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4)日,巴中城区“小升初”随机派位工作正式启动,为确保摇号过程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学生家长操作电脑中的派位程序进行随机摇号,巴州区教科体局的纪委、信访科、监审科等科室工作人员、家长代表现场监督,全程摄像以备查。
家长在电脑上随机摇到的号码大小排名决定学生是否被录取 巴城两所小学
昨日启动摇号
昨日,巴州区一小、巴州区四小率先开始了随机摇号。根据两所学校学生志愿填报统计,巴中中学实际填报人数大于招生人数,需要随机派位,其中巴州区一小的填报人数为102 人,实际录取人数为80人,巴州区四小填报巴中中学的人数为131 人,录取名额为75 人。
在摇号现场,家长根据抽签先后顺序,分班、分时段依次进行摇号,摇出的5 位随机号码分布在00000 至99999 之间,按照号码大小,靠前的则更有希望录取。
每位家长在摇号后,随机摇到的号码会显示在大屏幕上,由工作人员进行统计,每个班的家长在摇号完毕后,工作人员再根据号码大小从高到低进行排名,决定哪些学生被录取。
巴州区一小六年级一位老师告诉晚报记者,“我们班一共有18 名学生填报了巴中中学,但是最终的录取名额只有13 人,这就意味着摇号较小的五名学生不能被巴中中学录取。”如果未摇到号,将通过学生填报的第三志愿进行录取。
5111 名小学毕业生
免试升入初中
据了解,巴州区今年一共有5111 名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分别来自13 所小学。除巴州区一小、巴州区四小外,巴州区其他11 所小学的志愿填报情况正在进行统计,预计在7 月中旬完成所有摇号工作。
巴州区教科体局基教科副科长邓玉强介绍,根据以往的经验,巴中中学、巴中二中、巴中三中、巴中六中等四所中学填报的人数较多,需要摇号的可能性较大。今年这四所中学的招生人数分别为巴中中学700 人、巴中二中700 人、巴中三中500 人、巴中六中500 人。“今年是‘小升初’摇号升学的第三年,随着民办学校的发展,争着‘挤名校’的现象有了很大缓解,家长们在选择学校上也更加理性,随机派位的学生人数比例大大下降。”
邓玉强介绍,为了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巴州区2016 年“小升初”实行单校划片、多校划片、随机派位、统筹安排的原则,5111 名小学毕业生就近免试进入初中就读。
农村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实行单校划片,所有毕业生直接升入对口初中就读。城区小学毕业生根据户籍和居住地实施多校划片,学生在划定的初中就学区域选填初中学校。由毕业生所在学校,根据划片分配名单,组织学生填报志愿,统一上报毕业生升入初中安排计划。学生填报志愿数小于或等于安排计划,按志愿安排;志愿数大于安排计划,以随机派位的方式录取。农民工返乡就学子女、进城农民工子女随班就读及外地来巴经商务工人员子女需要就读城区初中的学生,由区教育体育局根据其提供的务工证明、租住房屋区域等材料,安排到相对就近又有空缺席位的初中学校就读。
今年将分三批次安排学生入学
第一批次(第一志愿):民办学校(巴中棠外、巴中二中东校区、巴州区六中莲花校区、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和初中学校艺体特长生录取,已录取的学生不得参加第二、三志愿的随机派位。
第二批次(第二志愿):志愿数小于或等于安排计划,按志愿安排;志愿数大于安排计划,以随机派位的方式安排学生。
第三批次:第二批次安排已满额的初中学校,不再参与第三批次安排;第二批次安排未满额的初中学校,仅将剩余安排计划用于第三批次安排。第二志愿未能安排的学生,参加第三志愿学校的安排。学生志愿数小于或等于相应初中学校剩余安排计划的,按志愿安排;志愿数大于相应初中剩余安排计划的,以随机派位的方式安排学生。未能按志愿安排的学生,由巴州区教科体局按相对就近的原则调剂安排到未满额的公办学校就读。
两种户籍认定办法
小学毕业生报读民办学校不受户籍和区域限制,填报其他学校的,一是按学生是否有城区户口认定正、暂住。有巴州城区户口的为正住,没有城区户口的为暂住。二是按学生法定监护人房产证认定区域。两证(户口和房产证)不在同一区域,区域认定以房产证为准。居住政府廉租房和实际在城区居住又未办产权的以房管局提供的证明和房屋交易完税发票为依据,新购房还未办证的以房管局的备案合同为依据。预定(订)房、预售房不予认定。学生与提供的房主关系不能在户口簿上反映的,以公安派出所提供证明为依据认定,学生与所提供房主的关系非直系亲属不予认定。
报读巴中中学、巴中二中必须是学校办学服务区的学生,即必须提供巴中城区正住户籍和法定监护人房产证,且家庭住址在E 区内;填报巴中三中的学生必须具有城区E 区正住的江北户籍及D 区原江北乡户籍。
(来源 巴中晚报 记者 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