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一大早,前锋区大佛寺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蒋学华刚踏进办公室,就有群众陆续上门找他办事,蒋学华一一热情接待。
“蒋书记才来没多久,就为我们办了不少实事,好样的!”听着群众赞扬,蒋学华微微一笑,他说道:“为群众办事,做群众的贴心人,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
一个多月前,蒋学华还担任着前锋区桂兴镇党委书记。虽然如今离开了桂兴镇,但桂兴镇老百姓的一举一动仍然牵挂着他的心。
引水修路服务群众
“多亏了蒋书记,我们村里人才喝上了放心水。”6月21日,桂兴镇工农村村民谌登华一边挑水,一边对记者说道。
谌登华家门口不远处有一处蓄水池,每天,他家的生活用水都来源于这处蓄水池。“虽然比不上自来水方便,但比起以前没水的日子好多了。”谌登华笑着说。
长期以来,缺水是困扰桂兴镇村民最大的难题。桂兴镇地处山区,全镇22个村就有18个村属于漏水区,常年缺水,严重影响了18000余名村民的生产生活。
2013年,蒋学华来到桂兴镇,为解决村民吃水难问题,他不畏严寒酷暑,带领乡镇党员跑完全镇22个村,实地了解村情村貌。
经过考察分析后,蒋学华采取抽引山泉水、提水灌溉、建蓄水池的办法,逐步缓解了全镇村民饮水难题。3年来,蒋学华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500万元,共建集中供水点8处,安装管网3.8万米,新修蓄水池49处,还配备了两辆专用送水车为缺水群众送水。
困扰桂兴镇村民的还有道路问题。桂兴镇幅员90.57平方公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镇有15个村不通硬化乡村公路,严重影响村民出行。
“村民要求修路的愿望十分迫切,修路刻不容缓。”蒋学华默默告诉自己。几年来,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2800余万元,新修或改造公路57公里,全镇交通环境逐步改善。
“以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通村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出行可方便多了。”横店村村民黄谋德高兴地说。
特色产业助民增收
“桂兴镇有11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饮水问题解决了,乡村公路修通了,如何带领全镇村民脱贫致富是摆在蒋学华面前最大的难题。
桂兴镇地处华蓥山脉,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地贫瘠,干旱严重,传统种植业难以为继。如何克服现实难题?如何破解经济发展瓶颈?这些问题时刻萦绕在蒋学华心头。
“桂兴有‘山羊、肉牛、核桃、李子’四宝,依托这四大特色产业,让村民脱贫致富。”通过深入调研,蒋学华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提出了“发展山区特色经济”的理念,积极引导群众改变耕种方式“走旱路”,加快发展特色种植业。几年下来,成绩斐然:在桂花、联丰、水洞等村发展华蓥山反季节蔬菜产业带1500亩;在七田、新建等村发展紫薯、香薯1500亩;在方山、五里、天才、横店等村新发展核桃15000亩……
6月21日,旭丰村2组村民余述贵和老伴在自家的青脆李基地里忙碌着。2015年11月,蒋学华成功引进一名业主,依靠“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种植青脆李、红脆李,目前全镇种植规模已达2000亩。“我们和业主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以每天50元的劳务费在基地里劳作,年收入有3万余元。”余述贵说。
余述贵只是桂兴镇发展山区特色经济的成功典型。除了特色种植业,蒋学华还自掏腰包,为贫困村民购买鸡苗、鸭苗和猪仔,鼓励村民发展特色养殖业。
水洞村村民杨金光常年在外务工,2013年返乡创业,摇身一变,成为村里有名的“养羊大户”。“现在喂养了200多只山羊,年收入10万余元。”杨金光说,蒋书记经常请养殖专家给他们进行技术培训,还为他们联系客户,打开销路。
在蒋学华任桂兴镇党委书记的3年时间里,桂兴镇贫困人口由994户2622人减至333户86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