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174|评论: 5

熊幺婶

[复制链接]

熊幺婶
    镇东头的熊幺婶,除了左邻右舍少有的人知道外,再也没有人知道这个地地道道的小人物了。她容颜俊秀,却娇小黑瘦,她没有芳名,小名也没有一个。她的男人是熊家的老幺,大家就按习俗称她为熊幺嫂,后来星移月转,岁月消长,晚辈都叫她熊幺婶。
    她十八岁嫁到熊家,才一年光景,男人便得肺痨病撒手人寰了,唯一给她留下的只是那三间低矮的小屋与腹中的一丝血肉。当时她趴在男人的身上,哭呀,哭呀!哭得令许多人心酸。整整三天,她没说过一句话,除了哭就是呆呆地坐在小屋里,屋里只有一盏一根灯芯的油灯,忽明忽暗,更让人感到孤单与忧愁。在她哭泣的哀述中,也透露出了绝望的念头,唯一支撑她熬下去的勇气,也许正是腹中的胎儿。
    在邻里的帮助下,安葬了那个抛弃她的死鬼,一切生活的担子全落在了她一人身上。她唯一的求生本领就是当地妇女都会的纺麻纱,将麻皮撕成丝,然后用陀螺纺成线条,供织麻布用。她整天在那低矮昏暗的房里纺呀,纺呀!很多时候都纺到更深夜静。饿了胡乱弄点吃的,煮一顿饭吃两天、三天,渴了在水缸里掬口凉水。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搓纺麻纱的转子,把她的右手也磨起了纸板似的老茧,右腿的裤子磨破了又补,补了又磨破。
    肚子也渐渐大了。在一个寒冷寂静的早上,分娩的剧痛让她死去活来,她挣扎着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终于,一个幼小的生命从她体内分离出来了。她剪断了婴儿的脐带,胡乱地包裹了孩子,没有一丝力气地躺在床上。听着婴儿微弱的啼哭,她想到死去的男人,想到自己的苦命,眼泪簌簌地流着。突然间,她疯了似的号啕起来,凄凉悲痛的哭声惊动了四邻。邻里们猜到她可能生了,隔壁的雷婆婆赶快穿好衣服起床,去敲她的门,其他乡亲也陆续赶来。等了许久,待熊幺婶从悲痛的哭声缓过气来,才把门打开让大家进去。大家七手八脚地帮她清洗,为她煮上补身子的红糖鸡蛋。这时她才看清楚,生的是个儿子。她苍白的脸上,挂了一丝许久没有的清淡微笑,这个新的生命给她带来了安慰与希望。
    许多好心人劝她改嫁,好有个帮手与依靠,但她怕儿子过去被人看不起受气,始终不愿意。她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让儿子生活得好。由于家中贫寒,她便给儿子取个名字:白清,一是自己无田无业,二是要儿子长大清白做人。
    人生中一切不幸的灾难,她弄不清楚,只能怪自己命不好。为了修得来世福,保佑儿子少灾少难,她成了虔诚的佛教徒,常年食素,心怀善念,慈悲为本。每年秋后,还要步行四百多里去峨眉山拜佛。
    心中有了希望,生活也就有了动力,人也聪明了许多。添丁了,只靠搓麻纱是难以维生,她虽不怕吃苦,但又能干啥呢。前思后想,她最后选择了花本钱少的小生意,卖点针头线脑小玩意儿。开始时她把娃儿斜挂抱在怀里,背上背个背篼,背篼里装上各色丝棉线,做鞋用的沿条、大小针等用品,肩上扛个竹架,挂上各色样品,到乡间各林盘叫卖。好在熊幺婶是一双解放大脚,走路还不太难,但一天下来也累得脚酸手软。天天在附近农户林盘转也卖不了几个钱,她为了把生意做好,为了多赚钱,便常常天放晓就起程,走二三十里去赶场卖,晚上才回来。
    后来,在一个老师指点下,她学会了熬雪花膏。这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妇女最喜爱又最经济的化妆品。虽说生活得艰辛,但也能勉强维持生计。
    看见儿子一天天长大,熊幺婶脸上也挂上了笑容。儿子长到六七岁,她把他送到一个私塾老师那里粗识几个文字。后来母子俩便一起赶场做生意。儿子眼见妈妈的艰辛,倒也十分孝敬,这是熊幺婶心中最大的慰藉。儿子长到二十出头,人虽长得抻抻展展,但因幼年先天不足,后天营养不良,体质单薄。后经媒人撮合,也安了家,娶了媳妇,当然是富嫁富,穷娶穷。
    时光真快,转眼间熊幺婶就快五十岁了,膝下又有了两个孙女。这时惊雷一声巨响,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推翻了,解放了。熊幺婶与许多人一样感到稀奇新鲜,不过仍然过着她简单而又重复的日子。她常常被叫去开会,见到了过去提枪耍炮的歪人一个二个被抓了起来,有的被枪毙了,世面上平静多了,走夜路也不怕棒老二抢人了。
    土改中她虽说比不上什么积极分子,但由于是赤贫,根子正,人又公道,讲起话来还挺有分量呢。土改评定成分时,隔壁王姓邻居,由于早年在外经商,穿着上爱追求时髦穷讲究,一些只想打倒老财分浮财的人,不顾政策,总想把王老爹弄成地主。在评审会上争论很大,这时她说: “不要看王老爹家这两年风风火火,其实是马屎皮面光,前几年日子过不下去,还托我帮他卖过羊毛围巾等不少衣物,虽然后来在外当差的义子发了点财买了些田产,但数量也不够划地主呀。” 她实事求是的发言对王老爹家免于被划分为地主起到了重要作用。
    公社化后,熊幺婶一家与全国农民一样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六十多岁的她,一天一天衰老了。走起路来再也不像过去那样风风火火,老是喘着粗气。好在儿孙孝顺,心中坦然。谁知天有不测之风云,1968年的夏天,她的儿子白清在田间劳累了一整天,有些腰酸背痛,想喝点酒解乏,但又没有,便把那擦外伤的药酒喝了一口。谁知那是有剧毒的一枝蒿,又名磨三转,也就是说外擦消肿也只能在酒杯里磨三下。熊白清糊里糊涂喝了一口,便再也没起来了。
    熊幺婶年轻时送走了丈夫,老了又送走儿子,她精神完全垮了。她在儿子停尸体的床前又整整守了三天三夜。她盼望奇迹出现,她的儿子能醒过来,但现实让她失望了。她两个深邃的眼窝再也流不出泪了,只是浑浊无神。
    儿子去世不久,她也带着满腹的哀怨静悄悄地离开了人间。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6-6-22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熊幺嫂命运不佳!!
发表于 2016-6-22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熊幺嫂敢讲公道话——难能可贵!!

发表于 2016-6-27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啰!

发表于 2016-6-27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熊幺嫂的一生好苦哦!

发表于 2016-6-27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熊幺嫂——比较公道啊!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