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291|评论: 0

当告密成为一种公共道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1 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斯塔西”为何能够建立起如此庞大的监控网络,让那么多人成为自己的线人?东德的压力性体制是重要的原因。

http://y0.ifengimg.com/314bd925cdd17196/2014/0528/ArightYin.png

如果看过蒂莫西•加顿艾什的《档案:一部个人史》,不难达成这样的认识:

这是一部追寻之书。作者以档案为线索,追寻20多年前自己在东德被监视的详情。它没有“追忆似水年华”的慨叹和诗情,只有历史的严酷和真实。在此过程中,作者既深刻地理解了过去,也清楚地看清了自己在历史中的坐标。

这是一部告密之书。从头至尾,告密是本书的核心。大面积的告密,遍存于夫妻、父子、亲朋、好友、邻居、街坊等所有人群之间,它足以让最坚强的心灵产生虚无的幻灭感。当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被无情摧毁,失重的感觉也油然而至。

这是一部控诉之书。在“警察国家”,统治者以国家机器为手段,实施了严密的社会控制,使人与人之间相互为敌,整个社会笼罩在恐怖的氛围中。对德国而言,这道伤痕将与希特勒留下的创伤一起,成为不可磨灭的印迹。

这是一部反省之书。当众多的普通人在权力面前一味屈服,以妥协和服从行平庸之恶,他们的行为总和最终聚集成一大邪恶。它所提出的问题是:当暴力和谎言当道之时,作为个人,你如何选择?

《档案:一部个人史》昭告世人的,并不止这么多。

5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名线民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正在牛津大学攻读史学博士的蒂莫西·加顿艾什,为了完成博士论文,分别在东、西柏林停留数年搜集资料。不料,他在东德的行踪引起了秘密警察和线民的注意,被持续盯梢,并留下了325页的档案。

东德国安部俗称“斯塔西”,正式雇员达97000人,非在职的线民有173000人,以东德人口估算,平均每50个成年人中就有就有一名线民。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12月初,莱比锡等地陆续传出“斯塔西”分部被占领的消息。次年1月15日的傍晚,数以千计的东柏林市民冲进“斯塔西”总部,阻止特工销毁档案。

如何处理这些档案,成为政客和民众关注的问题。许多西德政治领袖主张“向前看,不要向后看”,建议将档案加密30年后,存放在国家档案局;民选的东德政府亦持相同立场。也有人主张,“斯塔西”档案应该全部销毁。


眼见政府依旧坚持档案加密的立场,1990年9月初,即两德统一前一个月,以年轻人为首的20多名抗议者冲进“斯塔西”总部,把自己反锁在储藏室。当天傍晚,数百位民众赶到门口声援。民运领袖“拒绝移交国家档案局”,他们发出“我的案底属于我”的呼吁,行动开始被舆论关注。一周之后,占领者开始用绝食的方式,向政府施压。接下来的半个月,警方多次清场失败,有关此事的报道充斥于各类媒体。东西德政府迫于压力,在统一前的最后一个周,将保存与开放“斯塔西”档案的原则,以附注的方式加进了早在几个月前就签妥的《统一条约》。

两德统一一周年后,国会通过了《斯塔西档案法》,明确规范档案的用途和调阅方式,依法成了“联邦政府委托管理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安全部档案局”。目前,这一机构有1600名员工。运作20多年来,申请调阅自己案底的民众已经超过300万人。斯塔西档案局的第一任局长是东德的民运人士、牧师高克,因此,斯塔西档案局也被称为“高克机构”。

蒂莫西·加顿艾什要回了自己的档案,并逐一回访当年监视他的线人,以及负责联络这些线人的官员,并以自己的日记、保存下来的信件等作为参照,解释其中的歧义与出入。在此过程中,引领读者理解“警察国家”的本质。

显然,这并非一次身心愉悦的故地重游,而是作为历史学者的理性探寻。他重访的线民包括:柏林洪堡大学国际部主任;国安部联络人,曾在路透社工作的格奥尔格博士;格奥尔格的妻子米夏拉,一家画廊的工作人员;舒尔特,在大学教授英国文学;史密斯教授,英国人,1970年转至在柏林洪堡大学任教;R太太,共产党员,蒂莫西·加顿艾什发现她是线民时,“感到万分的悲伤”。

由于蒂莫西·加顿艾什在《明镜周刊》《泰晤士报》《星期日电讯报》《旁观者》周刊发表文章,并出版了一本被认为中伤东德的著作,1983年,他被禁止进入东柏林。

庞大的监控网络如何建立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之后,德国实现了统一,波兰、匈牙利等东欧的共产党统治均宣告结束。不管有没有被追究,充当秘密警察的线人,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没有人会引以为荣。在德国,“斯塔西”档案的公布,使得一些充当线人的学者失去教职,一些监视邻居的人被迫搬迁;一些夫妻发现另一半是监视自己的线人后离异;一些被亲人出卖的父母和子女断绝关系。

这些人为什么愿意充当线民?米夏拉的回答是,在她心底,依然残留着对社会主义体制的信仰。她感到那是一个正式的责任。她还希望利用国安部,让她在官僚主义游戏中取得优势,比如,帮助她去美国出一次公差(没有成功)。她和格奥尔格真心认为,蒂莫西·加顿艾什是间谍。米夏拉承认,“在内心每个人都吓得半死”,大家都会想方设法解除体制对自己的怀疑,表现出合作的态度。

所有与蒂莫西·加顿艾什见面的线民,对于过去这一段不光彩的历史不堪回首。让蒂莫西·加顿艾什“感到万分的悲伤”的R太太,不敢面对自己的过去,进而选择性遗忘。史密斯“很不夸张地说,觉得非常后悔。”他还担心蒂莫西·加顿艾什提到自己的真实姓名。

“斯塔西”为何能够建立起如此庞大的监控网络,让那么多人成为自己的线人?东德的压力性体制是重要的原因。汉斯-约阿希姆·马茨在《情感堵塞》一书揭示,东德人遭受的压制从一出生就已经开始,随后遍布了每个人的成长过程。

孩子尚未出生,母亲就必须到指定医院,接受专家“检查”。孩子降生后,马上被抱走,3天后才能母子团聚。由此,恐惧在幼小心灵中扎根。到3岁左右,孩子们被强制送入幼儿园,被迫学习吃饭、排便、个人卫生、睡觉等。上学后,灌输式教育,频繁的考试与训练,又彻底摧毁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人们的所有社会生活都被规制和安排,自己无法改变,价值观念受到约束和控制,持续不断的谎言充斥横行。在马茨看来,东德被定格在“童年”期,从未培养起独立自主、自我意识、责任感等特质。民众的不自主和依赖心理被美化为“促进社会安全”。

不难想见,在恐怖和谎言的专制统治之下,投身于国家的怀抱,可以获得人性所需要的安全感。很少有人能够经受这样的考验。正如加顿艾什经历的那样,“在这次寻觅中,我没有看到一个明显天性邪恶的人,但是,每个人都很软弱,任由环境塑造他们。”

在我看来,除了由国家暴力传递的恐怖,以及个人的软弱之外,线人还有另一层动机,即利害的计算。显而易见,成为积极的线人,既可以得到安全部门的信任,成为被依靠对象,而且有机会得到奖金或其他方面的好处。如果拒绝安全部门的要求,极可能被怀疑,也没有任何获利的机会。做线人固然不光彩,但却得到了政府的鼓励与支持。

当告密成为一种公共道德

提倡告密,在苏联、东德、匈牙利等社会主义国家可谓习以为常。据金雁研究,苏俄1926年刑事诉讼法第93条就有这样的条款:“匿名报告可以作为提起刑事诉讼的缘由”。58条第12款规定对于58条中列出的任何罪行不检举者与当事者同罪,也就是说,“知情不报等于是自己犯罪”,而且可以实行株连政策。为惩治不检举的行为,没有最高刑期的限制。

梁文道在本书导言中说,“自古以来,几乎任何文化都找不到把背叛和出卖看作德目的价值体系。尤其中国,例如孟子那句名言,‘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䜣然,乐而忘天下’,可见儒家绝对不能接受对任何天然情感联系的背叛。所谓‘大义灭亲’,可能是后来皇权时代才有的想法;即便不是,那也只限于少数个案而已。”

然而,史实证明,告密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传统。公元前845年,无道国君周厉王就找了一个卫巫,专司告密。一旦发现有谁对国王有不满之语,就密报王室,导致人头落地。三年后,民众奋起造反,厉王被迫流亡。中国传统的皇权专制之下,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法家,一直鼓励为君绝父,即秦晖先生所云,“家好族好不如权势好,爹亲娘亲不如皇上亲”。到秦代,告密就被皇权大力提倡,并作为一种制度建构。《秦律》中公然称:丈夫犯法,妻子若告发他,妻子的财产可以不予没收;而若是妻有罪,丈夫告发,则妻子的财产可用于奖励丈夫。

汉代时,汉武帝下“告缗令”,名为防止偷税漏税,实则鼓励民众对隐匿财产者告密,“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告密有功,把被告者的一半财产奖给告密者。这一举措,使得告密者络绎于途,不绝如缕。通过“告缗令”的实施,“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最终,“商贾中家以上大氐(抵)破”,商贸业因此被汉武帝毁灭。既然有了如此便捷的致富之道,于是,“民媮甘食好衣,不事畜藏之业”。唐代武则天专门下旨:“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使诣行在。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廪于客馆,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此外明代以及清代的康雍乾三代,朝廷均鼓励告密,导致告密之风盛行。

在古代,告密是各种类型专制主义统治下的特产;在现代,它也是道德伦理重建的结果。由苏俄兴起的暴力革命,在深刻改变世界的同时,也冲击了旧有的秩序和伦理,并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在苏联阵营的国家,告密成为一种新的公共道德。在国家机器的支持下,它一改猥琐的姿态,获得了大义凛然的正当性,部分消除了告密者的羞耻感——这也正是“斯塔西”成功控制德国社会的重要原因。

告密的罪魁祸首无疑是统治者,作为个人,却无法回避个体的责任。一旦陷入,将终身不得安宁。即便国家、公众和受害者不追究,告密者也无法心安。蒂莫西·加顿艾什对部分告密者的回访,已经显示了这一点。而鼓动告密的制度,崩溃是它最好的结局。http://y2.ifengimg.com/a/2015/0708/icon_logo.gif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