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岁到6周岁一个班。室内布置与外面一样一点不奢华,但每个班的教室就像一个“大家庭”。里面放置着书柜、玩具柜等,还有植物角、电脑等设施。地面上铺上大地毯,孩子可以在上面坐着看书,甚至打滚。每个班级还有有趣的班级名字,比如向日葵班、小象班、小鱼班、小鹿斑比班、星星月亮班等等。 孩子门一般3岁可上幼儿园,为期3年,一般还是混龄制。年龄大的孩子都会作好“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小弟弟小妹妹”则会虚心向他们学习。一个班除了配备两个班主任老师,还有一个实习的老师。此外,幼儿园会统一配备营养师和心理辅导师等。
玩就是教学内容。与中国不同,德国幼儿园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甚至连州一级也没有。每个幼儿园的教学目标与方案都由幼儿园老师们自主决定。德国幼儿园的孩子主要的任务就是玩,在玩中,学习各种知识,锻炼各种能力。老师是一个观察者、帮助者,要充分发掘孩子的天性,引导取得一个个成功。 但在玩中也要学会各种能力:自理能力,如饮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训练;规则意识:盛入自己盘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比如尊重,告诉孩子要尊重别人的隐私;爱心,养小动物、如小狗、小猫,让孩子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懂得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生命。坚强,孩子摔倒后,只要不是很严重,不会马上去帮忙,而是让他们学会自己站起来;礼貌,在寻求孩子帮忙时会说bitte(请),之后会说danke(谢谢);诚信,要遵守约定,不能轻易誓言,答应过的事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到;合作,有意的去为孩子们组织一些集体活动等。 三年学会初步认识社会。幼儿园里边玩边学外,孩子们还得走出幼儿园认识这个社会。他们参观警察局,学习如何报警,如何处理遇到坏人的情形,了解警察是用来做什么的;参观消防局,跟消防警察们一起学习灭火知识、躲避火灾的常识;参观邮局,看看一封信是如何从家里到达邮局,又被投递出去的;参观市政府,认识市长,看看这个为他们服务的市长是什么样子的…… 孩子们在“社会大家庭”里训练各种能力:去超市和菜市场,拿钱怎么买东西;去花圃,认识花草树木,学种植物;参观图书馆,学会借书、还书;坐有轨电车,学会记住回家的路线;他们还去看马戏、儿童歌剧和魔术等等。幼儿园老师还特别唤起孩子环境保护的初步意识。通过去森林漫步,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到垃圾处理厂参观,懂得避免垃圾的意义,参与分拣垃圾等。 难怪,一位德国家长说,3年过去了,孩子学会了自己修理玩具,自己管理时间,自己约会,自己制订计划,自己搭配衣服,自己整理东西,自己找警察⋯⋯孩子们在活动中,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长。 小学:只上半天课 人生第一课。德国的小学设施、教育质量都差不多。孩子也不允许择校,完全以社区划分。孩子入学时,也不会进行任何知识测试。 对孩子来说,小学入学的第一课非常重要,但却许多却从教堂开始的。当天,孩子们会穿着崭新的衣裳,背着漂亮的书包,手中个个抱着一个色彩斑斓的“喇叭筒”。里面除糖果外,还有文具、童书、小玩偶等各种小礼物。牧师给他们进行了一个主题演讲,提醒他们已进入人生的新阶段,将面临新的生活,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在学校礼堂还有一个欢迎活动。每位新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带回各自的教室,去熟悉环境、相互认识。老师也特别对学生讲授“小学生守则”,但却不鼓励孩子要努力学习。 只上半天课。学生上午8时上课,共5-6节课,中午1点就放学。德国小学教室的布置也非常温馨。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教室布置成“家”的模样,有花草、地毯,还有“生日角”等。 记者发现全是小班制授课。每个班一般25人左右。学生成U字型环绕老师而坐,便于师生交流。学生一边上课,一边吃零食,老师也不干涉。课堂教学是讨论式,老师提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气氛活跃。每个孩子都有一本记事本,这个记事本记录重要的事情或预约时间。 至于教育进度也令人吃惊,一位中国移民家长说:“一年级第一个学期就学26个字母,加20以内的加减法,比蜗牛都慢。”而二年级也不过是教100以内的加减法。英语则要在3年级才开始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