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的漩口回澜塔
回澜塔位于汶川县漩口镇岷江与寿溪河交汇处的岸边台地上。此塔系清咸丰年间建,《灌县志》亦载回澜塔“清处士姚清澜建也”。民间传,姚常栓仔猪于广东街场口香楠树上,猪每每以嘴拱泥,久之地出深坑。一日晚,姚收猪,见坑中银定如堆,甚喜,又觉蹊跷,即寻阴阳先生算卦,得“私取此财灾,用于公益喜”之卦,于是乃用银于此地修塔,为镇江中恶龙。
该塔塔基平面呈六边形塔身为六棱九级密檐式砖塔,由下向上逐级内收,坐东南向西北。塔基及塔身平面呈正六方形,塔顶六角攒尖,底边呈六角形,由下向上层有收分,每层高度由下往上依次递减,各面均开窗。塔通高21米,底层边长2.6米,高6.5米,西南面开拱形门一道,高2.4米,宽0.80米。塔体用砖砌成。自修建以来,从未维修过。在塔身第一层内壁有“姚垂典漠训诏损造,堪兴苟含章,造工谢寅昌。大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立”的题记。今塔内楼架已毁。 回澜塔所处位置为三角形台地,左傍岷江,右依寿溪河。盛夏之际,山洪暴涨,汹涌澎湃的岷江水自北而南,寿溪河水自西向东,两江在此交汇,相互顶托,形成巨大的漩涡,惊涛拍岸,大地颤抖,山谷轰鸣,蔚为壮观。清代诗人钟峻对此有十分贴切的描述: 百尺惊涛响怒雷,大江东去此西来。 不须更著推移力,惟有狂澜要挽回。 回澜塔系风水塔,为漩口镇八景之一。是阿坝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经历了1933年8月叠溪7.5级地震、1952年8月理县5.2级地震、1976年2月卧龙4.9级地震,1976年8月松潘两次7.2级地震、1983年3月它附近的4.0级和1986年8月映秀4.0级等多次地震的考验,都完好无损。2001年3月,由于修建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而搬迁它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