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170多公里的郊外游历让人难忘,在风景如画的乡间公路上奔驰,一条清丽的河在眼前闪烁着,河对岸是空旷葱绿的田野风光和苍翠绵延的小山,很想探寻。然而,无处摆渡。
在长坝滩漂流口,我们想穿过湍急的河流到对岸。在我惊叫危险的时候,木木已脱了鞋,在翻滚的河水里行走。我甩掉了担心和害怕,也小心翼翼地下了水。木木说,看准鹅卵石,再一步一步踩稳。我照做,手牵手地走到了河中。那湍急不过是嬉戏你的腿,轻浮而过;在往前,嬉戏和轻浮变成了加大的压力,脚趾用力的钳住鹅卵石,那压力在小腿间分散而过,荡起水花朵朵。。。。。。呵呵,原来胆怯是先前担心的理由,而信心却是害怕的敌手。这是我折的一只小船。
人生的路上,不也如此,常常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
于是,有的人悲悯、徘徊,有的人甚至倒在了挫折的岸边,一任四周无边的黑暗笼罩自己,而即使那黑暗伴着雷和雨飘来的时候,我还是相信,折一只希望的船,摆渡自己。
中学时喜欢物理,来源于两位物理老师。初三的一天,我们喜欢的物理课开课晚了半小时,美丽而端庄的老师 ,红着眼给我们讲了居里夫人的故事。给我们充满幻想和活力的那班小鸟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后来才知道,那天,她先生去世了。后来,收集了很多居里夫人的故事,最喜欢的是五角丛书的《居里夫人》的中英文对照简本。南高,是莘莘学子渴望的大门,有幸成了熊括老师的学生,他拄着双拐站在讲台上,那光亮绝顶的脑门透出的智慧的磁性声音,震荡着我们的眼球和耳膜;从那厚厚的镜片后面,用幽默和缜密投射出的扇形的目光,奢侈着我们的梦想。以至于买了美国高中《物理》共4册,第一章是《熵》,啃而不动,这在我国是大学课程。毕业时有一半的同学填了物理系。而今,他离去了,他的学生桃李满天下。两位老师,在他们遭遇人生挫折的时候,用坚强折了一只船,装扮着我们的未来。
崇拜居里夫人,不仅是因为发现镭和钋两种元素,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而是她的勤奋和天赋,辛酸和奋斗的历程。幼年丧母,经济拮据的家庭,不得不做了5年家庭教师,外出求学,总是遥遥领先。在她清贫而简朴的一生中,也有在青春的激情下,偷偷外出跳通宵舞,以至于跳坏了一双鞋的浪漫岁月。脑海里总是浮现着用粗大的木棒搅拌大铁锅里沥青铀矿的画面。居里遭遇车祸而英年早逝,她接替居里,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站在讲台上,从居里最后一句话讲起的时候,她的人性的光芒和镭之光一样,永远刻画在了人们的心灵。她为自己折了一只船,继续着艰辛的探索。她的这只船是用X-射线装备了的救护车,开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线。还有她的《放射性专论》,在医学上的应用是用镭来治疗癌症的镭疗术,被称为居里疗法。虽然,放射线导致的白血病夺去了她的生命。
端午节,有同学自远方来,功成名就,邀5位同学在嘉陵江边月光长廊贪杯庆贺。深邃莫测、幻影朦胧的江边有如苍苍汨罗江,醉意蒙蒙中见那吟咏憔悴的屈原循江而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秋名句仍在耳边回荡。屈原与渔翁的精彩对白,成为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有人扮渔父重现在湘江边屈原和渔父对答的一幕。渔父问:“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夫长者笑道:“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屈原回答“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于是,渔父莞尔一笑,击舷而去,只留下一首歌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而今,我们亦可谓在风起云涌,秋月春风中游离的凡人,用渔父的道家思想,超然姿态,或许是很多人选择的人生。所谓水清可以洗帽缨、水浊可以洗脚,这何尝不是在身处逆境折出的一只希望的船呢?
人生的烦恼,他们常常横亘在面前,而你却找不到舟,踏不上桥!这种无路可行的绝望,谁没有碰上几回?在苦难岸边匆匆折出的船,成了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也许,你不曾经历大灾大难,可晴朗的日子也有阴风晦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只船,摆渡自己。
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生活有多少颠簸,折一只船吧,希望的船,他常常在自己的手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26 11:32:2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