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76|评论: 1

[群众呼声] 巴中各界痛悼张雪梅 学习张雪梅精神 做好群众“身边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1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月14日,“全省优秀大学生村干部”、“感动四川十大人物”之一的张雪梅去世,走完了短短30年的人生。连日来,各界痛悼张雪梅,同时也在思考,对于大学生村官这个团队,张雪梅留下了什么?张雪梅精神具有怎样的时代意义?
  恩阳区委副书记程秋,早在当年恩阳新区筹备时的一次基层调研中认识了张雪梅。那时的张雪梅刚刚踏入社会不久,就一头扎入大垭口村。她教留守儿童做作业,给孩子们洗头、洗澡,和农村妇女打成一片,大姐大妈叫得很亲切,她没有大学生的架子,不做作、不矫情。因为她是农村孩子,对群众疾苦感同身受。她了解村情、民情,不象有的干部那样走马观花,是真的把群众当成自己家人。
  关于张雪梅的所有影像资料中,多次出现同样一个细节:她走村串户汗湿衣衫,裤脚上沾着泥巴,离开时群众都依依不舍。张雪梅的境界,体现在一心为民,扑下身子和百姓打成一片,也才诞生了亲情式沟通等“三式群众工作法”。
  作为一个距离巴中城区60多公里的偏僻小山村,如今的大垭口村通了路、通了水,产业也发展起来了,今年底有望摘掉贫困村帽子。这些项目的争取、落地到实施,都与张雪梅当初的努力分不开的。一个大学生村官,几乎没有什么权利,但她为什么能够干成这么多事?是因为她在用心做事。张雪梅的村情调查报告中,找到了制约全村发展的最大瓶颈——交通,问题虽找到了,但解决问题谈何容易?资金缺口大不说,有人冷眼旁观,部分群众修路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村干部知难而退,不愿啃硬骨头。但张雪梅就敢做,而且很讲究工作方法,她反复给群众算账,修路有哪些好处,如果不修路,大垭口村的面貌就得不到改变。通过对比式算账,群众纷纷投工筹钱,道路最终修通了,村里的孩子走出了大山,农产品能够销往更广阔的市场。
  村道修好了,张雪梅打开的不仅是大垭口村的山门,更是打开了1500多位乡亲的心门。她的努力获得群众的信任,而这种信任,是推动大垭口脱贫攻坚的最重要力量。
  “村官的平台虽小,但张雪梅作为很大。反观今天的某些部门和干部,他们有平台,也不缺资源,但却干不成事、干不好事,甚至不想干事,究其原因,是缺乏一心为民的情怀,是责任和担当的缺失。”程秋认为。
  张雪梅的人生虽然只有短短30年,但她深刻影响了身边每一个人。现任尹家乡水磨坝村党支部副书记的王艳梅,是和张雪梅同一批的大学生村官,“张雪梅乐观、豁达、坚韧,永远都笑呵呵的,最后一次见到雪梅时,她还叮嘱我多学习,追求上进”。张雪梅遗体告别仪式当天,王艳梅早早就到了城里,但她不敢去殡仪馆,她害怕看到雪梅的遗体后,就失去了这些美好记忆。王艳梅认为,对于大学生村官这个团队来说,张雪梅身上有太多值得学习的东西。
  “她的生命虽短,影响很远。”程秋说,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张雪梅的言行中得到了生动体现,“她就是我们身边的典型。在‘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张雪梅是我们对标学习的典范,提醒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做好群众的‘身边人’”。(转自2016年6月21日《华西都市报-川东北读本》第0f07版)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6-21 23:29
村官虽小,却和老百姓最近,对农村的改变起了很大的作用,向奋战在基层一线的村官致敬!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