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这样一段话,“老师问:你最喜欢的诗人是谁?一同学答曰:屈原。老师问为什么,他回答:因为屈原最有良心,别的诗人一死就留下一大堆诗给我们背,屈原一死,还给留下好吃的棕子和三天假期。”让人啼笑皆非。传统佳节正“沦为”孩子们眼中的“粽子节”“吃货节”“休闲日”。 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端午节是一个意蕴独特的节日,它有热烈奔放的一面,也有凝重端庄的一面。龙舟赛的热闹与祭祀屈原的凝重,使这一节日更独具意蕴。端午节浓缩的更多的是爱国情怀(祭奠屈子)、群体凝聚力(龙舟竞赛)等。依附于端午节的许多美丽传说,就是老百姓的朴素心愿和精神营养,是代代相承的文化基因,自然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屈原当今也具现实意义。刚正不阿、洁身自好,必备的品德。坚定信仰、毫不动摇,忠诚的体现。忧国忧民、家国情怀,亟待的担当。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是假日经济的“猎物”,更是根脉代代传承的基因。千万不能用舌尖上的享受稀释了文化的结晶,淡漠了文化的传承。 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对待传统节日,把现代文明因子与传统节日文化内核进行无缝对接、有机融合,不仅关乎传统节日的继承,更关乎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发展。物质形式是表面的,精神内核才是传统节日的灵魂。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固然是我们对端午节文化记忆的一种外在物质呈现,但重新发掘这个节日所蕴含的爱国精神和民本思想,审视其所发生的特定社会文化环境,重新考量其所蕴藏的精神文化内核,让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无疑是包括端午节在内的传统节日无法回避的境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