上海两场的互补模式。双流机场就类似虹桥,是第一场,先发,离市中心近,未来主营国内精品航线。
那成都新机场呢?我们先看上海浦东,浦东机场交通导向式发展,修一个大的交通节点带动沿线发展,浦东对周边的贡献是很有显的。新机场的高速、快递通道、地铁、高铁会逐步到位。成都新机场客运这一块定位跟浦东一样,所有的国际线、国内普通线、廉价航空都放过来,还有就是货运。未来是有潜力的,中短期带动经济有限。
成都新机场花钱,光机场工程自个儿就小千亿啊,地铁、城铁、高铁都要引进去呢?加上新机场高速,这些个玩意儿还都要穿龙泉山脉呢。
四川省穷,资阳市就更算了,银行贷款贷多地背时,我们政府又不允许自个儿破产。
那怎么办,找金主呗。问答题,如果你是简阳,你想要穷养父还是富亲爹啊?
简阳是稳赚不赔的,从新机场选址确定在三岔湖边上简阳就已经是第一赢家了。肯定比现在要上好几个档次。资阳甩脱了可能的风险,也是稳赚不赔的,赚的少但不要多想,这么大的盘子资阳接不下也不能接。地铁连带着给你接过去,还要啥自行车。新机场离资阳市区18公里,也在机场能辐射影响的范围内。
那成都呢?当然是多赚多有了,开玩笑,我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浪费点钱算什么,我有钱啊。新机场盈利能力差?但是我觉得我社会效益好啊。况且我家水表运行良好,不用查的。
基本结论:对简阳影响巨大,主要原因是顺应市民心理认同,成都的统一规划及雄厚财政支持,有利于发挥简阳便利交通及区位优势。对成都影响也很大,简阳对成都不仅仅是一个机场,还提供了符合成渝城市群发展方向的大量土地及劳动力要素。对资阳短期会造成较大冲击,长远来看不一定是坏事,这件事能帮助资阳调整之前扭曲的发展方向,使资阳能够正向的利用成都的辐射优势,在成渝之间扮演桥梁作用。
1. 对简阳的影响
笔者昨天恰好去了一趟简阳,顺便问了问街上的路人,几乎没人不知道简阳划成都一事,大家都很兴奋,不少人打算晚上庆祝庆祝。简阳的区划问题一直以来是几乎所有简阳百姓共同的心结。其他答者已经谈到了一些原因,简单捋一捋有这几点。
在历史上近千年里简阳一直是由成都管辖的,直到1935年为止。并且历史上简阳曾经屡次管辖过资阳,但是并未被资阳管辖过。简阳在1960年将龙泉山以西的乡镇划给了成都,后来又将洛带一片划离,现在龙泉区去年GDP已经过千亿,发展远远好过简阳城区,不能不让简阳人眼红。而资阳上千年来都被简阳压一头的,93年却先于简阳成为县级市,原因未知;好在一年之后简阳也成为县级市,两地政治地位相当。
90年代末期,为了城市化发展战略(另一说,当时太多官员无法安置),大的地级市纷纷分拆,原来的内江市也计划分成两个地区,靠近成都一侧的地区所在地竞争在简阳和资阳两地展开。简阳大多数市民认为凭借GDP优势理应将地区所在地设在简阳,而最终结果却事与愿违。首先,简阳离成都太近与分拆地区的主要目的——加快城市化发展不符;其次,当时内江市委书记是资阳人,此人后在资阳退休;第三,当时资阳简阳争得不可开交时,简阳高层发生贪腐事件。凡此种种,使得资阳胜出早已是题中之意,但简阳人的不满与愤懑却从此埋下了根。
后来简阳人常将两地发展状况进行比较,所有简阳较差,或者简阳发展变慢差距被缩小都成为了资阳的过错。主要涉及下面几方面:
1.1 城市建设失去的十年 简阳在97年左右成功开发了东门临河的一大片土地商用或新建住宅,几乎拓宽了原来城区面积的一半;然而98年划给资阳后,简阳城建几乎停止了10年之久,直到07年前后开发河东新区,到今天新区的建设使得整个简阳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简阳城建停滞的10年恰好在资阳成立地区到简阳08年成为扩权县市之间,坊间传说也颇多,所以简阳人认为是资阳压榨了简阳的财政,使得简阳发展滞后。
1.2 医疗 简阳目前有两家较大医院:简阳市人民医院(三甲)和简阳市中医院(三乙),资阳目前较大医院有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三乙)和资阳市第四人民医院(三乙)。其中简阳市人民医院为资阳市唯一的三甲医院,全国百强县级医院25位,连续五年排名西部地区县级医院之首。2001年,简阳市人民医院被冠上了资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名称。
1.3 教育 简阳以前有四川省卫生学校,后来由于简阳区位不利于招生校址搬到了龙泉;现有成都体育学院。资阳有资阳师范学校、资阳科学技术学校等中职学校。两地各有一所中学进入了省级重点高中—简阳中学和资阳中学。但简阳人认为简阳中学在九十年代名气和升学率要远远高过资阳中学,差距在资阳成立地区后被缩小。
1.4工业 简阳在计划经济时期有众多较出名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如四川空气分离机厂、四川空气压缩机厂、四川橡胶厂、简阳拖拉机厂等,这些企业在九十年代逐渐没落,而资阳在成立地区后引进了南骏汽车、现代商用车厂等先后投产,使得资阳的第二产业呈现快速追赶态势。
客观来说,很难从官方年鉴中经济数据找到支持资阳有意压制简阳发展的证据,另外一个新兴的地区所在地集中资源发展自己也属正常,简阳人这种对资阳的强烈不认同感长久下去一定会不利于简阳的发展。简阳划给成都,使得市民的认同感重新理顺,从此以后不用把目光对准在身边的邻居,而是向龙泉、双流、都江堰等较发达的区县看齐。
对简阳而言,一言难尽。建国以后的简阳其实是个悲剧。成都对简阳的蚕食从未停止。(以下来自百度百科:1960年,将简阳县的大兴、龙泉、茶店、长松、山泉等共18个乡划归成都市;1976年,将简阳县所辖的洛带区9个公社划归成都市。)另外还有身份的认同。简阳明清时期一直属成都府,直到1935年。解放后内江代管过,资阳代管过,被资阳棒子戏称三姓家奴。现在由成都代管,算是一种身份的回归。
最后,简阳的归宿,也许是若干年后的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区。
2. 对成都的影响
很多人成都人看待这件事的时候,觉得除了简阳的名片羊肉汤和海底捞现在名副其实属于成都以外,好像对成都没什么影响。另有些人甚至觉得成都是为了和武汉、杭州在省会城市GDP大赛中暂时谋得一个好名次,干了件伤害兄弟城市(资阳)的事。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的。应该承认,今后的十年对于大多数成都人,简阳除了有个机场可能会去,还很难影响大家生活,但是拿到简阳确实能够极大帮助成都的发展。
简阳2015年GDP为401.4亿元,在四川所有县(市、区)中排14位(左右),排在简阳前面的主要是成都、绵阳等地级市的市辖区,如果与成都21个县(市、区)排位,排在郫县和温江之间,大概排在11位,可见简阳的经济底子不差。面积2215平方公里,人口107万人,地貌以浅丘陵为主,辖区内水资源丰富,长江一级支流沱江流过其核心区域,绛溪、环溪等河流从全市各地流入沱江,三岔湖(三岔水库)与龙泉湖(石盘水库)两大湖泊位于龙泉山侧。简阳是四川盆地著名的农业大县和工业强县,这两点不再累述,可以直接百度百科。
简阳对成都的影响主要源于区位。由于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天府新区等等国家战略以及成都往西不远就是横断山脉,成都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向东南重庆方向发展。然而成都市主城区在成都版图中就是偏东的,主城区东南方向就只有龙泉驿区。现在整个龙泉驿区引入了大量汽车工业,发展很好,15年GDP超千亿,但由于整个龙泉面积仅仅500平方千米,可待开发的土地已经比较少了。简阳恰恰位于龙泉的东南侧,面积为龙泉的4倍,大量的土地可供发展工业区或者进行城建。简阳还有成都其他区县无法比拟的交通条件,成渝老公路、成渝高速路、成简快速通道、成渝铁路、成渝高铁、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在建)以及连接成都城区和新机场的地铁都经过简阳并设有车站。无论是从公路还是铁路,简阳几乎是成都到重庆的必经之路。龙泉北面金堂县和南面双流区面积较大,土地丰富,但交通条件要弱很多。另外简阳是劳动力大县,在上一个十年里,广大农村劳动力纷纷去广东浙江等地务工,后来随着劳动力密集产业西迁,这些劳动力又主要到成都、重庆等地打工。近来,劳动力工资上涨严重,而这批打工者年龄逐渐变大,也不再想去太远的地方务工。在简阳进行产业发展,既利用了现成的、充足的劳动力,又解决了劳动力本地就业问题。
新机场选址对简阳划给成都来说与其说是原因,不如说是导火索。国内大城市的机场位于另一个地级市的并非没有先例。因此问题存在于机场建设及配套交通所需的上千亿地方财政投资怎么算。资阳地区财政拿不出钱,成都市又觉得出了钱GDP算在资阳,所以不愿意,成都提出方案要机场周围8个镇,简阳坚持要整体代管,资阳一方面强烈反对整体代管,一方面也想在机场项目中分一杯羹,不同意划8个镇。而机场项目上达国务院,牵动各方,成都市拖不起,正在这时资阳市政局地震,于是成都就跟简阳做了妥协。而后引起资阳强烈反弹,一度被搁置。后来旧事重提,到尘埃落地之前,成都又跟资阳谈了条件(传言资阳提出以下要求:1、成都每年支付资阳150亿,连续5年;2、机场高速和地铁18号线通到资阳城区)。能让成都妥协这么多,其实还是简阳本身条件不错。
对成都而言,天府新区也好、新机场也好、成都都市圈也好,都是近年“热门”的噱头。吃掉简阳对成都来说应该是个稳赚不赔的生意。另外,加上简阳的人口与GDP总量,在与武汉、杭州、南京(主要是武汉)的竞争中,会有一些数据上的帮助。
对成都而言,不光是多了“三岔湖”“羊肉汤”和“海底捞”,在地理上更是跨过了龙泉山,能够更好的向川中川南辐射。
当年的成都府只有广汉、什邡流落在外了。历史有时候真的很戏剧。
3.对资阳的影响
短时间内肯定是巨大冲击,资阳原来辖简阳、乐至、安岳、雁江,2015年GDP 1270亿元,川内排在第八位,简阳被分出去后,GDP只剩800多亿,成了最后几名。由于成渝之间的遂宁、资阳、内江、自贡四个地区都存在面积小,经济弱问题,资阳原本在四个地区中GDP排第一,现在不出意外是排在最后了。其他三个地区都是辖5-6区县,简阳划出后资阳只剩3区县。于是资阳马上面临可能被分拆的境地,仿佛看见了安徽巢湖的影子,要避免被分拆,将面积和人口众多的安岳县一分为二是一个方案,但是安岳县是典型农业县,经济底子较差,一分为二使得原来人口要多供养一整套县级机关,对安岳的经济并不是好消息。另一个方案是将雁江区一分为二,由于市辖区的机关可以设置较少人员,雁江区经济实力也较强,具有一定可行性,但属逆潮流而为,与现在的大气候不吻合。
长远来看,资阳和简阳具有相似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在成渝之间,交通线路众多。以后与成都接壤,与新机场较近,可能地铁18号线会修到资阳。这些因素使得资阳具有持续快速发展的潜力。另一方面,一直以来资阳对简阳不愿屈居资阳之下,想取而代之或者脱资入成的心理心知肚明。为了避免简阳脱资入成,资阳对成都的辐射和合作是比较抵触的,实际表现在成都资阳工业园搞得不温不火,成简快速通道简阳段一直未通车,以及成立地区20年来,资阳简阳之间没有新建过像样的连接交通和其他合作项目。而简阳划给成都后,如果资阳能够调整之前的规划,充分利用自己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和成都(简阳)加强合作,资阳地区一定能发展得很好。
对资阳而言,我只能从现实主义来谈。成、渝两个巨无霸之间,聚集着川内最小的四个地级市,即遂宁、资阳、内江、自贡。这四个市的辖县都不超过三个,不可谓不袖珍。而随着成、渝两地的人、财、物流的增加,四市间的撕逼从未停止过。包括新机场的选址、高铁的走向、高速公路的规划等等。此处不赘述。我想说的是,把简阳从资阳挖走,对资阳绝对是大放血。如果我是资阳的决策者,有机会提条件的话,一定要提。咱们看看资阳市提的条件。(据内部消息:资阳提出以下要求:1、成都每年支付资阳150亿,连续5年;2、机场高速和地铁18号线全部通到资阳城区。)资阳果然深得长者真传!但此时闷声发大财,无异于自掘坟墓。从成都拿钱还说的过去,算是一种补偿,但机场高速和18号线修过来,你确定十年、二十年后,资阳不会被成都吃掉?
对于资阳的决策者而言,最现实的条件应该是:在资阳地界增设一区或一县。坐实地级市,修炼内功,培养实力,增加成都吞并资阳的成本,为资阳地级市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