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到美国的社会思想家阿尔温·托夫勒去世的消息,感觉很惊讶,似乎瞬间将我带回到了八十年代。毋庸置疑,在当年,托夫勒在中国红极一时,他那本厚厚的黄绿封面的《第三次浪潮》在大学里几乎人手一册。
其实,我们当时不要说对他所言的“超工业社会”带来的第三次浪潮所知甚少,就是对他所言的文明发展的第二次浪潮也即工业阶段同样所知甚少,因为我们还处在他所说的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即农业时期。由此可知,当时他所描述的一切该有多么“未来”,又是多么高级了。
这位未来学家“脑洞”之大,以至于我们都觉得他的著作有点像科幻小说。因为我们对未来的想象还停留在当时国家所提出的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的“四化”上。而托夫勒栩栩如生的描述,却给予了我们一种更为具体的“四化”想象。
不过,当时我们感兴趣的并不是他在这本书中关于这个世界政治大势方面的预测,而是技术上的可能性进步。因为长期的贫穷和落后,让我们只对这本书里展现的物质与技术进步充满热情,尤其对书中所描写的第二次文明感兴趣,因为它似乎并未超出我们可以理解的范围。而对第三次浪潮,也即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文明则相当陌生。
可如今看来,他对全球化的预测,民族国家的命运,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也都不无深刻的见解。例如,他曾预言知识将在权力转移中扮演关键角色,提出“社会权力”……而这恰恰是当年的我们忽视的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所展望的并不仅仅是“未来”,它还有对我们今天生活的深入思考,所以,它值得今天重新阅读。
八十年代,我们喜欢向前看,我们渴望未来,相信未来。而现在,很多人却已习惯对未来置若罔闻,似乎因为未来已经成为现实,或者说,因为我们已经从现实中看到各种可能的未来,从而对未来丧失了兴趣。因此,今天的我们更愿意回到当下,回到现实中来。而且,与此同时,有些人现在似乎更喜欢向后看,对过去的迷恋已经超过了对未来的向往——我们乐于去寻找导致今天的现实的历史,而不愿思考未来将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
难道,我们的未来就在我们的历史之中?或者,我们的未来就是不再相信未来?那么,这究竟意味着我们是成熟还是天真,又是进步还是退步呢?但愿托夫勒之死让我们再度思考一下“回到未来”这个话题。http://y2.ifengimg.com/a/2015/0708/icon_logo.gif