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坊间最普遍的认同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为了纪念屈原忠君爱国而兴起,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无论对端午起源有多少质疑、探讨,但不管是屈原说、伍子胥说还是曹娥说,都无法动摇端午在百姓心中扎下的根深蒂固的民情风俗。 “中国梦”,我们犹自铭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势必包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昌盛。中国是文明大国,也是历史古国,五千多年的文化积累培育了我国肥沃的文化土壤,一个个极具历史文化色彩的传统节日,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起、发展、升化、融合的见证。当现代文明催生了一批批IT产业、汽车产业、电子产业,当物质生活变得更为富足快捷,精神世界的空泛、贫瘠就越发凸显出传统文明的式微。 行得更远,也不能忘了为什么出发。找到传统和现代的结合点,物质和精神的承接点,文化和发展的相容点,应是对传统节日最好的纪念。别让传统节日、传统文化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临时建筑,为了应景某个特定时期而临时搭建,末了,再轰然推倒、一哄而散。传统文化应是河中之水,足以与任何文明发展方式相容,足以承载任何帆船漂洋过海。 龙舟、香粽、艾叶、雄黄,点点滴滴,渗出传统节日的馨香,对待传统,不如多几分虔诚,主动融入、主动发扬,让现代文明发展在传承中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