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313|评论: 0

[摄影眉山] 仁寿“节孝牌坊”背后的故事:杨氏和余老太君的一个千古约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0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
        双堡牌坊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双堡乡牌坊村,两坊上下对列,间距44.5米,依地势由低到高编为一号坊和二号坊,一条南北走向的石板大道贯穿其间。两坊分别建于清光绪七年(1882年)和光绪八年(1883年),是清王朝为表彰“徐母杨氏”和“徐母余老太君”(一号坊杨氏之婶娘)“夫死从子”和孝敬老翁钦旨建造的“节孝坊”。


    201152622343083.jpg
  节孝牌坊(网络图片)
201152622402186.jpg
  节孝牌坊(网络图片)


正文:

作者:许岚

     “哇,哇,哇……”一阵婴儿清脆的啼哭声,打破了黎明的平静,也给距离陵州城 五十公里的杨家村,带来了新的生机。这是清宣宗道光一年(即1821年)农历六月十五的凌晨,一户四合院人家的厢房里。

     “夫人,这女娃多俊,多像你啊!”女婴的父亲杨成恩,乃陵州有名的秀才,因为四十岁了才得一子,不禁激动得泪流满面,双手推开房门,东方已经露出鱼肚白,庭院前的荷田里,朵朵荷花口含露珠,争相开放。

     “天意啊,天意,我女来得正是莲花绽放之时,看她长得冰清玉洁,耳聪目明,将来必有一番造化,就叫杨莲吧!” 杨承恩双手颤抖地握着李氏的手。

     “官人说得极是,就应了你。”李氏原本白皙的脸上,泛起了朵朵红云。

     自此,小杨莲的降临,给原本沉寂的杨家,带来了阵阵欢声笑语。杨成恩也更觉得有了男人气概,每到一处,必炫耀一番:杨家有后代了。

     这小小杨莲,果然不负全家所望,三岁开始在父亲的学堂,和同村的男童们一起读私塾,四岁能背诵唐诗,七岁便能默写《三字经》。杨秀才除了教她诗词书画以外,还特别教诲她做人做事的道理,要她知书达理,上的厅堂,下的厨房,以延续祖辈的好传统。

     杨莲十六岁的时候,已经出落得像亭亭玉立的莲花一朵了。杨成恩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从他喜爱的门生当中,千挑万选出在陵州衙门当差的徐长寿做夫婿。因是父亲物色,也相信父亲眼力,相公一定才华双全,杨莲便无二心,应承便是。父亲还特意嘱咐杨莲:要做杨家的好女子,遵守三从四德,在婚前要“守童真”,婚后夫在要“守贞”,夫死要“守节”。冰雪聪明的杨莲,一一谨记在心。

     杨莲出嫁的那天,在徐家村口,两队迎亲队伍巧然相遇。杨莲摘掉红盖头,偷看几乎并排齐行的另一副花轿,不料,对面的花轿里也探出一个美人头来。此女余兰,年长杨莲三岁,和杨莲一样同嫁徐家村,按辈份,杨莲应该叫余兰婶娘呢。两人相互点头微笑,春意绵绵,脸上掩饰不住做新娘的喜悦,和躁动。

     两人做梦都没有想到,她们的相遇,会各自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杨莲的丈夫徐长寿,果真仪表堂堂,器宇不凡。婚后,两人相敬如宾。徐长寿从小体弱多病,父亲便给他取名“长寿”,期望他健康,长命。杨莲18岁得一女,因长相酷似自己,便取名“徐莲”,承“莲之高洁”之意,徐长寿连连拍手称好。

     可好景不长。在徐莲刚满两岁、摇摇晃晃走路之际,体弱多病的徐长寿,终于没能如父母所愿,突发癫痫病死于馆舍。杨长寿临终前嘱咐杨莲再嫁,杨莲死也不答应。在她痛不欲生时,徐长寿的姑姑也因积郁成疾而仙逝。可杨莲还没缓过气来,他的公公和父母,十多天后也相继离开了人世。杨莲整日以泪洗面,在父母、丈夫、公公、姑姑的坟前,和他们说话,叙说自己的凄苦。

     眼见杨莲命运如此多舛,同一天嫁入徐家村的婶娘余兰心生怜爱。她们两家相距不足百米,余兰便时常过来安慰和照顾杨莲。渐渐地,杨莲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走了出来,将全部心血用在了抚育女儿和十三岁的小叔子徐秉身上,也算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吧。

     自古红颜多薄命。失去亲人的霜雪,也同样降落在了同为女人的余兰身上。余兰19岁嫁入徐安家,23岁生下女儿徐素素,一家人其乐融融。在余兰27岁这年,余兰又喜得一贵子,取名恭价,徐家儿女双全,可谓大喜。大喜就有大悲,就在全家人沉浸在一种祥和的幸福中时,在外谋生的徐安,在一次劳作中被一飞石击中而死。从此,养活一对儿女、姑妈、公爹的一家的重担,全压在余兰一个人身上。

     命运捉弄人,也造化人。一天,两个同命相连的女子,在敬拜土地庙的时候,再次相遇。

     “婶娘,命运虽然对我们不公,但我们要振作起来,要学岳母,孟母,要自食其力,孝敬老人,教子成龙!”

     “是的!杨莲,我已经学会了下地种田、养蚕,我也教教你。”

     “婶娘,那我也教你织布。这样,我们的生活有了着落。”

     “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们就这么做吧。”

     “婶娘,先父生前嘱咐我:在婚前要守童真,婚后夫在要守贞,夫死要守节。我决定这辈子再也不嫁人,做好我们女人应该做的。”

     “人生在世,活的就是名节。杨莲啊,你看我们俩多有缘分啊,同一天嫁入同一个村子,同姓的男人,又是几乎同时死去丈夫的同命相连的女人……”

     “婶娘啊,我们虽然不是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赢得皇帝老爷亲赐的节孝牌坊,好不好啊!”

     “那就这样约定了!”两人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从那以后,白天,婶娘教杨莲下地种田、养蚕。晚上,杨莲教婶娘织布。两个眉清目秀的女人,闺秀出身的女人,天生聪慧的女人,心连在了一起,让整个徐家村的人刮目相看,佩服得五体投地。

     日子,慢慢好起来。杨莲觉得应该教会村里的女子做人做事的道理。于是,她和婶娘组织村里的女子,每天在杨莲家学习织布技艺,还给她们讲“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和“涌泉跃鲤”、“唐氏乳姑”等与贞节和孝道相关的故事,让徐家村的女子们受益非浅,纷纷拜杨莲为师。

     一天,杨莲去集市卖布,傍晚回家,途中遭遇一流氓非礼。杨莲誓死不从,从篮子里取出一把剪刀,在颈部一刺,顿时鲜血直流。这可吓坏了流氓,拔腿就跑。还好,刺入不深,无大碍,疗养几日,痊愈。从此,那原本对杨莲美色垂涎三尺的流氓,再也没敢来骚扰,杨莲“贞女”、“烈女”的美名,也在徐家村,甚至整个陵州城传开来。

     婶娘也以杨莲为榜样,看到杨莲在自家的门楣上刻有“冰清、玉洁”和“竹香、兰馨”等文字,也在自家的门楣上刻了上去。有歹念的人,也不再半夜敲门,徐家村的寡妇们也都相安无事,过得悠然自乐。

     杨莲一边给女儿当爹当娘,一边给小叔子徐秉当嫂娘,帮他娶媳妇成家。在她40岁时,得一女孙子,取名继贤,为继承贤能之意。

     余兰也尽心尽力地拉扯着一对儿女,赡养着年迈的翁父和姑姑。

     她们都是徐家村孝老敬亲的典范。

     清光绪七年(1881年),在徐家村守寡四十年的杨莲,还未过六十岁生日,就走完了她艰辛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

     她走的第二年,婶娘余兰也相继去世。她们被后人厚葬在徐家山上一个向阳的山坡,坟前芳草萋萋,松柏成荫。她们每天相互对视,一起回味着40年前那个在土地庙的千古约定。

     1882年,光绪皇帝亲赐为“夫死从子”的徐母杨氏建“节孝坊”一座。

     1883年,光绪皇帝亲赐为“孝敬翁父”的徐母余老太君建“节孝坊”一座。
   
    以表彰她们的品德,教化百姓。她们的美德也在民间,代代流传,成为千古美谈。

     两座牌坊,两尊国宝,两位女子,一段传奇。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