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要对这个节日怀有更多温情与敬意,不要一味将它当成一个吃喝玩乐的节日来虚度,用消费主义抽去了节日的灵魂。
今天,我们自身又该如何看待端午节?如何为这个节日绘制更完整的文化图谱?如何与这个节日建立精神层面的关系?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这还真是一个难以轻易绕过去的诘问。
然而,多个世纪以来,由于历史变动、社会变革、文化变迁等原因,包括端午在内的我国许多民俗文化遗产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近些年来,在强大的消费逻辑的碾压之下,端午节隐含的文化价值又不断遭到消解。很多人对这个节日缺乏基本的文化认知,使之成了“吃喝节”、“游玩节”、“购物节”,沦为一场商业盛宴。
不难看出,端午俨然一个植被茂盛的文化生态系统,各种节日习俗生长其中。但是,就像自然界每天都有物种消失一样,作为一个文化物种,前述许多端午习俗也在不断退出人们的视野。文化多样性如同生物多样性,当申遗将更多人的端午记忆固化、简化为屈原与粽子时,请记住,这只是端午的一个切面,划龙舟是端午,兰汤洗浴、挂系艾蒿与菖蒲等美好物事也是端午。端午是一个节日,也是古人一种与自然讲和的朴素的生活态度与方式。
经受时间侵蚀的文物需要及时修复,民俗里的传统节日也是。为保护端午,有人建议挖掘端午文化遗址遗迹,建立端午文化博物馆、建设端午文化主题公园、景区乃至开发端午动漫、游戏等。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要对这个节日怀有更多温情与敬意,不要一味将它当成一个吃喝玩乐的节日来虚度,用消费主义抽去了节日的灵魂。在端午不断走向世界之际,通过这个节日更好地打量传统,让传统因此而获得新的生命力,是我们应有的文化自觉。
端午节虽然刚刚过去,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