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前,是高考的主场,主场之后必定是放肆的同学聚会,这是一场由来已久的传统。不过在高考之后,广州执信中学某班召开最后一次班会,老师对同学们进行了“特别额外提醒”:记得找时间互相“表白”,不留遗憾。这种走心的方式,让人觉得很接地气。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家长、老师都会给这些孩子们留一句忠告,大学不要谈恋爱,好好学习就能有美好的未来,这种没人性的忠告真的很愚昧。因为在现实的世界里,很多人徒然没有在大学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就连最起码的与异性接触也没学会,这种并不在少数,然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基于家长和老师所谓“没人性”的忠告。现在想来真是很扯淡,你说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上大学了,该萌发的情感被压抑着,最终在青春世界里除了背单词,根本都不懂什么是爱情和异性关系,着实让人感到一种悲哀和灰暗。
很多人毕业了,除了相亲还是相亲,但是根本体会不到爱情的滋味就进入了婚姻。这倒不是说不可能幸福,但却错过了最美好的时间来一场不为结婚的恋爱。很多家长认为,既然恋爱了就要结婚,其实这才是真正的耍流氓,当然对于把爱情和婚姻能统一的人,着实令人敬佩。但是也没必要把这种统一作为一种强行关系,凡是顺其自然,尤其对于爱情这件事情,更不能强加,随心所欲,自在自然,这才是人生该有的一种态度。我在题目里提到一个关键词“人性味”,主要是想说明有关爱情这件事情,请家长和老师们不要随意贴标签。高中的时候确实不鼓励大家谈恋爱,甚至很多学校明令禁止。这个我个人赞同,毕竟在高中时代,谈恋爱容易影响学习,有人说,我就谈恋爱了,但依旧考上了北大,这个只能说你情商智商都是超级牛逼,一般人不能参考,参考毁一生。
如今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的孩子,他们已经脱离高中时代对爱情的“懵懂”,进入一个比较“激进”、“成熟”的恋爱期。然而,由于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缺少“群体核心”意识,往往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想事、做事、处理事缺乏理性,随意性大,使得他们把握、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比较差。所以更有必要学着去恋爱,学着去和异性相处,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完成青春的华丽转身。
大学生的大学生活是步入社会前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此时思想活跃、学识增长,与人交往开始增多。尤其正值大学生进入恋爱阶段,对大学生的思想、情绪、精神状态影响甚大。可以说,会不会谈恋爱、怎样谈恋爱,对大学生增长才干,提高心理承受力都具有很强的导引作用。而目前很多大学生恰恰不会“谈恋爱”。这我也就造成了很多人在社交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因为关于恋爱这件事情,有一些朋友总会问,除了相亲之外,为何就不会主动和异性相处,这种问题其实很怪诞,因为在最有能动性的时期,却被那些家长的忠告给泼灭了,最后只能在家长安排的无数次相亲中无奈收场。有时候想想,这种尴尬真的很是让人感到不安。
所以,对于高考最后一课的“走心提醒”,我们似乎看到了真正意义上教育,而不是纯粹的分数教育,只可惜这种人性教育并没有形成常态化,只是万千学校里的一点新闻罢了,但是至少已经有部分老师开始关注这一块,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鵬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