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399|评论: 0

洪灾面前,多少历史欠账待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6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保住武汉,这些小镇吞下了大半的洪水,却没人管”——关于湖北泄洪,这则新媒体报道的标题格外让人关注。

为重点保护区域分担了洪水压力的地方,即是蓄滞洪区。蓄滞洪区的设置,即是“给洪水以回旋空间”,在治理层面本身没有道德问题,但是长久以来对于这种区域管理的疏松、放任甚至置之不顾,则使得政府部门在河道以及危机管理上面临道德风险,直至构成实质性的渎职或者枉法。

一般蓄滞洪区内对人口应有严格的控制。但以荆江分洪区为例,却一直处于放任状态。荆州分洪区这几年来才第一次进行人口摸底调查,发现现居人口60 多万,比1998 年增加了近7 万人;一旦遇上要分洪,除了其中本来就定居在安全区的20 万人,其余40 万人都得全体转移、临时安置。

与此同时,用于安置这些居民的安全区却能力不足,围堤没有达标、台顶不够高、救生器材不够用……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这么多年来也没有解决。在荆江分洪区内,一共19 个被围堤围起来的安全区和87 个安全台,全部保持在1952 年分洪区刚建成时候的数量,也无人维护。

恰似一场掳掠与洗劫,一起洪水毫不犹豫地卷走黎民百姓的经年积累,让他们瞬间失去家园。一个注定要在某一时刻沦为汪洋之地,如何承载那么多人民安居的梦想?这是一种残忍。这样的一种残忍,并不需要真得等到家园又一次成为泽国、人民又一次流离失所之时,才能够切身体会。数千年都未能“人定胜天”的洪涝灾害,我们不能只是通过“又一次”的洪灾才获得教训。

没有一个确切的数据,来表明到底有多少人民的身家性命(这本身就是问题),以这样一种暂时性的方式长久安放在蓄滞洪区内,但是每一次全域性的洪灾,都将那种真实的残忍指给我们看。

同样以荆州分洪区为例,98洪水期间经历过一次群众为分洪而转移的经历,虽然最终未实施分洪,但一些问题已然暴露。数10万分洪区居民紧急转移之后,因预案不足,多数居民不得不露宿在外,对于转移后的生活问题,无论是官方还是转移人员,同样准备不足。其中仅公安一县,因分洪转移中一共伤亡1644人,其中重伤473人,死亡99人。另外因生活、医疗条件有限病死的达78人。而直到本次分洪,报道仍指出,“许多蓄滞洪区并没有为迎接洪水做好充足的准备。”

河流倒悬。多少大坝年久失修,多少河道难言通畅,又多少生命财产被置之不理,更有多少生命至上的意识在部门与地区利益的扯皮或推诿中被放逐。不得不说,在洪水管理方面,历史与现实的欠账都太多。蓄滞洪区是为应对最坏的情况而准备的回旋空间,是生命的“余地”。许多蓄滞洪区出现越来越多的居民,恰恰表明他们正在失去生命的“余地”,而必须接受“人或为鱼虾”的境地。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2005年淮河流域洪水过后,安徽阜南县对于曾经居住于蓄洪区低洼危险地带的6390名撤离群众,表示“再也不用回迁原住地”。这是值得赞赏的做法,但它显然并没有得以普及。更为严峻的是,相关防洪防讯法规对蓄滞洪区的建设都只是做了一般性的规定,既没有具体的建设标准,也缺乏法律责任制度,最后导致当地政府建或不建防洪工程都没人管,无奖也无罚,政策成了一纸空文。

泽国之中何以安民,洪峰之上如何为家?一场洪水永远不可能过而无痕,它们总在向我们揭示出灾害管理体制以及防洪抗洪理念的不足。能否给洪水以回旋空间,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秩序,应该成为我们首要反思的问题。而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到底以怎样的理念与作为,来诠注“生命至上”。

当下遭遇灾情的不止湖北,江苏、安徽等多个省份防洪压力巨大。李克强总理去安徽视察防汛工作,也专门指出“蓄洪洼地绝不能变成民生洼地”。抢险救灾是当务之急,在这过程中如何民生至上、如何汲取教育已备后续改进,都是各地政府所不能忽视的。

『凤凰评论原创出品,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