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大粪臭,哪来五谷香?”虽是一陈旧话题,可对于民以食为天的国人来说,窃以为,还是有重新认识和探讨的必要。社会发展到今天,这句话虽仍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其原有影响和内涵已然发生了变化,如在农业生产上,只有坚持抓好有机肥的有效投入,我们才能确保养苗、肥土、产出绿色食品,阻止生态环境恶化这条科学种植链的环环相扣。 记得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还在上小学的我,常常参加一些诸如学工、学农等方面的锻炼活动。由于学农中捡拾牲畜粪的劳动,是一项既脏又累的活,所以,当时一些同学不愿参加。发现这一苗头后,班主任老师为消除同学们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及时安排了一次现场教育活动。在城区某公厕处,我们看到了农民掏粪取肥的整个过程,当一农民站在满是粪水、污渍的粪池边上,用一根长长的竹制粪勺,将又脏又臭的粪水从粪池中舀入身边的粪桶里,再由另一人一桶一桶地提往粪车里倒时,一旁观看的同学中,有些人自始至终捏着鼻子、捂着嘴,个别人还心不在焉地闲聊着,一点都不顾及掏粪人的心里感受。 对此,带队的老师并没有指责厌臭捂鼻的同学。待返校后,她表情有些严肃地对我们言道:“同学们,你们今天的表现很令我很失望,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你们当中的有些人瞧不起掏粪的农民,怕脏、怕臭!可你们想过没有,没有大粪臭,哪有五谷香?没有他们对粪便的清除,你们能有干净的厕所使用吗?”接着又说:“今后你们长大了,有的会当工人、军人、医生、教师,有的甚至可能会成为科学家,有的或许会当农民,但不论你干什么都得吃饭吧……”当时这些话,对我们这些小学生来说是似懂非懂、似信非信。 未曾料到的是,老师那次批评话语中的预言,竟然在几年后被不幸而言中了。果然,我和同学们初中毕业后,大多都毫无选择地下乡当了知青,因为,那时的我们都生逢在了那个特殊的年代。第一次直接与大粪打交道,是我刚满16岁的时候。那时,个头比竖起的扁担高不了多少的我,挑着粪桶在田间地头的小道上左碰右撞,身上被晃溅出的粪水点子弄得一身臭味,让人闻起来直作呕。劳动环境这样恶劣,我真想撂挑子不干了,可一想到班主任老师曾经说过的话,又咬咬牙坚持了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地适应了那种艰苦的劳作环境,有时为赶工,还同其他农民一样蹲在粪池边上吃饭,完全不在乎什么臭味了。不久,社员们认可了我的劳动表现,生产队长还特意吩咐记分员给我记上了全劳力工分,这让我很是骄傲了一阵子。 如今,好多年过去了,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对某些事物的认识也有了质的变化。如对“没有大粪臭,哪有五谷香”这句老话的理解,已不只是停留在抵御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侵袭的认识上,而是学会用科学和辩证的眼光来把握其发展内涵了。从其客观存在的现实意义上讲,作为有机肥的人畜粪,它虽显脏臭并伴有污染环境之嫌,但它对农作物生长所起到的营养保障和延长肥效等作用,是显而易见和无可厚非的。同时,它还可增加和更新土壤的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的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天然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确属无公害之好肥料。
可现实又如何呢?目前还有多少地方、多少人在使用有机肥呢?我们不得而知。看看如今的农村,田地里都是些穿戴整洁的农人在施洒化肥,而直接用人畜粪去为各种农作物施肥的,是少之又少。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是的,施洒化肥的确很方便、也干净,它的使用,不仅能给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所需的常量营养元素,同时,科学的使用化肥,对农作物的增产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稍有点农业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长期和过量的使用化肥不仅会产生降低土壤质量,致使土壤板结而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危害性,而且还会造成所种出的粮食、蔬菜和瓜果的品质下降,再加上农药不科学的喷洒和使用,吃下去后谁能保证其无毒、无害和安全?
时下,常听人们讲现在的粮食、蔬菜和瓜果,已没有从前那种纯天然的口感了,大家宁愿出高价也要买用有机肥种出的绿色食品。既然如此,哪为何要拒有机肥于千里之外呢?我们为什么不能通过大力宣传有机肥的诸多好处,来推广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和投入呢?如是,不仅能使土壤不变质,而且,还能让人们吃到放心的绿色食品,同时,对疏通城市粪水的流向渠道,确保城乡生态环境不被污染等,都将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科学举措,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